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安徽工会:精准施策,困难职工有奔头

来源:安徽日报
2021-08-04 21:12

  原标题:精准施策,困难职工有奔头

  安徽日报记者 张岳

  解困脱困大家帮,共同致富奔小康。经过5年的奋斗,安徽省建档在册的城市困难职工全部实现解困脱困,城市困难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精神风貌得到提振,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更加紧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一张图”到“一本账”——

  搭建党和困难职工群众“连心桥”

  “如果没有工会的帮助,我们一家人真是撑不下去,更别提小康生活了。”合肥庐阳区双岗街道一里井社区深圳花园居民王琴说。6年前,王琴的丈夫因不慎摔倒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后一直失业在家,生活的重担几乎都压在王琴一个人身上。后来在双岗街道工会的帮助下,王琴在附近超市就业,女儿顺利进入大学校园,一家人重拾生活信心。

  小康社会是全体人民的小康,也包括城市困难职工。2016年以来,合肥市总工会发放各项救助5704.6万元,29368户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家庭实现解困脱困。前不久,合肥市总工会获得全国总工会“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荣誉称号,在省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民生工程考核中连续两年为全省第一。

  合肥市帮扶困难职工是安徽省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一个缩影。省总工会坚决把城市困难职工脱困解困工作纳入脱贫攻坚总盘子统筹谋划、共同推进,先后制定形成“1+4+N”帮扶体系,推进解困脱困工作融入党政工作大局,绘就帮扶机制“一张图”。全省各地把城市困难职工帮扶纳入脱贫攻坚统筹和民生项目考核,成立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

  “要把解困脱困工作从‘设计图’变成‘实景图’,关键要算好‘一本账’,精准识别困难职工、精准分析致困原因、精准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实现解困脱困等,有效架起一座党和困难职工群众的‘连心桥’。”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5年来,安徽省通过就业创业解困脱困8.8万户、统筹社会资源等方式脱困11.3万户、纳入国家社会保险制度1.7万户、社会救助和医疗保障1.3万户,累计解困脱困职工达到23.1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19%,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也包括城市困难职工”的庄严政治承诺。

  从“输血式”到“造血式”——

  铺筑困难职工小康“同心路”

  就业乃民生之本,更是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根本之策。“我们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工会‘金牌蓝领’培训示范基地,联合企业共同出资对困难学生给予助学帮扶,并与受助学生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安排受助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及毕业后到该企业就业,实现了助学和就业一体化服务。”滁州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市私企工会联合会主席李腾飞说。

  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就业服务成为工会对困难职工家庭实施“输血式”帮扶的重要手段。省总工会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真抓实干、真抓巧干,先后连续开展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攻坚年行动、决战决胜年行动,特别是针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通过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教育帮扶等方式,使困难职工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帮扶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为巩固解困脱困成果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霍邱县职工服务中心把“输血式”帮扶与“造血式”帮扶结合起来,对困难职工开展面点师、月嫂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学到一技之长,靠技能改变命运。全县累计使用帮扶资金630余万元,帮助1604户困难职工实现解困脱困。“我们致力推动帮扶工作实现由节日性帮扶向长效性帮扶转变,由单层面帮扶向全方位帮扶转变,由困难家庭典型帮扶向各系统全面帮扶转变,构筑困难职工迈入小康社会‘同心路’。”霍邱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主任张立君说。

  据介绍,省总工会深入开展关爱困难职工“五个一行动”和全省“万名工会干部进万家”帮扶解困送温暖等活动,充分发挥全省124个县级以上帮扶中心和1万多名工会结对帮扶干部的作用,对每一名困难职工实行工会干部“一对一”结对,累计走访慰问困难职工56万人次、困难企业1.5万家,实现走访送温暖全覆盖、帮扶救助全过程管理。

  从“小圈子”到“大帮扶”——

  同心唱响解困脱困“合奏曲”

  实现全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仅靠工会是难以完成的。省总工会和各级工会努力推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大局和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体制。

  宁国是一个山区县级市,民营经济比较活跃,虽然人口只有38万,但产业工人有近10万,困难职工的基数相对也较大。“在落实‘常规动作’的同时,我们努力丰富帮扶方式,整合社会帮扶资源,实现‘自选动作’的创新,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宁国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何国强说。宁国市总工会收集困难职工群体千元左右的“微心愿”,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认领“微心愿”,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困难职工的良好氛围。

  全省各级工会转换工作方式,跳出工会的“小圈子”,主动融入社会化“大帮扶”格局中。“只要我们把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挥好,注重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就一定会带来工运事业的充满活力,一定能提升广大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经过5年的奋斗,安徽省建档在册的城市困难职工全部实现解困脱困,一张张脱困解困笑脸的背后,凝聚着社会各界的精准帮扶。

  据了解,全省工会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和沟通协商机制,积极争取财政部门、人社部门、民政部门等各方支持,千方百计加大困难职工帮扶力度,全省工会累计筹措发放资金5.8亿元,其中,中央帮扶资金3.3亿元、地方财政资金1.92亿元、工会经费投入2190万元、社会资金2955万元,其他渠道资金投入397万元,推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体制,形成政策引导、项目支撑、结对帮扶、社会保障的强大工作合力。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