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瞄准行业内“卡脖子”难题,构建开放型创新联合体,相继成立五大技能团队——

甘肃首批劳模工匠创新联盟“出征”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7-26 07:15

  原标题:瞄准行业内“卡脖子”难题,构建开放型创新联合体,相继成立五大技能团队——(引题)

  甘肃首批劳模工匠创新联盟“出征”(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

  “有一位院士助力、两位名校博导加盟,从今天起,咱们一线工人的创新小团队也能成为创新创业时代潮中的‘独角兽’……”7月15日,在金川集团镍钴研究设计院内,“金仪求精”劳模工匠创新联盟正式成立,作为联盟负责人的陇原工匠、高级技师杨秉松显得格外激动。

  从专注于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等“五小成果”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到如今成为立足生产一线、瞄准行业前沿、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开放型创新联合体,杨秉松团队由“小”到“大”的华丽升级绝非偶然。

  连日来,经过近半年的筹划,在总结多年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人才工作室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甘肃首批5家“劳模工匠创新联盟”相继挂牌成立。

  与杨秉松的“金仪求精”创新联盟一样,首批创新联盟都有一个颇具行业特点的“创意堂号”,其他4家分别为“陇油神工”“金刚离子”“滴水掘金”“潜心百炼”。

  作为五大技能创新团队,新成立的创新联盟特征鲜明:在传统的“一岗一业”和“绝活绝技”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吸引不同区域、行业内外、相关领域、相近专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单位中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合作参与,开辟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新模式。

  抱团创新,再造核心竞争力

  “发挥劳模工匠在新时代的示范引领作用,整合资源,开辟阵地,建设开放型高水平技术技能团队,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为“陇油神工”联盟授牌后,甘肃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包俊宗的一席话道出了创新联盟的新使命。

  作为甘肃省第一家劳模工匠创新联盟,“陇油神工”联盟以长庆油田采油二厂的高级技师梁东平为领衔人,通过长庆油田公司工会的“牵线搭桥”,不仅集中了长庆采油二厂、十厂、十一厂、水电厂的技术技能专家,还联合产业内外、上下游的油气工艺研究院、川庆钻探、陇东学院等相关单位的12位工程技术专家和博士、教授,以技术技能为代表的传统“技能链”向着跨界集成、内外协作的“创新链”转变。

  长庆油田是我国目前第一大油气田,在创造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世界奇迹过程中,一大批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年产油气当量迈上6000万吨的台阶。

  作为长庆油田优秀技术工人的代表,梁东平在一线修井40年,炼就“火眼金睛”,专识油井的各种疑难杂症,对症下药手到病除,革新发明了“捞、磨、钻、铣、套”5大类100多项特色工具系列,培养了30多位“修井大师”,是油田职工公认的泰斗级“油井神医”。

  “长庆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低渗、低压、低丰度世界罕见,油气开采仿佛‘磨刀石上闹革命’,许多技术技能要不来、买不来、没处学。”联盟的成立,让今年已经59岁的梁东平焕发出青春朝气,“现在,更需要我们‘抱团’创新,瞄准井下作业、采油集输等攻关难题,通过持续改进和研制新型井下作业工具,形成技术技能的核心竞争力,在推动企业实现油气当量的更高目标中,展现产业工人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智慧众筹:开辟职工创新创造“新空间”

  和“陇油神工”一样,甘肃瞄准头部企业、重点行业、民生科技领域的关键技能技术,通过探索建设劳模工匠创新联盟,动员各方力量搭建起劳模、工匠、技能人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创新资源充分交流、互助合作、智慧众筹、成果共享的“新空间”。

  “建设创新联盟不是在现有的劳模、工匠、技能人才等创新工作室的基础上再挂新牌子,而是面向国内外技术前沿、解决企业发展重大技术技能需求,为破解‘卡脖子’难题建设职工创新创造的新生态。”甘肃省总工会副主席、省职工技协理事长胡耀琼说。

  杨秉松作为金川集团镍钴研究设计院仪表高级技师,曾主持研发百余项自动化仪器仪表和控制器产品,取代了日本、美国、瑞士的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说:“我们的创新团队再向前发展,迫切需要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在金川集团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以杨秉松为领衔人的“金仪求精”技能创新团队,围绕推动国家镍钴工业战略性基础原材料和新型材料并重并举的目标,正在合作开发更高性能的有色冶金仪器仪表。

  现在,“金仪求精”创新联盟的阵容堪称“豪华”,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志镇的指导下,创新联盟以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仲崇全、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进明和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的鄢锋博士为联盟主要成员。

  同时,创新联盟也在不断完善承接技术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的条件,杨秉松介绍说,“以前主要通过内部协作搞创新,现在与国内顶尖的专家合作,共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逐步形成系列化、定制化的独家高端产品,实现产学研商无缝对接,未来将打造成集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仪器仪表高新技术企业。”

  自去年以来,甘肃武威肿瘤医院备受各方瞩目。这里装配了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离子治疗系统,实现了在大型医疗设备临床应用方面的历史性突破,正式临床治疗一年多来,为350多名癌症患者进行了重离子治疗,使我国成为世界第4个拥有自主研发重离子治疗系统和临床应用能力的国家。

  目前,以甘肃省领军人才、武威肿瘤医院院长叶延程教授为领衔人的“金刚离子”创新联盟,将跨专业、跨领域的专家人才集中在一起,发挥智慧众筹的作用,将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多模态重建技术等应用于重离子癌症治疗的全过程,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推动国内重离子治疗乳腺癌、膀胱癌、胃癌、食管癌等技术取得更大突破。

  叶延程说:“通过创新联盟,我们将把临床实践和前沿科技有效融合,推动形成癌症精准治疗、高端装备制造和运行维护服务为一体的重离子医疗产业链。”

  让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走向创新前沿

  这两天,曾在202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大国工匠”潘从明,作为“滴水掘金”创新联盟领衔人再度受到关注。

  近年来,潘从明劳模工作室累计完成技术创新、先进操作法等创新项目215项,获得授权专利31项,其中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124项。随着联盟的成立,潘从明有了更高的目标,“我们要以企业联合、校企联合为突破口,通过创新联盟建设创新基地,针对国内庞大的贵金属二次资源市场,开展多元化物料高效处理加工技术创新,形成国内贵金属资源循环产业链,提高自产贵金属国产占有率。”

  白银有色集团西北铅锌冶炼厂李少坤劳模创新工作室曾是省总工会命名的首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之一,曾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技能骨干和“铅锌工匠”。如今,随着“潜心百炼”创新联盟的成立,他们瞄准有色行业中进口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和锌冶炼行业智能化、自动化升级,全力开展技术技能联合攻关。

  “劳模工匠创新联盟”的成立,也引发了各方关注。金川集团镍钴研究设计院院长、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马玉天说,“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科技创新的大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挂帅出征,走进创新前沿。”

  “要通过创新联盟的建设,探索建设职工技术创新的‘新赛道’。”甘肃省职工技术协会办公室主任张学会说,今后将继续发现、培养、集聚一批高技能素质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企业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不断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评价体系和薪酬制度,助力科技创新和技能提升全面贯通,让更多劳模工匠成为建功新时代的创新者、领跑者。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