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这对“钻石婚”老夫妻70年前从执信、广雅投身革命

来源:广州日报
2021-07-26 15:33

原标题:这对“钻石婚”老夫妻70年前从执信、广雅投身革命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实习生 李缘

今年85岁的关剑文是一名有着65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家中,她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展示给记者看,满脸自豪。“我是一名党员,这是我最引以为傲的身份。”虽已满头银发,但老人回忆起当年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那段历史,依然慷慨激昂。关剑文和老伴汤士栋是一对革命夫妻。两人认识已经70年,结婚也已经有61年,家中的一块旧手帕见证了他们70年的革命爱情。如今虽已退休,但两位八旬老人依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余热。

虽然已经结婚61年,但关剑文和汤士栋依然像新婚小两口一样恩爱。采访过程中,汤士栋不时提醒老伴,“喝口水再说吧,别累坏了。”

关剑文和汤士栋

15岁一同报名抗美援朝

关剑文家中四兄妹,她是长女,父亲在她10岁时就去世了,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靠打零工勉强养活一家人。关剑文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讲日寇侵略中国的事, 在她记忆中,执信中学当时就有地下党在活动,在她上初一时,就有进步人士找到她,向她宣传革命进步思想。在这种进步思想的感召下,关剑文在执信中学加入了共青团。“当时给我发了一个红色小本子,我感觉特别光荣。”

关剑文和丈夫汤士栋都是广州人。1951年,关剑文在执信中学读初二,而汤士栋则在广雅中学读初三。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人,却因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而命运相连。

1951年,上千名广东学生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关剑文和汤士栋都是其中的一员,大家高唱着《青年团员之歌》从广州出发,奔赴煤都抚顺,进入解放军第五通信学校(东北军区通信学校)。

哪怕已经过去70年,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夫妻俩仍心潮澎湃。“当时,我们在培正中学集合,我记得广州一共去了150多名学生,全省一共去了大约上千名。当时,会场红旗招展,我们胸前戴着大红花,高唱着革命歌曲,雄赳赳气昂昂地上了火车。”从广州去抚顺,两人一共坐了五天五夜火车。“那时,我们虽然坐的是同一趟火车,但我们谁也不认识谁。当时我们才15岁,也没有那方面(恋爱)的想法。”关剑文笑着说。

她奔赴朝鲜 他驻守海岛

关剑文和汤士栋同岁,到达抚顺后,他们在第五通信学校主要学习无线电知识,包括如何收、发电报,如何识别电码等。“因为当时一心想着报效祖国,所以学习新知识速度很快。我没日没夜地学习。只为了能尽快去朝鲜战场,为国出力。” 关剑文说。

当时,她和汤士栋在一个大队,汤士栋不仅外表帅气,而且学习成绩很优秀,在学员里面当了副区队长。“当时,他戴着一个绶带去执勤,带领学员们训练,喊口号。所以当时我就留意到他了,我说这是谁啊,还挺威风,别人告诉我,这个小伙子叫汤士栋。”关剑文说,从那时起,她对汤士栋有了一些好感。因为在学校除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外,还要学习军事课程、无线电课程、射击等,两人经常会就这些课程进行交流。就这样,两人在第五通信学校当了两年校友,这段同窗时光也为日后两人喜结连理埋下了伏笔。

因为朝鲜战场战事吃紧,关剑文在1953年4月提前毕业,奔赴朝鲜战场,当起了“榔头兵”(无线电报务员),用红色电波构筑起保家卫国的空中无线电网络。

1953年5月1日深夜,关剑文乘坐着卡车,借着夜色的掩护,跨过鸭绿江。来不及害怕,她就在山洞里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山洞里的光线很暗,为了保证机器用电,经常需要用蜡烛照明,深夜,“滴滴哒哒”的发报声回荡在静寂的山洞里,显得格外刺耳。即便过了多年,这声音仿佛依旧在她耳畔萦绕。

在阴暗的山洞里,关剑文没日没夜地发报、收报,三年后当关剑文奉命从朝鲜回国时,她的双眼已经高度近视,双膝也患了关节炎。“我们是技术兵,发报机就是我们的武器。” 关剑文淡然地说。

当关剑文在朝鲜战场上以发报机为“武器”英勇作战时,汤士栋则被派往大连,为国守护海岛。“说实话,我当时真的很担心她,但担心也没办法,只有把那份思念放在心底,通过写信的方式和她联系。每当收到她来信,知道她是平安的,我就很知足了。在战场上,还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的呢?”汤士栋激动地说,如果有哪一次关剑文回信晚了,他就会很担心。至今,汤士栋依旧将当年两人的书信精心保存着。不过在那个年代,尽管他心中对关剑文甚是思念,但在信件中两人谈的基本都是工作,连“我想你”这样的表白都没有。在汤士栋看来,这就是革命者的爱情——没有花里胡哨的言语,只有一份朴素的牵挂在心中。 “我当时也想去朝鲜战场,但我是一名战士,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

1954年,汤士栋被调到旅大外长山列岛辽东要塞师部(外长山要塞区司令部),先后担任电台台长、通信参谋等职。 当时海岛通信主要靠无线电,汤士栋就借住在老百姓家里。

就这样,从1954每年到1963年,汤士栋在海岛上驻守了10年。他在海岛上开荒种菜,养猪养鸡,把全是烂石块的海岛建成了郁郁葱葱的蔬菜园。

一块手帕成定情信物

1954年,全国人民慰问团去吉林军区慰问解放军,汤士栋收到了群众送来的一块手帕。等关剑文回国后,他把这块手帕作为定情信物送给了关剑文。如今,67年过去了,这块手帕依旧被汤士栋精心收藏着,叠得整整齐齐。这块小小的手帕,也成了这对革命夫妻爱情的见证。

1956年2月,从朝鲜归来的关剑文被安排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同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虽然回到国内,但因为汤士栋还在守护海岛,两人依然靠书信保持联系。

1959年,“爱情长跑”了8年的关剑文和汤士栋确定了恋爱关系。“说实话,我当时心里还很踌躇。我在这里守护海岛,条件非常艰苦。万一不能转业或复员,让她跟着我一起在这个荒岛上生活,我真有些过意不去。”1960年,两人正式结婚,说起当时的情形,汤士栋有些愧疚。他一直觉得,自己陪伴妻子太少,也欠妻子一个像样的婚礼。但两人的爱情却丝毫没有因为见面少而受到影响。“我们是革命夫妻,讲究的是为国奉献,哪怕经常见不上面,大家都丝毫没有怨言。既然是革命工作需要,那也必须在岗位上坚守着。”因为守岛有功,在1959年2月和12月,汤士栋先后荣立两次三等功,在他看来,这军功章也有爱人关剑文一半的功劳。

1963年汤士栋复员,1964年被分配到广州市中心血站(现广州血液中心)工作,这对革命夫妻才告别两地分居的状态。

结婚61载依旧恩爱如初

1991年,关剑文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退休,5年后,汤士栋也从广州血液中心退休。这对为党工作了大半辈子的革命夫妻,终于有机会享几天清福了。但退休后的夫妻俩却没有闲下来,他们一直忙着组织抗美援朝的战友聚会。2011年7月,汤士栋夫妻与126位从国内外赶回来的战友以及战友家属相聚在广州,共叙当年战友情;此外,夫妻俩还参加了抗美援朝老战士扫墓团,先后赴朝鲜开城松岳山志愿军无名烈士墓、平壤西浦志愿军烈士墓和平壤志愿军烈士纪念塔(友谊塔)祭奠牺牲的志愿军战友。

“我已经有65年党龄了。既然入了党,就要一辈子为党工作,不能拖党的后腿。我今年虽然85岁了,但依然要继续为党工作,发挥余热。” 关剑文说,在她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也经常参加公益活动。

他们的儿子汤晓丹告诉记者,今年是父母相识70年,他们结婚已经61年了,但两人依旧恩爱如初,相敬如宾。在汤晓丹看来,父母是真正的革命伴侣,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革命追求,他们的爱情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也经历过岁月的考验,这段革命爱情,就像一坛老酒,历久弥香。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