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如何让艺术之美沁润乡村课堂

——我国乡村中小学美育工作研究报告

来源:光明日报
2021-08-30 05:00

原标题:如何让艺术之美沁润乡村课堂(主题)

——我国乡村中小学美育工作研究报告(副题)

美育对培养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乡村振兴离不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艺术振兴乡村”研究团队以山东、云南、浙江等省份教育部门、乡村学校为重点展开调研,充分了解当前乡村美育的现状,并就其未来发展进行分析与探讨。

浙江宁波,前童镇中心小学学生在上陶艺课。前童镇中心小学供图

安徽淮北,老师指导孩子们练习舞蹈。新华社发

在河北文安县文安镇东关村,小学生和志愿者为墙绘作品填涂颜色。新华社发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增长情况及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数据来源:教育部)

政策支持作用凸显,乡村美育蓬勃发展

“1943年,年仅19岁的音乐家曹火星,只用了一天一夜,就在北京房山区堂上村创作出这首经典歌曲。”云南兰坪县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城区第一完全小学,和石花老师正在为40多名小学生讲授经典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创作过程,学生们凝神静听。“这样的音乐课,我们不仅可以学歌曲、懂乐理,还能听故事、长见识,大家都喜欢”,一位男生开心地说。

教育部门日前公布的美育成果数据显示,我国美育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开课情况方面,大部分省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保证了音乐、美术课程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在艺术器材配备方面,2019年达标率分别为小学95.07%,初中96.12%,高中93.26%,近五年分别增长了36.6%、20.16%和8.67%。教育部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首批20所高校对口支持18个省(区、市)的农村中小学校,对美育工作进行精准帮扶。同时,美育工作被纳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9个省份已开始美育中考改革试点,将美育成效全面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与此相应,得益于国家美育政策的有效性,乡村美育蓬勃发展,从器材配备到课程建设,从教学机制到评价改革,美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师生家长的美育理念也有所增强,为美育工作进一步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乡村美育师资、课程质量、美育观念均待提升

然而,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乡村学校美育工作仍然相对滞后,具有诸多突出症结。如何针对性纾解、实质性改进,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乡村学校美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欠缺。在国家美育政策的推动下,全国美育教师人数增速明显。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59.9万人增长为2020年的77.8万人,五年来增加17.9万人,平均增速为7.8%。美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015年的6.5%提高到2020年的7.6%,提升了1.1个百分点。

与整体趋势相比,乡村中小学艺术教师数量及所占比例仍有较大差距。《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艺术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显示,乡村小学校长认为音乐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求的比例为30%,美术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求的比例为30.3%。尽管该比例与2016年数据相比分别提高了15.5%和14.2%,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着不小的人才缺口。

同时,城乡之间的美育师资专业化程度也存在较大差距。在艺术教育发达的城区中小学,专职美育教师中既有来自国内高水平艺术类院校的专业人才,也有来自高水平师范院校的艺术人才,还有不少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和专业艺术团体工作经历。而此次调研发现,乡村小学的美育教师中,很多并不具有艺术专业学习背景,往往是由其他学科教师转任而来,甚至身兼多职。

多所乡村学校校长表示,乡村中小学对艺术教育人才吸引力较小,受区域文化艺术氛围和职业发展空间影响,艺术类人才更愿意留在城市工作。而乡村学校中稍微“冒尖儿”的美育老师,往往很快就会被城里学校挖走。例如,浙江一所乡村学校里,前两年有一位音乐老师经常带着孩子们拿到合唱比赛奖项,但她很快被城区学校挖走了,合唱团没人能教,渐渐解散了。

除了发展前景的限制,收入也是影响较大的现实因素。“我们学校年轻老师一年收入大概10多万元,比城区学校收入低不少,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来。怎么吸引专业的艺术老师,我们还在想办法。”东南沿海地区某乡村小学校长王川说。

美育课程质量与特色有待提高。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课程开课总量已基本达到国家标准,但美育课程质量和特色尚显不足。《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艺术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显示,四年级学生绘画创作与表达能力测试中,创意维度待提高的比例为41.8%,高于形象8.5%、色彩8.5%、构图13.4%、作品命名7.9%和作品阐释7.9%五个维度。报告还指出,“学生对部分民歌、民族乐器、传统美术作品的辨识和鉴赏能力较弱”。

某地方教育部门领导表示,乡村学校经费和人员有限,很难开发有特色的艺术校本课程,只能按课本教,而课本内容往往跟乡村实际有差距。在对几个省份近20位乡村学校校长和美育教师的访谈中进一步发现,因缺乏过硬的课程建设,部分美术教师还是以“学生画的像不像”为主要评价标准,缺乏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启发式教学;相当比例的音乐课主要以教唱课本歌曲为主,缺少对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乐器演奏实践的指导教学、不同音乐风格的赏析。

乡村家庭对美育的重视与支持不足。在工作中,乡村美术教师李建最发愁的就是家长们总把美术课当作“调剂课”。上周美术课,他教学生们画动物轮廓线,让孩子们这周上课带来美工刀和蜡笔,课上完成作品。而在这周的课堂上,不少孩子并没有带美工刀和蜡笔,因为家长觉得是浪费钱和时间,不给孩子买。

美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家长对于美育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家长参与孩子美育教育的程度,都是影响美育成效的关键因素。音乐、美术等课程需要学生课后练习,家长的鼓励与督促必不可少。部分乡村家长对孩子美育不积极,一方面是受其自身教育程度所限,不理解美育对培养孩子创造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因家庭经济的局限性,没有更多时间和财力投入在孩子美育教育之中。长期来看,这将进一步拉大城乡美育教育差距。

乡村学校美育资源投入力度不足,社会资源整合利用不够。调研发现,多所乡村学校的美育教学硬件设施虽有改善,但投入依旧不足。在某些地区教育部门的美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艺术教学专用教室配备短缺”“音乐、美术教学设备落后”“艺术教育器材购置经费不足”等表述多次出现。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美育资源投入力度有限,不能满足乡村学校美育教学需求。从社会美育资源看,由于博物馆、美术馆、剧院、音乐厅等社会美育资源更多集中于城市内,乡村学校学生进入这类美育场所的成本过高,美育社会实践很难借力。

精准施策,充实乡村美育师资力量,提升专业化水准

加快制度改革,解决乡村美育师资紧缺问题。 应加快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将人员编制、职称晋升和工资待遇等向乡村美育教师适度倾斜。在保障教师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完善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落实“建立校际教师共享和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机制”,让一批优秀教师进入乡村学校美育课堂。同时,增加公费定向培养乡村教师数量,重点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美育全科教师。

全面推行“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逐步完善乡村美育人才帮扶体系。引导艺术高校师生增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意识,在专业课程中合理增加乡村美育内容,组织师生深入乡村学校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建立并完善乡村美育支教保研机制。各类艺术专业高校可主动对接美育基础薄弱的乡村学校,为乡村学校在职教师开展美育培训,为乡村学校兼职美育教师提供专业帮扶。

结合区域文化优势打造乡村美育特色课程。充分结合当地文化艺术特色,把所在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遗产和民间手工技艺等资源融入美育课程,邀请民间艺术家走进美育课堂,形成具有乡村学校特色的美育教学方式。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乡村学校美育特色发展,更能增强乡村学生的文化自信。

借助数字技术,平衡城乡美育资源差异。以故宫博物院、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数字化博物馆,以国家大剧院官网为代表的网络数字演出资源,以北京数字学校“空中课堂”为代表的中小学美术和音乐课程网络授课视频等,都可以为乡村学校提供免费而高质量的美育资源。有关部门可以为乡村美育教师专门打造美育课程资源一站式网络平台,一方面整合已有优质网络美育资源,另一方面为乡村学校量身定制美育师资培训课程、美育教学课程包、美育实践活动教学方案等实用资源。同时,进一步加强乡村学校数字化美育教室建设,为乡村美育教师提供数字化应用培训,创新乡村美育教学方式。

从学校美育上升到全民美育,以乡村美育促进乡村振兴。乡村美育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抓手,是乡村振兴的新动力。乡村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应从全民美育的高度去布局。从乡村校长对美育工作的引领示范到学生家庭对美育价值的充分认同,从政府部门对美育工作的评价机制到普通村民对美丽乡建的内生动力,乡村美育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应当以学校美育为起点,唤起一个个学生家庭对“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的内在追求,使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停留于外在的美好,更作用于人们的内心。

(作者:齐悦,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朱晶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