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山东荣成市“暖心食堂”春节志愿助老不打烊

来源:新华社
2021-02-14 22:03

  新华社济南2月14日电 题:“孩子没回家,也有饺子吃”——山东荣成市“暖心食堂”春节志愿助老不打烊

  新华社记者王阳

  大年初一,接近晌午。85岁的盛秀兰看着电视,正寻思着午饭热些昨天的剩菜时,隐约听到院门口响起敲门声,伴随着热情的招呼声:“姑婆,在家吗?”

  蹒跚地走出独居的小屋,摘下门栓,迎面而来的是村里妇女志愿者们。打头的王本兰端着餐盘,亲切地说:“过年好啊!我们做了饺子,炸了鱼,来给您送饭。”走进屋里,志愿者们将准备好的鲅鱼水饺、两菜一汤摆到炕上的小桌上,陪盛秀兰聊着家常。

  “在我们胶东,过年得吃鲅鱼水饺,讲究‘年年有余’。平时村里孤寡、留守老人都到村里‘暖心食堂’吃午饭。这不过年了,我们就做好饭送到家里来。”王本兰告诉记者。

  荣成市探索推行“志愿+信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从解决老年群体“一餐热饭”问题入手,提升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很多农村老人居家养老,因鳏寡孤独或疾病残疾,吃饭没有规律,一天甚至连一顿热饭都吃不上,“暖心食堂”正因此而办。

  在山东省荣成市斥山街道盛家村,八旬的老人过年可以在“暖心食堂”享受免费午餐,盛秀兰就是其中之一。像很多在外工作的子女一样,盛秀兰的女儿今年春节也选择就地过年。

  “为了给留守老人们准备午饭,我们姐妹们作为志愿者,一大早就开始忙活。给老人做饭,不能太咸,注意营养搭配,菜也得做得烂糊一点。”已经做了5年志愿者的王本兰从去年开始就在“暖心食堂”专职做饭,熟知老人的口味。

  王本兰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家里公婆都到了耄耋之年,照顾好家里老人让她有实实在在的满足感。在她看来,“能为村里老人服务好,是最大的幸福”。

  在荣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像王本兰这样常年活跃在社区、乡村里363家“暖心食堂”的农村志愿者多达万人,400多支“巧厨娘”妇女志愿服务队解决了1.2万名8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的午餐问题。

  “暖心食堂”能办得起来,还得能办得下去。在王连街道东岛刘家村,村里有些老人就曾担心村里没钱撑下去。东岛刘家村党支部书记刘俊军说,用餐场地和厨房设备由民政部门、街道和村委一起解决,食材准备、烹饪加工、就餐服务等全由村内志愿者提供,其中仅志愿者自带的米面肉菜,就能基本保证“一荤一素一汤”的需要。

  经过测算,一家食堂每年的运营成本大约为9万元,荣成通过争取各级扶持资金,本级财政仅需负担2万元。活跃在各村的妇女志愿者队伍踊跃参与其中,省下了食堂持续运转的人工和食材支出。

  这几年,荣成十分重视社会信用建设,已经形成以志愿服务为荣的风气。荣成市在民政局设立专项账户,已接受2万多家社会组织捐款捐物1000多万元。当地干部说,他们通过信用激励手段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暖心食堂”既然已经“揭开了锅”,就要一直保持“热气蒸腾”。

  荣成市的“志愿+信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新载体,拓展到理论宣讲、慈善救助等60多个行业领域,很多工作一改过去镇街和村居主导推动的局面,群众唱起“主角”。

  荣成市委书记包希安告诉记者,当地农村志愿者人数从去年初不足5000人,迅速发展到现在的15.7万人,超过农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基本村村都有志愿队、户户都有志愿者,志愿者已经成为拓展文明实践、深化村级治理的“主力军”。

  一餐过年饭,暖胃更暖心。离开盛秀兰家中,“王本兰们”又赶往另一户留守老人盛永财家中。吃着热腾腾的饺子,盛永财拨通女儿的电话:“燕子,我们在家里过年过得很好,你就放心吧……”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