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文史·《宋词背后那些有趣的灵魂》

王安石的笑与泪

爱国词人的瑰丽人生

来源:北京晚报
2021-06-28 10:57:25

  原标题:文史·《宋词背后那些有趣的灵魂》(引题)

  王安石的笑与泪(主题)

  爱国词人的瑰丽人生(副题)

  乔娟

  王安石是正直的理论先驱、狂热的政治赌徒、行动上的冒险家与激进者,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理性大于感性、行动快于感动的人。他的改革震动天下,他的诗文则触动文坛!

  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他的父亲王益为官20年,一直辗转于今天的赣、川、粤、豫、苏等地做地方小官。酷爱学习的王安石跟着父亲走南闯北,经历了很多事,心智相当早熟。

  王安石16岁时,父亲调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通判,全家定居江宁府。

  父亲工资微薄,家里兄妹又多,少年王安石经常上山挖野菜接济生活。清贫的生活让他学习很拼命,没办法,要想摆脱苦日子,就要从自己身上榨出希望,走“学而优则仕”这条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元1042年春,21岁的王安石赴京赶考,一举高中进士第四名,从此踏上仕途。

  王安石最早在扬州任签书淮南判官,后调任宁波鄞县任知县。在这方天地,他克己奉公,大展拳脚。

  他继承了父亲的勤劳踏实,但视野更开阔,眼界更高远。他把当地寺庙改建成学校,兴学办教,整顿田赋,疏川导渠。为使贫困农民能够及时播种收割,避免豪绅盘剥,在青黄不接时,王安石把县府仓库中的存粮低息借给贫民,秋收之后,农民再加二分利息归还县府。这就是他后来实行青苗法的最早雏形。

  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夫人给他添了一个小女儿,不料女儿却在一岁多的时候生了重病,不幸夭折。

  女儿死后两年,王安石调离鄞县。临行时,他到女儿坟前告别:“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今夜扁舟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就要离开了,留下小女儿长眠在这异乡野外。想到这,王安石的泪水止不住地流。“网草新垂月中露,青禽夜宿菱塘陼。寺西幽修云覆土,知葬舒王下殇女。”(谢翱:《鄞女墓》)

  在鄞县,王安石付出了很多,直到离开很久,还念念不忘。“明州城廓画图传,尚忆西亭一舣船。投老光明非复苦,当时风月故依然。”(《忆鄞》)鄞县给了他很多历练,日后岁月,他把这些历练用于实践,融入了自己的伟大抱负。

  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后,回江西临川。途经杭州时,山川秀色让人激情满怀!他兴冲冲地登上飞来峰后写下《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