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钢铁的人”战胜“钢铁的部队”(引题)
电影《长津湖》致敬“最可爱的人”(主题)
长江日报记者万旭明
“176分钟里,脑海中不断出现国歌,‘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27日,电影《长津湖》武汉试映会结束后,一位观众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影片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等一同执导,耗时数年,动用12000余人,在零下30℃的片场中经历沙尘暴、冰雹等挑战,以中国影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制作,终于将这场残酷、惨烈,却为抗美援朝最终胜利奠定基础的长津湖战役搬上大银幕。影片将于30日上映。
电影《长津湖》海报。
■ 最惨烈的战斗,赢得最关键的胜利
不久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长津湖战役总指挥宋时轮之女宋崇实在观看完《长津湖》后说道:“拍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钢少气多的气概,非常适时,非常棒!”
“钢少气多”的中国军队与“钢多气少”的美军部队,在《长津湖》里不断上演着各种鲜明对比,观众也在对比中更感“冰与血谱写的英雄之魂”。一边是志愿军战士在雪地里啃着冻硬的土豆,一边是美军吃着丰盛的感恩节大餐;当美军的战机在空中盘旋、坦克在战场上横行时,志愿军战士最重的武器不过是迫击炮。
很多观众不忍相信,真的如此残酷吗?27军军史专家张克勤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因为军情突变,20军的战士们戴着大盖帽、穿着南方的单衣就出发了,27军在北上途中,沿线很多人把身上的棉衣脱下来塞给他们。”然而,战士们面对的是低至零下40℃的极寒天气,食物也很短缺,“一天只有两个土豆,在山下煮熟了送上去就冻硬了,只能用身体焐热一点就啃掉一点”。而面对武器装备、兵力数量的巨大差异,“那就打近战、打夜战,和敌人拼刺刀、拼步枪。兵力不及敌人多,就一个班一个排进攻,一处处房子围住打”。
最残酷的环境、最惨烈的战斗,却赢得了最关键的胜利。历史上,长津湖战役成为整个朝鲜战场局势被彻底改变的重要拐点,一举打破了“联合国军”试图在1950年圣诞节前发起“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狂妄计划,迫使当时世界上最为强悍的超级军事大国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 他们就是教科书中“最可爱的人”
观看《长津湖》后,很多观众会提起教科书中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在片中,有几个人物并非主角,镜头不多,却令人印象极深。一幕是“战斗英雄”杨根思抱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毅然冲向敌群,用生命切断了敌军退路。另一幕则是当美军发现前方有埋伏时,志愿军战士却没放一枪一弹,因为他们早已在整夜的伏击中冻成“冰雕”,一座座呈战斗队形、保持战斗姿势的“冰雕”。据介绍,这两处细节都来源于历史真实。
在钢铁般“可敬”的意志背后,电影中还呈现出战士们的“可爱”。剧情聚焦于“第七穿插连”,以吴京饰演的连长伍千里、易烊千玺饰演的新兵伍万里这兄弟俩为开端,他们有时斗嘴,却总在默默守护对方。朱亚文饰演的指导员梅生一直将女儿的照片珍藏在身边,李晨饰演的火力排排长余从戎则尽显革命者的乐观,胡军饰演的炮排排长雷公是“护犊子”的“雷爹”,韩东君饰演的神枪手平河则是标准的“人狠话不多”。
影片历史顾问王树增表示:“希望能通过电影让观众知道,有这样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支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有了他们,我们民族才有希望。尽管他们倒在冰雪当中,很多都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依然是我们民族的丰碑!”
■ “我们不打,下一代就要打”
对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人们并不太熟悉,电影《长津湖》只用寥寥几笔,就讲述了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这场战争必打的原因。毛泽东主席在决定出兵前,铿锵有力地说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望着血染的战场,平河缓缓说道:“希望下一代,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梅生则想着远方的女儿:“我们不打,下一代就要打。”
保家卫国、守护和平的信念也贯穿在电影中。拍摄影片开篇时,导演之一的陈凯歌特意选择了伍千里回家探亲这件小事,他解释道:“回家与为国出征,加起来就是家国。”为此,他努力拍出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之美,“不管是千里坐小船离开家乡,还是他最初回到家乡的时候,秋叶斑斓的这样一个河面,其实都是在写和平。中国人经过几十年的战乱,终于获得了和平的可能和机会。如果没有笔触去写和平,我们就没有办法那么强烈地去感同身受,感受到战争对于和平的破坏”。
导演林超贤则坦言,尽管“魔鬼导演”仍是对演员“百般折磨”,但自己一直被各种情感震撼着:“拍摄过程中一直对志愿军战士怀着深深的敬意,希望大家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可以记得当年那些为了我们牺牲的战士。”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