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匠心筑梦新时代 建设亮丽内蒙古(主题)
——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北疆工匠”风采录(副题)
日前,由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蒙古自治区科学科技厅、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展的“北疆工匠”选树活动结束,10名“北疆工匠”脱颖而出。本次选树活动旨在通过推荐、选树、宣传活动,打造工匠品牌,厚植工匠文化,拓展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发挥优秀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自治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工匠精神,时代气质,已成为社会共识。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培育新时期工匠精神,一批批“北疆工匠”脱颖而出,“工匠精神”如同一股清流在企业、车间、工地激荡。
选树范围不受学历、年龄、性别所限,重点聚焦能源、化工、冶金、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势传统民族产业、生态文明建设领域。
最终,通过各盟市、产业工会、有关行业协会及个人自荐,经过自下而上的推荐申报、审核、答辩、公众投票、终选、社会公示等程序,10名“北疆工匠”脱颖而出。此次选树的10名“北疆工匠”来自不同行业和岗位,他们孜孜以求、锐意创新,推动行业进步,成为各行各业产业工人学习的标杆。
他们的“工匠精神”必将带动内蒙古各族职工在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伟大实践中创先争优、建功立业。
顾秀花:巾帼不让须眉的焊枪明星
在神东煤炭公司设备维修中心培训基地工作的焊接技能大师顾秀花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平凡女工,她和男人一样奔赴在生产一线从事焊接工作,一干就是30年,实现了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煤炭行业的焊接技能大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
33 年耕耘铸就了高超技艺,她保持着百万道焊缝“零失误”的纪录。她完成五小成果、科技创新项目 60 余项,发表论文 10 余篇,先后承担 300 余台连采机等焊接修复工作,攻克了连采机耐磨板焊接修复、铸铁焊接修复、奥钢联掘锚机部件焊接修复等众多技术难题,节约资金 4300 余万元,为推动我国特大型煤炭基地重型矿山设备修复作出了突出贡献。
她的焊功已经超越了粗糙的焊接层面,定格在优美的艺术境界,被誉为“秀花焊”,她带团队先后完成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1000 多项,累计创效超亿元。2017年10月她代表中国参加“一带一路”——上合组织国家职工技能大赛荣获金奖,用一把焊枪演绎了一段精彩人生。
吴军:守匠心 筑匠魂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国家电网通辽供电公司,吴军就是靠着主动作为、做好小事、关注细节的韧劲,精益求精的态度,创新引领的精神,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吴军先后获得过市级“优秀共产党员”“职工技术创新能手”“科尔沁工匠”,国家电网蒙东电力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内蒙古自治区“金牌工人”“草原英才”“劳动模范”等荣誉。
长期坚守一线的经历,让原本学习工程机械、又掌握车床技术的吴军,总是在思考如何才能攻克开挖面积大、工作效率低、人工投入大并容易坍塌等现实中存在的影响施工效率的难题,一个个模型逐渐在脑海中成型。2009年4月,经过反复酝酿、论证,吴军研制了利用904拖拉机加装电力施工用的电柱埋设钻孔机,随后,该机械被通辽市科左后旗农电局广泛应用,年节约施工成本100万元以上,同时线路改造不再拘泥于季节,全年均可施工,也为科左后旗农网改造创造了极大便利。此后,吴军设计的电柱埋设钻孔机、低压电柱立埋机、电柱线路分送机、车载接线液压钳、电柱立埋冻土钻孔机、变压器装卸支架和一体化柱上智能开关相继问世,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国家发明专利。
孟强:以执着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诠释工匠梦想
孟强现任内蒙古航天红峡化工有限公司称量组组长、特级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先后承担多种战略战术导弹、商业航天、固体运载等国家重大专项固体火箭发动机原材料的称量工作,为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孟强对工作有一种执着的追求,称量工序的特殊性造就了他“0.01克都不能差,差0.01克都不行”的工作准则。2015年,以“生命工程”为代表的某型号进入研制阶段,该型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在目前装备体系中占有主导和核心地位。但是苛刻的工艺条件让人望而却步,这时,孟强在消化工艺的基础上开始胸有成竹地琢磨最有效的称量方法,自己动手制作10多样称量工具,在孟强的努力下,该型号顺利投产,得到了军方的高度赞扬。
孟强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内蒙古自治区国防化工机械系统“金牌工人”“中国航天基金会奖”“航天技能大奖”、航天六院“十大金牌工人”等诸多荣誉称号。
闫炯:用焊枪点亮强军梦
我国研制生产的火炮成功打响,各类战车在沙场纵横驰骋,这些虎虎生威的“战争之神”“陆战之王”离不开焊接工人的辛苦付出。在生产过程中,武器装备部分关重零部件的连接,需要高质量的焊接,现代战车生产对焊接质量要求近乎苛刻,成败在毫厘之间。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电焊工闫炯就是从事着各类军民品的焊接工作。他参加工作30年来,坚守岗位,扎根一线,闫炯作为兵器集团级关键技能带头人,带领团队先后攻克多项生产中的焊接技术难关,先后完成公司防务事业部群众创新创效成果18项,各级别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8篇,申报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有权)。总结出四阶段、八步法标准教学培训操作法、小直径深孔焊接修复操作方法、无缺陷小变形焊接工艺技术等成果,均已应用于生产和培训中。
闫炯近年来先后获得 “全国技术能手”“兵器工业技术能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技师高级技师突出贡献奖”“草原英才”“鹿城英才”、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包头工匠”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前,闫炯承担着兵器集团级、公司级重点型号、重要武器装备焊接技术科研攻关项目和大赛培训任务。“这些武器装备的研制成功关系国防事业的未来,践行好兵工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我的责任。”闫炯说。
孙元国:黑土地走出的农垦发明家
孙元国是大兴安岭农垦集团甘河农牧场分公司一队职工,从事农业机械制造和研发。他只是一名高中毕业生,却有着坚韧的探索精神和执着的信念,用他的智慧创造着农垦人的专利。30年来,他共完成技术创新、研发项目7项,其中获国家专利4项,正在申报国家专利项目的有3项,孙元国已成为乡亲们眼里的能人,被大家称为“农民发明家”。
2017年10月,他研发的“多功能青储饲料回收机”测试成功,该发明属于国内首创,并获得两项国家专利。经2016年、2017年秋季各项作业、试验、改进,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0%~15%,每亩可增收60元~105元。
2017年5月,他研制“废弃玉米雄回收青储机”实验成功,已申报两项国家专利。每亩合计可增加效益在200元以上,按每年作业100万亩计算,每年增加本地区收入2000万元以上。
王琦:引领创新 培育人才
王琦是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快堆核燃料元件厂组件制造车间技术带头人、高级技师,一直从事核燃料元件的组坯件和零部件等的机械加工工作。多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和学习国内外编程软件资料,及时掌握业界最新加工技术,积极参加国家技能比赛和各类课题研究工作,解决了科研、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核工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包头工匠荣誉”称号,2020年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
作为技术骨干,王琦多次参与公司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组件工程化技术研究等科研工作,同时承担了多项组件工艺化机械加工任务,有效提升加工效率和精度,出色完成了各项加工任务。
作为技术带头人,王琦不仅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班组建设上也倾注了大量精力,他把所学到的先进的机械加工方法分享给每一位成员,多次指导同事参加内蒙古及包头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丁瑞:一辈子只做一个行当 一辈子做好一个行当
现任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种业系统生产中心主任的丁瑞,2004年内蒙古大学生物系毕业就投身于畜牧业良种繁育工程中,扎根一线,17年如一日专注于“牛良种冻精”生产制作,在工作岗位上践行着工匠精神。
他参与了3项冷冻精液行业的国家与地方标准制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申请专利4项,性控冻精生产流程改进10余项,产品综合质量提升20%~30%,有效提升了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存活时间,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相关技术创新获得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创新方法大赛金奖、2017年全国第二届企业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2020年起草、参与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奶山羊性控冷冻精液制作操作规程》。
17年来丁瑞直接参与生产制作良种奶牛冻精产品360万支以上,繁育良种奶牛超过120万头,显著改良了奶牛的生产性能,对我国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邢界红:康泽世人守初心 竭诚为民勇担当
20多年来,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界红一直在蒙药生产企业从事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技术和研发工作。她始终秉承做良心药、放心药的信念,保证了公司生产的蒙药产品多年来以其可靠的质量,确切的疗效,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赞誉。
邢界红先后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第九批“草原英才”、2021年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获得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018年,邢界红作为主要研发人员解决了制约蒙药生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蒙药包衣产品的标准问题,13个蒙药包衣品种规范后的标准已由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参加制定了6个国家标准;参加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86版)的标准提高工作,研究起草了4个蒙药材标准并获审核通过,使这些药材来源清晰,质量可控。主动牵头对9个列入国家标准的药品进行了质量标准提高的研究,现正积极向国家药典委员会申报。参加编写的自治区标准《内蒙古蒙药饮片炮制规范》已出版发行。
李清东: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风电领域知名专家型人才
始终扎根生产一线的高家梁风电场场长、高级工程师李清东,凭借其敢为人先的钻研精神,从一名普通岗位工人历经13个春秋成长为我国风电领域的一名知名专家型人才。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当代发明创业人物、中国电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全国优秀创新工匠、中国华电集团劳动模范、中国华电集团首届创新创效能手等荣誉。
他像科学家那样执着钻研,原创发明多项新能源领域核心关键技术,解决制约我国风电机组在恶劣环境地区的技术壁垒,多项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对我国的技术垄断。培养出一批新时代产业工人和劳模工匠技术带头人,取得10余项国家专利,多项技术成果实现转化,已累计为风电行业创效1.5亿元以上,未来将带动产业节能创效百亿元。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李清东,一名普普通通的风电人,既无高深的理论知识,又无超人的智慧,但他以不甘平庸、敢为人先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精彩风电人生。
安军伟:引领内蒙古石墨烯创新产业链体系本地化落地和聚集
现任内蒙古清蒙新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内蒙古瑞盛天然石墨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的安军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内蒙古“草原英才”人才项目引领支持计划“兴和县石墨烯应用技术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领军人才。 2017年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联合研发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石墨及石墨烯材料生产线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9年“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银奖”获得者。
2016年至今,安军伟主持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专项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8项,已授权18项,发表SCI论文24篇。
从事石墨烯工作15年以来,他先后突破了石墨烯粉体大规模制造工艺和装备设计难题等多项关键技术;建立了石墨烯及石墨烯氧化物与石墨烯发热膜器件、石墨烯传感器等相关产品的产业化体系和国家行业标准体系。
安军伟通过顶层设计完成建立内蒙古石墨烯创新中心,通过人才团队引进、先进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内蒙古自治区石墨烯重点实验室、中国博士后工作站平台创建等方式,引领了内蒙古石墨烯创新产业链体系的本地化落地和聚集。
(文/王晓燕 徐腾飞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供图)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