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汉市交通学校吴新华(引题)
“焊王”教出40多名技能工匠(主题)
长江日报记者赵家新 通讯员喻登科
今年7月,吴新华带着学生捧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令他欣慰的是,学生付承凯进入了武船特船事业部,并和他一样通过技能大赛取得了全国技能能手称号。
在企业工作十年,吴新华是全国优秀焊工、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焊接状元;因为校长的一席话,他回到母校武汉市交通学校任教,被评为武汉“大城工匠”,带出40多名技能大赛获奖学生……
吴新华(左二)在指导学生技能操作。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放弃高薪回归母校任教
2000年从武汉市交通学校毕业后,吴新华成了武昌造船厂的一名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他先后当选“全国优秀焊工”;获得湖北省首届技能状元(焊工)称号,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2008年,26岁的吴新华成为武船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和车间班组长。不仅收入可观,他还承担了多项国家重要任务的特种焊接工作。
2011年,吴新华在即将提任车间主任时,身体却出了问题。多次因胃出血紧急抢救,让他考虑是不是换个工作。
此时,几所高校都抛来了橄榄枝,母校也派人登门求才。最终,武汉市交通学校校长简玉麟用一句话打动了他:“技能人才要从中职开始培养,你也是这么成长起来的。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好苗子,才不浪费你的好手艺。”
于是,吴新华放弃了企业十几万的年薪,走上了武汉市交通学校的讲台。
看着学生成长很有成就感
走上讲台后,吴新华刻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动手实操,自己也尽可能多地动手演示。
然而操作能手并非天然的教书能手。教授焊接专业的吴新华一学期最多时上到了600节课左右,而一般老师只有200节课。但他的付出却不被学生认可,刚走上讲台的他并不懂得深入浅出、因材施教的技巧。
吴新华开始观摩其他教师授课,自学教育理论,站在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不足。为了让学生听懂电弧这堂课,他从雷电的产生原理讲起,还细致入微地讲解如何观察电弧打开的宽窄高低,怎样通过焊条找参照物。他说:“我用了3年时间,才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吴新华说,教书育人比在企业更累,但是看着在自己培养下茁壮成长的学生,这份成就感无可比拟。
“先夯实基础,暂时别急着参赛”
2012年,吴新华率3名小将赴天津参加国赛,当时他们连专业的工具箱都没有,只能用行李箱装工具,可是没等撑到车站行李箱就被沉重的工具压坏,只能买来蛇皮袋救急,当时的感觉就像是外出打工。这次参赛他们没有拿到任何奖项,“我们基础太薄弱了”。
次年,吴新华再次带领学生出征,获得一项国家级赛事三等奖。此时,他却向学校建议,先夯实基础,暂时别急着参赛。他领命建设新校区焊接实训室,认真打造出硬件一流的实训基地。
吴新华说,老师的水平决定学生的水平。每天训练他一定会亲自示范,短则几分钟,强调一个技术要领;长至两小时,行云流水地做完一项比赛科目。演示结束后,吴新华会给学生留出几分钟的交流时间,让他们思考领悟。
2017级学生孟成,去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中职组焊接技术赛项一等奖,如今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深造并担任助教。孟成介绍,吴老师的训练要求堪称严苛。他要求学生把每一次练习都当作比赛,每天不论练到多晚,都要对应国赛标准给学生的成品打分。用手摸、千分尺量、放大镜看不说,每隔半个月,甚至要把成品送往质检所接受X光检查。
他既是严师又是慈父
想进入吴新华的“焊接大赛班”,学生要进行为期半年的校内比拼、淘汰。孟成回忆,去年3个月的备赛期间,他每天6时起床进行体能训练,7时30分进实训室,中午下午各有一个小时吃饭、休息时间,晚上继续训练到深夜10时左右……日复一日,没有周末和节日。
在学生眼中,吴新华既是严师又是慈父。刚拿到国赛二等奖的刘天翔说,吴老师经常给学生送牛奶和水果,“如果遇到学生生日,吴老师总是会买上一个蛋糕,就在实训室给他们过上一个简单但又温馨的生日”。
吴新华特别重视教学生做人的道理。选择刘天翔参赛前,队里一名曾经拿过省赛一等奖的学生被吴新华“一票否决”了。吴新华介绍,这名学生经常不慎在训练试件上留下痕迹,虽多次提醒但总是改不了这个毛病,这有可能在比赛中被判“作弊”。吴新华说:“虽然残酷,但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也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一课。”
十年来,吴新华培养的40多名学生在各级赛事中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级赛事获奖4项,市级赛事获奖7项,有4名学生被授予省市“技术能手”称号。他们或升入高等院校,或被大型企业录用。2019年,吴新华荣获武汉市“大城工匠”称号。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