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堡寨 让“残垣断壁”再现诗情画意
陕西日报记者 马腾文/图
张新亮走出村口时,忍不住回过头去,再次打量这个他生活了大半辈子、如今已经满目疮痍的村庄。村里人陆陆续续都走了,搬到了塬下去生活,他是最后一批走的。旧家当堆了满满一车,还有一些零碎的杂物,车里实在装不下,他不得不撂在刚刚舍弃的旧宅里。他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不舍,他知道,这一走,这个叫南堡寨的村子,真的就成空村了,变得一个人都没有了。
10多年过去后,2022年初春的一天,张新亮沿着当年离去的路,一步一步又走了回来。听村里人说,他们当初舍弃的那个到处残垣断壁的南堡古寨,现如今红火得很,成了一处游人如织的旅游风景地。他想回来看看,看看老村子到底变成了咋样一个新模样。
3月5日,游客在建成后的长安唐村游玩(资料照片)。
无可奈何花落去 千年古寨变荒村
在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坐落于神禾塬上的南堡寨村,曾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古寨”。很久很久以前,当周围的村寨饱受匪患祸害时,城门坚固、高墙森严、地势险要的南堡寨,则一次次地化险为夷,从而成为神禾塬众人眼里的艳羡之地。
张新亮说,在他小时候,爷爷常给他讲村里的故事。老人说,古时候,塬上很不太平,常常闹土匪,周围的村子几乎都遭受过土匪的抢掠,唯独南堡寨让土匪奈何不得。因为南堡寨的城门厚,城墙高,跟个城堡一样,不管土匪站在城外如何咋呼,村里人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安然不惊,该吃吃,该喝喝,日子一如往常。
时间过去了很久,已经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南堡寨依然保持着一般村子难得一见的繁华与热闹。别看它只是个村子,但规模和阵势更像一个镇子。村子不光有城门、有城墙,有砖石铺就的街巷,还有数不清的古香古色的民居古宅。村子的中央盖有一个魁星楼,以楼为界,南北分置药王庙、三圣宫,东西还各设一戏台……
出了城门,村外是一片呈喇叭口向外扩展的开阔的田畴,耕种着关中地区常见的小麦、玉米。再往前,下到塬底,就是从秦岭流出的滈河。滈河在塬底留下大片的水田,南堡寨的人就在这里种莲菜、种水稻。放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守着这方宝地,吃着自产的大米白面,南堡寨人的日子简直美得不得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外面的新风迎面而来,南堡寨人开始不再满足于现状,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这时候他们发现,这个曾经令他们无比自豪的“古寨”,已经严重地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如果继续待在这里,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方便。
南堡寨坐落在一个高地上,背靠土崖,崖边长满了灌木和树林。过去,它挡着土匪的道儿,现在,它挡着村人外出的路。前些年,村里人还不习惯外出打工,农闲时,就结伴去南山上割黄栌木条子,晒干后背到集市上去卖,换些家用的零钱。山陡坡高,村里人不光吃水成问题,出行也很不方便,来来回回,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既费力,又麻烦。到了夏收和秋收季节,要把塬下地里收获的粮食弄回家,更是异常艰难。经常为了一亩地的收成,得来来回回地奔波。所以塬下人曾经编了顺口溜“糟蹋”南堡寨:“累死累活,别给南堡寨干活,不是人担,便是驴驮,不是上坡,就是过河。”
于是,在2003年前后,为了便于村民更好地生产和生活,政府决定将南堡寨村整村搬迁至塬下。张新亮和村民们一开始并不想搬迁,毕竟在这生活了大半辈子,故土难离啊!可是眼见着左邻右舍一家一家地都走了,时间一久,张新亮与家人一合计,也搬到了塬下。他的新家在公路边上,是一座二层的小楼房。
毕竟这里留下了太多的乡愁与回忆,人虽然搬走了,但南堡寨的乡亲们并没有忘记塬上的老村。他们偶尔也会回去看看,到寨子里转转,看看自家的老院,摸一摸当初没有舍得砍伐的小树。每次来,大家的心绪都不是很好。过去,他们的寨子是多么红火啊,没想到,人一走,村子竟然烂成了这等模样。他们觉得可惜,觉得心疼,却又无可奈何。更严重的是,随着人的离去,塬上很多的庄稼地也变得无人打理,渐渐地荒芜起来。
2018年初,一个好消息传到了南堡寨村。长安区在招商引资中,引进了一家叫西安天朗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天朗集团)的民营企业。这家企业看中了南堡寨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古寨文化,想以它为中心,打造一个集农业种植、生态修复、古寨风情、古宅民宿和田园文化为一体的“农耕乡愁文化旅游度假地”。
长安唐村抒诗情 田园风光写画意
把一个废弃的村庄,要打造成一个旅游景区。消息传来,南堡寨人既兴奋,又心怀疑虑。他们想象不来,这个到处都是房倒屋塌的“废村”,能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景区呢?这样的景区有人游、有人看吗?
对此, 天朗集团显得非常的自信,负责人孙茵说,上马这个项目,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为乡村里有中国文化的根脉和农耕的乡愁记忆。
为了这个项目,他们组织团队,先后来南堡寨村实地考察了10多次,还专门邀请了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和民居、民俗专家担任顾问。专家说,每一个传统的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史书,它承载着文化,承载着乡愁,蕴藏着中华农耕文明最初始的基因。因此,一个老村落的复兴,不仅是房屋的修复和人文业态的植入,更是要让看不见的乡风秩序、乡村文明得以薪火相传。孙茵说,这就是他们看中这个项目的“初心”和原动力。
一开始,这个项目的名字叫“诗忆长安农业公园”。2018年,我国著名的三农专家顾益康教授在规划编制《西安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时,对这个项目评价很高,并提出了“唐村”这个概念。不久,“诗忆长安农业公园”项目更名“长安唐村”项目。
“长安唐村”项目文旅负责人胡婕介绍:“‘长安’,既是项目所在地的行政区名,还蕴含着长治久安之意;‘唐’就是长安盛唐;‘村’就是诗词里的田园。”相传,南堡寨村所在区域曾经是唐代无数诗人流连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创作了大量的诗词,颂赞终南山色和这里的田园生活。她说,取名“长安唐村”,就是要通过修复开发,尽可能地还原诗意田园的乡村风貌,使人们能够体验到神禾塬的农耕文明、农耕文化和乡愁文化。要将古村寨悠久的历史与现代元素相融合,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样板。
村落的复活,先从文化传承开始。在建设之初,项目建设组便聘请乡贤张新亮和陕西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曹胜高为文化顾问,先后整理出了《堡寨物华忆长安——南堡寨史话》《唐诗里的长安唐村》两本册子,系统梳理了老村的人文历史、乡风民俗、农耕礼仪等,并以此作为老村修复的“指南”。与此同时,村中的道路被修复,每一户老宅、每一棵老树、每一口老井等都被精心标注,以期在修复中保留住乡村文明的“根”。
4年前,“长安唐村”项目开始筹建。“当时,这里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可以说只有一座荒村。”王曲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亚林说,项目要立得住,关键是要让群众认可、使群众得利。
为此,“长安唐村”项目在政府的主导带领下,探索创新“三元共建”新模式,构建了“地方政府+村集体组织+工商资本”的乡村发展命运共同体,通过产业导入、技术扶持、创新开发,在农业观光体验、非遗赋能计划等方面建立了深度合作。在整体项目建设和开发中广泛吸纳当地劳动力,给他们提供固定和临时用工岗位。
听说这个项目建成后,南堡寨的村民可以受惠,村里人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项目组提出要恢复老寨子的南大门,村民吴新社听了喜出望外,积极参与到古寨的修复队伍中。他凭着自己记忆,配合由乡村老匠人组成的乡建团队还原古寨的每一处场景,力求修复出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村人记忆里的样子。
有了村民的配合,项目进展非常快,长安唐村已初成规模。按照方案,废弃的古寨子要修旧如旧,街道、房屋、戏台、庙宇、城墙、城门,重新“回”到过去。一条街巷、一处院落、一棵枯朽的老树等等,都成了“乡下的风景”。曾经废弃的小院,摇身一变,成了风情别样的农家客栈。而寨子外面曾经荒芜的土地,耕整一新,打造成了“新农田”的样子,种上了麦子、油菜、玉米和水稻。和过去相比,虽然种的依旧还是庄稼,但“形式”早已全然不同。因为有了文化的植入和科技的帮助,长安唐村的田野,更像一幅绘制在大地上的油画。而且,他们还都拥有着诗意的名字:稻香渔歌、堡寨农场、神禾粮仓……
大雁飞过神禾塬 错把王曲当江南
3月5日,记者走进长安唐村。
展现在眼前的“长安唐村中国农业公园”分为建成区和建设区两部分。建成区在古寨村外,主要由唐村梅园、会议中心、乡创大讲堂、民宿集群和主题集市等组成。被誉为“西安最美会议室”的乡创会议室、乡创大讲堂是在原南堡寨村小学旧址建造而成,备受游客欢迎的满面春风手工挂面店、获得过全球设计大奖的“诗唐花朝艺术民宿”均是在老房子的基础上修复或者重建而成。正在进一步改建完善的原始村落,本着“充分保护、合理利用、历史再现”的原则,正在精雕细琢、保护开发。很快,一座活化的关中民居博物馆、一座古朴雅致的新古寨,将会向社会开放。
现如今,长安唐村已初现成效,柳青创业史教育实践基地先后建成了柳青故居、柳青文学纪念馆并对外开放;南堡古寨于2020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走,看梅花去!”初春时节,听闻长安唐村梅花开放,很多市民走出家门,来到这里的梅园赏花。梅花争相吐蕊,花香扑鼻,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集聚于此,赏花、拍照、游玩。
田野里,家长带着孩子追逐风筝、帐篷野餐、奔跑嬉戏。古寨内,游客一边听导游讲解老皂角树、药王庙、雕花老物件背后的历史故事,一边品尝各种各样的关中小吃。夜幕降临,终南山下星光点点,游客下榻在民宿里,静静“品读”秦岭的寂静与老村的安详。
来自韩城的游客谢冰说:“散落在古寨中的精致小铺,勾起了我对儿时农村生活的回忆。”不仅如此,无论是老碗面、凉皮、肉夹馍这样的美味,还是蛋糕、涮肉、火锅这样的美食,甚至是缸缸煮、泡泡油糕、烙油饼这样的风味小吃,都在“挑逗”着食客舌尖上的味蕾。
经过4年多的匠心营造,昔日荒村的热闹场景不仅“重现”,还以焕然一新的风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新建成的乡村图书馆、乡创大讲堂、乡创会议室、牧野博艺馆等公共文化空间对外开放;稻花田园、堡寨农场相继建成,并先后举办了插秧节、丰收节等农耕活动;一大批年轻的梦想合伙人从城里来此创业,濛溪有诗咖啡、满面春风手工挂面、鹿鸣小馆、南山饮食工坊等数十家特色小店在老村萌芽发展,吸纳当地村民及返乡大学生就业200余人。
“长安唐村”项目的落地,不仅让破落的古寨重现昔日辉煌,吸引大量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而且还把这些年游离在外的年轻人吸引了回来。他们的归来,村不空了,地不闲了。当初撂荒的土地,复垦为田,种了麦子,种了玉米,种上了水稻,稻田里还放养了鱼虾……
张亚林说,南堡寨的成功,给整个王曲街道的乡村振兴树了一个样板。相信要不了多久,王曲就会出现更多的“南堡寨”。
张新亮从他的老屋走出来,轻轻抚摸着刚刚刷成铜色的门环,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他以为他一走,先人留给他的基业从此就糟蹋得干干净净了。没想到,长安唐村的到来,不但挽救了古寨,连同他的小院,都修复拾掇得如此精致。塬下新村边的水田被打造成稻花田园,泉水细细流过,与远处的终南山交相辉映,这位曾担任过王曲街道乡贤协会会长的老先生,忍不住轻吟了一句民谣——大雁飞过神禾塬,错把王曲当江南。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