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百年易俗社 演绎一座城的市井烟火

来源:陕西日报
2021-09-14 09:01:05

  原标题:百年易俗社(引题)

  演绎一座城的市井烟火(主题)

  陕西日报记者 柏桦 实习生 郭佳欣 本版照片均由陕西日报记者 柏桦摄

  青翠欲滴的草坪、素白色遮阳伞下围坐谈笑的人们、开阔整洁的广场、斗拱飞檐的戏台、充满年代感的新华书店大楼、时尚气息浓厚的老字号商业街区、主打90年代怀旧风格的地下商业街,还有不时传来的或悠扬婉转或苍凉铿锵的大秦之腔……9月2日,随着五一饭店、西安烤鸭店、同盛祥等西安老字号餐饮品牌在易俗社文化街区开门试营业,西安钟楼东北角这片满载着老西安人记忆的繁华街巷,甫一亮相就成了市民游客竞相前来的热门打卡地。

  东起案板街、南至东大街、西至北大街、北至西一路,占地面积约87亩的易俗社文化街区,作为西安市迎接十四运会、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依托已有109年历史的秦腔剧社易俗社,通过改造、新建博物馆、戏台、街巷、广场等活动、展示空间,历时一年多,以融合了秦腔艺术展演、中外戏剧交流、博物馆展示、戏曲教育传承、文化创意等功能的全国首个戏曲文化街区的崭新姿态回归大众视野,成为传承展示秦腔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陕西文化魅力的城市文化新窗口。

易俗社剧场内,鲁迅所题的“古调独弹”匾额。

充满年代感的“东邦哥”文旅创意主题街区。

傍晚时分,灯光映衬下的露天戏台格外雅致。

易俗社文化街区。

  化民成俗

  百年易俗古调独弹

  9月10日清晨,阳光透过树木茂密的枝叶洒落在西一路上,《易俗社社训》整齐的诵读声从易俗社古朴的灰砖墙内传出。100多年来,这座坐落在古城中轴线上的院落里所传出的雄浑昂扬的大秦正声,在国家危亡之际激发着民众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在潜移默化中启迪民智、化民成俗、引领社会道德风尚,亦在时代更迭中矢志传承着中国戏曲“活化石”秦腔的艺术之魂。

  1912年,为唤醒民众的民主革命精神,李桐轩、孙仁玉等一大批知识分子以“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教育、推陈出新”为宗旨,发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和编、导、演为一体的新型秦腔艺术团体——易俗社。自此,秦腔不再是一门单纯的艺术,其宣传民主思想、教育民众,为新文化运动作出的积极贡献,在历史的岁月中闪耀着光芒。

  1924年,鲁迅受邀赴西安讲学期间,数次在易俗社剧场观看秦腔,并题赠“古调独弹”匾额。新中国成立后,易俗社由政府接办,并多次赴京演出,《三滴血》《西安事变》等优秀剧目享誉全国,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观看后也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百余年来,易俗社涌现出众多秦腔名家,创作剧目800余部,1000余册。1960年,首部秦腔电影《三滴血》的拍摄、传播为秦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20年,首部3D秦腔电影《三滴血》的摄制开创了新时代秦腔传承传播的先河。2006年,易俗社剧场被列入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易俗社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单位。

  在秦腔的发展史上,易俗社功不可没,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中,易俗社剧场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1936年,在轰动全国的西安事变中,易俗社剧场作为西安事变的重要场所,以精彩的演出吸引住来自南京的军政大员,起到迷惑作用,为西安事变得以成功创造了条件,很好地完成了这一特殊时刻历史赋予的重任。1938年,由丁玲带领的综合性抗日文艺宣传团体——十八集团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带着八路军在山西旗开得胜的捷报和共产党全面抗日的主张与决心来到西安。西战团准备上演反映军民团结抗战的话剧《突击》却受到国民党方面的掣肘。易俗社为西战团提供演出场地、服装道具和人力帮助,支持西战团用艺术武器宣传党的抗战纲领,使八路军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

  时光流逝,那些发生在易俗社剧场中的光辉往事依然是历史中重要的一页。其所记录的不仅是秦腔艺术、中国戏曲的发展与兴衰,也折射着中国百年近代史的曲折过程。作为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的易俗社,如今已经成为秦腔文化的特有品牌,也是西安乃至陕西的重要文化名片。

  两馆一台

  打造秦腔精神文化新高地

  辉煌的过去注定了与众不同的未来。倾注了几代三秦人心血与感情的易俗社,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秦腔艺术繁荣发展,2018年,以“易俗社”为文化品牌,以秦腔文化为特色,以“街、坊、巷、院”为基础,将传统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带动周边经济、文化建设的易俗社文化街区有机更新项目启动。其中,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易俗社百年博物馆部分无疑是重中之重。

  坐落在易俗社文化街区中心位置的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在泛着清冷光泽的玻璃幕墙下包裹着一颗柔软而生动的“秦腔之心”。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博物馆分为3层,陈列由秦腔历史文化展和秦腔艺术展两部分组成,通过历史文物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形式,在向观众展示秦腔诞生发展史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国戏剧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一层秦腔历史文化展通过文物藏品、艺术装置和场景还原的方式详细展示了秦腔自先秦时期萌芽到诞生于明清、兴盛于民国的发展脉络。第二层秦腔艺术展则用几十个衣着鲜亮、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蜡像展示了戏曲行当、舞美化妆、戏曲脸谱的分类。第三层陈列在展示经典剧目、剧本和著名戏剧家简介的同时,还有近20台音视频互动查询体验机可以让观众现场聆听众多秦腔名家的经典唱段,过把戏瘾。

  紧邻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的易俗社百年博物馆以易俗社为依托,通过序篇、历史篇、人物篇、剧本篇、经典传承篇等八个部分中生动的故事、人物事迹讲述了易俗社的百年风雨历程、艺术成就、精神传承,再现易俗社“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社会教育”的百年坚守,打造多位一体的文化教育展示体验中心。其中,历史篇中易俗社万里慰军巡演的雕塑及绘画还原了战争年代易俗社演出团不畏艰险奔波于全国各地,为当地军民传递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历史场景。展厅中新中国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易俗社演职人员的巨幅照片再现了党和国家对易俗社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傲人成绩的肯定与认可,彰显了国家对传统文化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视与关心。以“雕塑+场景还原”的方式呈现的1951年西安市政府接办易俗社时的场景,讲述了习仲勋将“接管”二字改为“接办”的故事,重现了易俗社成为西安市戏曲界第一个公营示范性剧社的重要历史时刻。

  百年时光转瞬即逝。百年间,易俗社引领了西北地区的戏剧改良,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百年历程中的重大时刻,生生不息、延续至今。对于今人来说,百年易俗社的历史风华、中国戏曲“活化石”秦腔的独特魅力不是通过一座博物馆就可以窥得全貌的。为了让大众更直观地领略秦腔艺术的魅力,展现现代文化街区的时尚气息,易俗社文化街区还还原了戏曲文化的重要演艺场所——露天戏台,并将以精彩的戏曲、文艺演出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秦腔艺术文化活态展示、传播的重要载体。

  盛装归来

  找寻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五一饭店开了,你去买包子没?”如果说有什么能让习惯了见面问候“吃了吗”“出去呀”的老西安人换句问候语的,那一定是时隔多年后一个“五一大包”给人们带来的从味蕾到身体再到记忆的熨帖和熟悉。如果说有什么能让老西安人心甘情愿地排队两小时去等待每人限购10个的包子,那一定是老味道中所包含的情怀和回忆。

  十多年前,西安东大街钟楼商圈作为西安最为繁华的商业集聚地,是市民逛街购物、游客观光旅游、小情侣“压马路”的必到之处。钟楼邮局、钟楼书店、骡马市、案板街、钟楼电影院、五一大包、钟楼小奶糕……这里不仅承载着古城西安积淀千年的历史文化气息,引领着整座城市一个时代的时尚潮流,更汇集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和生活点滴。

  如今,重装亮相的易俗社文化街区中,西安人熟悉的老字号餐饮品牌悉数登场:西安饭庄、同盛祥、西安烤鸭店、五一饭店、白云章、新中华等。这里凝聚的是西安人对城市的热爱,这些老字号,足以惊艳远方来客的味蕾。

  作为一座文化街区,将商业业态与文化挂钩,在展现西安老字号品牌文化、传承美食制作技艺的同时,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增加老字号餐饮品牌商业文化价值,“老字号美食文化体验地”成为易俗社文化街区独具特色的商业标签。而另一个隐匿在老字号商业聚集区地下一层的特色主题街区,更是别出心裁。

  沿着同盛祥门前的楼梯向下,时空穿越般将你带回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复古的彩色霓虹灯牌、一个又一个极具时代记忆的标语、单卡录音机播放着曾经红极一时的粤语歌曲、游戏厅里被敲击得噼啪作响的大块头“街机”、老式理发店门前匀速转动的红蓝条纹的发廊灯、安装着简单木制座椅和胶片放映机的电影放映室、旋转灯球照射着水泥地面的旱冰场……复原了老西安各类小型餐饮、娱乐经营场景的“东邦哥”文旅创意主题街区里,浓浓的年代感扑面而来。

  每拐过一个街角,那些被尘封的记忆就被不断地勾起。曾经西安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流行风向标——骡马市服装城,浸润了几代西安人情感的本土品牌“冰峰”的汽水博物馆,往返于火车站与西门之间、穿梭在西安城最繁华路段的1路电车……沉浸式场景的高度还原,让那些关于老西安城、关于青春、关于过往的回忆直抵心底。

  伴随着城市改造,那些逝去的东西愈显珍贵。而那些共同的记忆符号,那些承托在这些事物上的记忆与感情,不仅仅存在于经历过的人们心中,也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穿过高楼大厦,通过一个复刻的街区,了解一座城的辉煌与变迁,感受其中最为本质和纯粹的文化。

  9月14日,易俗社文化街区正式开门迎客,不妨带着家人和朋友去一探究竟吧。

责任编辑:刘涵越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