中工娱乐

重走西迁路 再启新征程

来源:光明日报
2021-09-22 10:08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原标题:重走西迁路 再启新征程

  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2021年7月下旬,广西师范大学专题开展“重走西迁路、再启新征程”——红色校史寻访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挖掘红色校史,重走抗战时学校的西迁之路,追忆学校进步师生尤其是中共党员师生的光辉事迹,重温这一历程中的宝贵精神,鼓舞师生以此为新起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建设高水平大学新征程上重整行装再出发。

  1、战时高校内迁成为教育救国的必然选择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使中国高等教育遭受空前劫难。教育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根本,为保存火种,不得不作出迁徙之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南开大学三校南迁,合组长沙临时大学,后因战局发展再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另外,三所重点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迁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后改名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迁往陪都重庆;金陵大学、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迁往四川各地。浙江大学经过了浙江建德、江西吉安和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遵义和湄潭等地多次迁移。中国抗战前有108所高校,从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至1938年年底,有91所高校遭受日军轰炸,其中25所被迫停办。以后虽逐年增加到1944年的145所大专以上的高校,但在整个抗战时期,被迫迁徙的高校约124所。抗战时期高校内迁规模巨大、任务繁重、工作艰辛、损失严重,有些师生甚至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抗战时期的高校西迁,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在遭外敌严重侵扰之下仍然弦歌不断,继承了光荣教育传统,培养了杰出科学人才,在祖国西部地区写下了我国教育史上的辉煌篇章。

  广西师范大学前身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是当时大后方著名的三所高等师范学院之一。学院知名学者云集,校风学风民主进步,聘请了谢厚藩、汪泽楷、穆木天、欧阳予倩、张毕来、谭丕模、王西彦等大批专家教授来校授课。他们学术功底深厚,学养高深,教育教学质量高,学院学生学习努力,思想进步。学校不但开创了广西本科师范教育的先河,而且是当时全国6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为西南各省培养了大批中等学校师资、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学者。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接连失利,日本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随着日本侵略军的逼近,1944年6月,桂林大疏散,作为一所国立学府,桂林师范学院坚持教学,服务抗战,决心保存教育文脉,西迁贵州。在民族危难之时,国立桂林师院的西迁也是教育救国的必然选择。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学院经过战火纷飞的西迁之路,再到百废待兴重建家园,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西迁史诗。

  2、“重走西迁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今天,我们重走西迁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一是重温中共党员师生的光辉事迹。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重走西迁路”就是为了重温学校红色校史,从广大师生无私奉献、团结一致、勇于担当、勇于斗争的光辉事迹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通过“重走西迁路”,我们了解到中共党员师生身先士卒,带领师生一路冒着飞机轰炸的危险,风餐露宿,扶老携幼,日夜兼程,一路迁移柳州丹洲,最后又辗转抵达贵州平越。在“重走西迁路”过程中,我们重温了在民族危难紧要关头,师生们在“与敌人赛跑”的迁校过程中,仍坚持不停教、不停学的光荣历史,深刻认识到中共党员冲锋在前的大无畏精神,深刻感受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二是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爱校荣校意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学校在西迁岁月艰苦办学的同时,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号召,不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民主运动,为国家培养出大量专业人才和革命志士。在西迁过程中,广大师生对国家的政治形势和抗战前途认识更加清楚,国家和民族安危成为师生们共同关心的问题。“重走西迁路”就是通过实地考察寻访遗址,搜集档案文献,学习抗日烽火中师生为了国家和民族和平解放而不断奋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了解学校光辉的办学历史,从而不断增强师生爱校荣校意识。

  三是丰富和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如何进一步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特别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重走西迁路”就是在社会实践中丰富和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贴近青年学生,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在民族危亡时刻前辈师生仍然坚定信仰的崇高精神,加深理解前辈师生对中国抗战必胜信念的乐观主义精神,加深理解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信心,从而更好引导当代青年学生树立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意识,不断激发青年学生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3、“重走西迁路、再启新征程”的重要启示

  当前,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历史节点,开展“重走西迁路、再启新征程”活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对继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西迁前后,学院聘请了一批中共党员任教,在他们的影响下,师院更加进步,这也是学院西迁能够成功并创造光辉历史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党的全面坚强领导,发挥学校党委总揽全局的核心作用,把高校建设成为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是要始终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西迁平越后,广大师生坚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向民众宣传爱国主义精神,注重社会调查研究,联合举办民众夜校,心系国家,坚持教学。今天,高校更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引导青少年以社会实践的方式重温红色记忆,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坚定理想信念。实施大学文化建设工程,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青年学生日常教育活动中,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强国动力。

  三是要始终弘扬集体主义精神。面对校舍简陋、设备不足、生活艰苦、空袭频频的情况,西迁之路上的师生没有被困难打倒,在步行西迁的路程中,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井然有序,团结协作。正如曾作忠院长所总结:“敌人来袭,长途奔逃,教师视学生如子弟,学生敬教师如父兄,鼓励扶掖,在饥寒交迫之时,未忘礼让,伤痛呻吟之际,倍加同情,友好之爱,随时可见。”回望历史,中华民族屡经磨难却始终屹立不倒,其重要原因在于集体主义等伟大精神已深深融入民族血脉。今天,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我们更需始终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坚持引导青年把“自我”融入“大我”,把个人价值融入国家民族命运之中,凝聚起为国奋斗的磅礴精神力量。

  四是要始终坚持“三全育人”,培养合格人才。学院西迁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为本,全方位培养学生。当时,学院国文系在报纸上开辟“文艺园地”为抗战发声,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今天,我们要继续深入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工程,特别是要加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校教育管理服务各个方面,形成一体化育人格局。要建立健全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大实践中增强理想信念,不断增长知识和才干,真正做到学史力行,为党和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贺祖斌,系广西师范大学校长、副书记,教授)

责任编辑:刘川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