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有趣的电影,是导演路阳的愿望,于是在《绣春刀2》后,路阳没有再继续拍摄《绣春刀3》,转而执导了今年春节上映的《刺杀小说家》。30多岁的路阳为这部电影投入了5年时间,从满头乌黑变成了一大半白发,投入的过程也反映了国产影片视效制作的艰辛。
导演路阳
让路阳骄傲的是,《刺杀小说家》的视效团队主创100%都是国内人员构成,在长达两年半的后期制作时间里,最多时有近800人投身于视效制作,首次在一部国产电影里,集合了动作捕捉、面部捕捉、虚拟拍摄、虚实结合等特效流程。
路阳希望通过更多的拍摄历练去弥补中国电影工业在体系和流程上的差距,“我相信如果努力的话,20年之内,我们也许可以做出不亚于好莱坞的商业大片”。而“相信的力量”也正是路阳希望在《刺杀小说家》中传递给观众的信念。
被小说中的父爱打动
剧本大纲就花了15个月
《刺杀小说家》讲述异世界皇都,天神赤发鬼滥杀无辜。少年空文(董子健饰)因被赤发鬼追杀,决定复仇,在黑甲(郭京飞饰)的指引下,踏上了凡人弑神之路……这是小说家路空文(董子健饰)笔下的奇幻世界。没想到他写的小说,竟然影响着现实世界。大老板李沐(于和伟饰)察觉到,小说中赤发鬼的命运,决定了自己的生死。于是他派屠灵(杨幂饰)威胁关宁(雷佳音饰),去刺杀小说家。刺杀途中,关宁得知“小说能改变现实”的秘密,更意外在小说中发现了自己,一位红甲武士(雷佳音饰)。为了改写命运,他决定和空文一起,跟赤发鬼一决胜负。
路阳介绍说,他最初看到小说原著是在2016年,那时《绣春刀2》尚未开机,路阳看小说后非常喜欢,“觉得有很大空间把它拍成一个有趣的电影,里面有我非常关心的主题——关于希望和信念。”
路阳表示,无论拍什么内容,吸引他的前提是要“戳中”自己,“跟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是在同一个频道上”,路阳说《刺杀小说家》打动他的是父亲和孩子的部分,“在小说里,父亲为了找到失踪的孩子,愿意付出一切,甚至会去相信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我被这个情感打动,小说用亲子关系很具象地表现了人为什么要有信念和希望,而且有很大的类型片的创作空间,有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场面,我看完小说就觉得可以拍成一部非常有新鲜感的电影。”
路阳坦承改编小说的难度并不比原创轻松,甚至有时候可能更难,“原著里面核心的价值和精神,我希望能够尽量保留,不要去偏离它或者去伤害到它。另一方面,电影有很多原著没有的场景和剧情,因为电影和文学的叙事是不同的,我们需要用电影的叙事和语言去重新讲这个故事。电影希望沉浸式地去体验,通过声音和影像去感受这个故事的人。”
2016年3月,路阳决定要拍《刺杀小说家》这部电影,就约了原作者双雪涛,还有编剧禹扬和陈舒。7月底,路阳拍完《绣春刀2》回来的时候,编剧团队已经讨论了很多有趣的构想,但还没有向电影推进太多,“回来以后聊了一个多月,才决定把片中雷佳音扔石头当做一种超能力,讲述一个凡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变成英雄的一个故事。”
《刺杀小说家》大纲创作持续到2017年7月,路阳介绍说,加上之前三个月编剧创作的时间,一共花了15个月时间。“虽然我们有了25000字左右很细致的大纲,但是在进入剧本的时候依然很难。当时找了两个画家同步开始进行概念创作。我们在很多地方卡住,因为需要展现异世界想象力的部分,大量精力花在这方面。《绣春刀》的剧本大概有32000至35000字。但这次的剧本第一稿出来是55000字,后来精简变成47000字。”
分镜头做了四个月
不做好莱坞电影的仿制品
对于《刺杀小说家》,路阳可谓雄心壮志:“我们不做好莱坞电影的仿制品,我们要做一个中国文化感很强,非常新鲜非常年轻,有漫画感的视效非常好的电影。”显然,制作这样的电影,都需要时间、精力与金钱的巨大投入。
路阳介绍说,他们先要把47000字的剧本,变成镜头的拍摄方案,“所以,我们每天一边做镜头,一边跟不同部门在不停地碰。动作部门开始制作每场戏的动作方案,有的一场戏要设计五六套方案,每次要完全不一样地拍出来。特效部门根据美术和造型部门的概念图,开始初步建所有的素材。制片部门同时跟进所有部门的进度,他们要去看每个部门的工作是不是在时间表上,我们是不是能够在11月的时候能开机。最后大概做了将近2100个分镜头。”
路阳透露之前《绣春刀1》的分镜做了大概50天,《绣春刀2》做了大概两个半月。“《刺杀小说家》我跟摄影指导每天大概从早上10点开始,工作到晚上10点,做分镜做了整整4个月。然后由两位故事板老师根据我们的文字内容画出来。两套东西好了之后,特效部门会根据文字分镜和故事板来对重要的场景进入制作预览,会做一段动画片。三周之内,我们基本把所有的镜头拍摄方案全部定下来。摄影指导动作指导和特效指导,还有我,我们4个人往廊坊去找摄影棚,开始为期两个月的动作捕捉和虚拟拍摄的工作。”
《刺杀小说家》的特效总监徐建曾与路阳合作过《绣春刀2》,他也曾参与了《流浪地球》的视效工作。“徐建来了以后,第一句话就是:‘老路你疯了,你确定你要做这样一个东西吗?’”
路阳介绍说,2018年,国产电影还没有尝试过完整地使用动作捕捉、面部捕捉、虚拟结合拍摄,去构建一个数字角色。《刺杀小说家》要做的就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动作捕捉就花了一个月时间。我们在一个摄影棚里面,全方位装了100多个摄像头,演员身上有很多小的跟踪点,跟踪点就是在这个环境里面的坐标,摄影机把每个跟踪点的坐标记录下来,采集之后,就是一个演员的动作数据。把所有的数据整理好之后,绑定到之前我们做好的数字模型上,靠这些动态的数据驱动那个模型,那个模型就会动起来。然后我们把模型放到虚拟的引擎里面的环境里,就能看到在那个世界里面的角色开始表演了。”
将近2000个特效镜头
全部出自国人之手
《刺杀小说家》的视效制作花了两年多时间才完成,最多的时候,整个特效团队有800多人。其中赤发鬼、红甲、黑甲三个“异世界”角色全部用数字技术制作完成。
赤发鬼是全片中最难最贵的角色,路阳透露光这个角色,就做了将近两年:“赤发鬼反复修改的细节有很多,包括胖瘦,皮肤质感,汗毛颜色,面貌是帅气还是魁梧?神性如何体现?做一个雕塑很简单,但是做成模型,这些全部要去推敲,是非常大量的工作,有很多的设计工作,所以前后搞了将近两年。”
路阳笑说让他们最头疼的设计是赤发鬼的脸。“我们有赤发鬼、红甲和黑甲三个数字角色,另外两个数字角色都在一年左右的时候就基本确定了,但赤发鬼的脸搞了很长时间。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漫画感的电影,即使是反派,我也不想让它长得特别难看。改了几十版,设计在不断地调整细节,包括胖瘦、鼻子宽度、脂肪厚度、肌肉拉伸感、嘴的角度、眉头的角度等等。”
而赤发鬼的90万个毛孔,更是把特效总监徐建难得“睡不着觉,差点放弃”,最终做到了“角色一动,汗毛和毛孔也能符合物理原理跟着摆动”的效果。
让路阳骄傲的是,《刺杀小说家》中有将近2000个特效镜头,每一个镜头都是中国人自己做的。在后期制作期间,主创会为2%的参数变化效果反复调试,徐建表示,“每一帧画面中2%的细微变化,聚集起来就产生了质的变化。”
路阳介绍说,在一年的筹备时间里,他们先补课去学习好莱坞特效电影的工业流程,学习其制作理念、细节处理、工作顺序等等。“2018年元旦筹备《刺杀小说家》的时候,我看了《阿凡达》的制作花絮,《阿凡达》从剧本、筹备到拍摄差不多花了十年,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学习。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的经验适配我们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更适应我们的环境和行业。我们要整合有不同资源、技术、流程和环节的公司,把他们都装在大的流程里,变成一个有机链条。虽然我们是第一次来做,但是必须是一个可操作的,可以达到我们需要呈现的效果的这样的方案。那一年强度其实很大,筹备11个月,大部分人每天的工作强度不亚于真正拍摄的时候。”
如此复杂艰难的过程,路阳坚持用本土特效团队来创作,而不是找技术成熟的外国团队,“我希望国内团队能够不断成长,从各个层面和角度去追赶国外优秀品质的电影工业和他们的作品。所以,我觉得要把这些手段留下来,让自己的团队更加成长。”
路阳希望通过不断拍摄这样的商业大片,逐步把电影工业化流程丰富起来,让它越来越完善。而中国电影也需要借由这样类型的作品,进一步快速地工业化以及丰富地市场化,“虽然我们距离好莱坞还差很多,但在很多方面我们已经开始追赶他们,甚至有的地方已经赶上他们。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好作品,通过经验去弥补行业、工业在体系和流程上的差异。我相信如果我们努力的话,20年之内,也许可以做出不亚于好莱坞的商业大片。”
人生苦短
希望多拍一些电影
《刺杀小说家》中,雷佳音扮演的父亲形象受到好评,路阳与雷佳音在《绣春刀2》时有过合作,在写《刺杀小说家》剧本的时候,路阳就觉得雷佳音会是很合适的人选。
路阳说:“我很喜欢他表演的方式,和他工作让人感到轻快,并且他会保持自己的精力和体力,在拍摄的时候释放最大的能量。”
在路阳看来,雷佳音扮演的关宁是普通人,但又需要普通人的英雄感,“佳音的眼睛里有一种让你觉得可以信赖的东西。而且他有一个女儿,他从个人体验上能够很好地代入。同时他又看漫画,所以,他几乎是从各个角度上都满足我对这个角色的需要和想象。我们也很聊得来,我一直很期待演员会给我们设计之外的,具有演员特色的东西,佳音总是能够给我这种力量感。”
相比于拍摄《绣春刀2》时,路阳称赞雷佳音身上发生了某种变化,“他内心里面的东西越来越强大了,而且很自如。体现在表演的时候既不费力,又有很多动人的细节。他可以在没有参考的情况下贴合人物,让大家相信这个人物。在这样的一个电影里面,人物始终是核心,就算我们有再多炫目的视效,有再漂亮的场景,我们都需要依靠这些人的表演,然后去抓住观众,他们带着我们在世界里面去冒险。”
董子健扮演的两个角色则反差很大,一个是有些孤僻的小说家,一个则是复仇的热血少年,路阳说选演员时希望他既有少年感,又要有一定年龄差,能够细腻地去处理演小说家的那种苦闷,董子健的表现令路阳很满意。为了演这部电影,董子健3个月瘦了40斤,而且拍戏时也吃了很多苦头,“最后这两个角色的完成度也非常的高,他是个非常有想法的演员。”
在《刺杀小说家》片场,最常听到路阳导演的话就是“再保一条”。路阳说从他开始拍电影就有了这个习惯:“因为我喜欢激励大家,我觉得他们都在非常努力地跟我一块儿参与这个电影的创作,我希望让他们保持一个好的状态和心情,不断找到挖到更好的东西。拍电影时,虽然脚本分镜前期都有了,但是好东西出现的那一刻,都会让人惊喜。”
从筹备到上映,五年时间转瞬即逝,路阳说体力上很辛苦,但是心不累,“头发确实一直在变白,我自己没有意识到年龄在增长,但拍摄时会有同事说,‘唉,你刚才又露出中年老父亲的表情’,虽然听着觉得很不舒服,但是慢慢要去接受。”
而说起拍摄《刺杀小说家》的困难模式,路阳感慨可谓贯穿始终,在拍摄的第一个月,因临时变化,剧组要用一个月的时间调整回来,让整个拍摄计划不会超期,“那段时间确实很疲惫,就担心这样的工作强度有安全隐患,觉得很有压力。因为剧组里面有几百个同事,我们需要为所有人的安全负责任,为所有人考虑。有的同事在工作的时候很疲惫,在现场就睡着了,我的想法就是你只要不打呼噜就行,累的时候就去休息。我们也提倡在每个部门里面,同一个岗位上有不同的同事换班,如果今天不舒服就赶紧休息一下,明天再去轮换,用这样的方式在那一个月里,在尽量保证拍摄的同时,让大家不会太过辛苦。好在一个月之后,我们顺利地调整回该有的节奏,当时还说‘拍完某某场戏,我们前面就是一马平川了’,实际上我们都清楚,每一次后面都有更难的戏在等着我们。”
路阳感慨人生苦短,“有时候会觉得我们的时间太短了。一部电影要花5年时间,算一算我们还能拍几部。我希望能拍得更多,我拍自己第一部长片的时候快30岁了,现在剧组里很多同事很年轻,我们年龄差了十几岁甚至二十岁,不是一代人,有巨大的差异。”
面对“代沟”,路阳说自己会尝试了解年轻人的想法,“我希望我的作品是很年轻的,可以给更年轻观众看的,让不同年龄的观众都能感受到震撼、沸腾,我认为这是一部很酷的电影。我之前看《疯狂的麦克斯4》,那部电影太酷了,导演和摄影师的年龄加起来快160岁了。我希望到我80岁甚至更老的时候,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那是我追求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嘉 供图/黑马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