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南石窟寺:“活”下去,“火”起来
中国文化报驻河南记者 陈关超 实习生 鲁 鑫
最近石窟寺很火。所谓石窟寺,就是开凿在山崖上的佛寺。河南是石窟寺的重要分布地区之一,河南石窟寺不仅承载着黄河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和大运河文化,还集雕塑、书法、绘画等艺术为一体,是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的宝贵见证。
举足轻重的中原石窟寺
如果说敦煌莫高窟的精华在于彩塑,云冈石窟的精华在于石刻,那么河南巩义市的巩义石窟寺的精华就在于内藏着国内罕见的《帝后礼佛图》。
翻开巩义石窟寺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一座开凿于北魏熙平二年(517)的石窟,最初的名字叫做“希玄寺”,宋时更名为“十方净土寺”,到了清代更名为“石窟寺”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1000多年的历史中,巩义石窟寺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唐玄奘曾在这里出家,唐太宗李世民等历朝帝王都曾来这里礼佛,可说是赫赫有名的皇家祈福之地。它现存主要包含5个洞窟、1个前佛龛、3尊大型摩崖造像以及近8000尊造像,崖壁上还可以看到180多则从北魏至宋代的造像题记,记录着巩义石窟寺开凿和扩建的历史。
位于洛阳市龙门山与香山崖面上的龙门石窟,初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经隋、唐、北宋陆续开凿400余年完成。龙门石窟南北长1公里,今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60余则。作为皇家石刻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对敦煌莫高窟等地造像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日本的石窟造型艺术也多受其影响。
河南作为石窟寺大省,除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外,还有大大小小近百个石窟寺。其中,有13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大量未定级的中小型石窟寺。这些石窟寺主要集中在安阳、三门峡、鹤壁、焦作等地,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的北魏。
为石窟寺撑起“安全伞”
石窟寺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众多的天灾人祸。拿巩义石窟寺来说,20世纪中叶,窟龛内的不少造像和浅浮雕被偷盗卖到国外,第三、四、五窟及千佛龛更是被淤泥掩埋了一部分。20世纪70年代,国家对石窟寺进行了修缮,让这座千年石窟得以延续下来。
河南省文物局文物处给记者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石窟寺保护工程共计投入资金4419.1万元,对龙门石窟、巩义石窟、卫辉香泉寺石窟、云梦山摩崖等6处石窟寺实施了保护。在河南省的22处重点石窟寺中,龙门石窟、鸿庆寺石窟等9处石窟寺设有专职管理机构,人员共780人,这22处石窟寺全部做到了定期监测巡护。其中,龙门石窟建成了龙门石窟世界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对龙门石窟区域环境和文物本体病害进行监测,为龙门石窟更加科学地保护、管理提供了依据。
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认为,河南石窟寺开凿时间早,延续时间长,类型丰富,内涵深厚,具有很高的价值,是河南省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河南省文物资源的特色与优势,但是河南石窟普遍面临着裂隙渗漏水、危岩体脱落、风化等问题。
龙门石窟研究院作为龙门石窟的专业保护研究单位,在石窟寺保护展示和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史家珍建议,推进全省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重点做到:首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第二,加强部门和学科联合,吸收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中原地区石窟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中,提升中原地区石窟影响力;第三,加强对石窟寺历史内涵、文化价值、现实意义的解读和阐释,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云展览、数字化展示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石窟寺展示利用水平;第四,深化学术研究和价值挖掘,培养石窟寺考古研究人员,深入阐释石窟寺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第五,加强石窟寺数字化保护利用,推动流散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回归,推广数字龙门展示模式,打造数字化精品展示项目。
石窟寺焕发生机成“国潮”
如今,许多石窟寺已如垂暮老人,不再有往日的强挺硬朗、雄武亮丽,而是外糙内虚、百病缠身。如何让历经千年的石窟寺健康而有尊严地活在当下,使其既抚慰人的心灵,又将文化薪火千秋万代流传下去,成为当务之急。
前不久,河南卫视推出的《七夕奇妙游》中《龙门金刚》作为开场节目,带给观众强烈的震撼并引发热议。《龙门金刚》以龙门石窟为舞台,从厚重的石窟寺文化中重点提取金刚、飞天等元素,震撼的音乐、优美的舞蹈带给世人旖旎壮丽的龙门石窟风光。
播出后,完整视频获得了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点赞,并一度登上文化和旅游部对外云平台,受到了全世界网友的好评。节目不仅让众多观众感受到了石窟寺文化的魅力,还让石窟寺文化走出河南、走出中国,走向了世界,走进了人们心中,为传播河南石窟寺文化打开了一个新思路。
有关人士表示,未来可通过多种媒体、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激起人们对石窟寺的兴趣,让更多的人愿意了解、传播石窟寺文化,打造河南石窟寺文化“金名片”。
“大国工匠”、河南省级非遗传承人、高浮雕传拓技艺传承人李仁清,在全国独创了石窟寺里的高浮雕传拓技艺。30年来,李仁清风餐露宿,传拓了高浮雕拓片藏品1085余件(套)。在传拓巩义石窟寺的时候,他吃住在山洞。这些高浮雕拓片对巩义石窟寺、洛阳龙门石窟、安阳市大住圣石窟、林州市千佛洞石窟、博爱县石佛滩隋代摩崖造像、卫辉县香泉寺石窟以及河南各大博物馆所藏重要石刻造像进行了1∶1的传拓,准确、如实地展示了被传拓器物的原始形态,为保留石窟寺文物原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让石窟寺高浮雕传拓技艺走近民众,李仁清还举办了有关高浮雕传拓技艺的现场教学,参与人员能够自己亲手传拓出一幅高浮雕作品。下一步,李仁清还将进行石窟寺造像的文创开发,让精美的石窟寺造像融入生活用品、装裱字画、艺术品等,调动年轻人对石窟寺文化的兴趣,对石窟寺文化的当代传播发挥作用。
2021年7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方案》,方案中强调,加大石窟寺的保护利用、学术研究,提升石窟寺展示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强领导,保障投入,走出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石窟寺保护利用之路。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展望未来,要充分挖掘河南厚重的石窟寺文化,传播中原文化魅力,打造好河南的这张‘金名片’。”河南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称。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