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鞠兆刚:问诊海上设备的“老中医”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冬梅 通讯员 吴倩
近日,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第七季 “大国工匠”名单揭晓,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50岁的机修钳工鞠兆刚榜上有名。
喜讯传来,大伙却并不意外。
扎根机修钳工领域30年,鞠兆刚维修海上采油平台通用设备450多台套、处理紧急故障60多次、制作提效工装17件,撰写论文7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他带的20多名徒弟陆续成长为师傅……丰厚的业绩让他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公司级各类荣誉近20项。
鞠兆刚的第一个绝活是:面对成百上千个零部件组成的复杂海上设备,不用拆,他就能精准判断故障所在位置,“有点像中医把脉吧,我通过看外观、听声音、问病史、测精度,去分析故障原因。”
2019年,鞠兆刚接到某海上平台紧急任务——注水泵高振动无法启动运行。因为走得匆忙,他只随身带了一把量尺,经过现场查看、仔细询问、反复测量,鞠兆刚当即判断:轴承裂了,必须立即停泵。“没有拆检,单凭一把尺子就这么确定?”现场的人都将信将疑。经过鞠兆刚的耐心解释和细致分析,平台最终采用了他的建议,替换该泵。返厂拆解时,泵轴承的连接处果真仅剩指甲盖大小,转子刚一吊出当即断裂。“这位设备医生真神啊!”大伙纷纷对鞠兆刚竖起大拇指。
“其实,设备像人一样,虽结构复杂却有规律可循,有脉象可总结。经手的病例多了,自然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鞠兆刚说。
随着技术和经验的积累,鞠兆刚的“医术”越发高明。
2020年,成为中国海油技能专家后,鞠兆刚出海的次数不多,解决的疑难杂症却不少,因为他练就了另一项绝活:隔空问诊。
“师傅,这台泵的泵体有缺陷,我怎么装也装不好!”通过微信,徒弟从几百公里外的海上平台发来求助信息,还配有图片。
“有缺陷的地方涂抹稀薄的润滑脂,别用胶水,是胶水太多把垫片挤开了……”仔细查看图片并询问后,鞠兆刚给出解决方案。
最终,在鞠兆刚的指导下,所有检修难题被一一解决,徒弟顺利完成任务。
机封磨损加快、轴承高温、油封处滑油泄露、截流环磨损……有了鞠兆刚的隔空问诊,不论是徒弟、同事,还是业主,遇到解决不了的设备难题,都喜欢通过微信、电话向鞠兆刚求助。他们知道,只要故障描述得清楚,图片、视频拍得清晰,这位“老中医”总能敏锐地捕捉到故障的源头。
2020年初,为确保抗疫物资供应,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紧急建设了一条口罩生产线。投产初期,设备运行不稳定,口罩产量无法达到预期水平,鞠兆刚受命到现场解决设备故障。虽然已经是设备维修专家,但鞠兆刚20多年来面对的几乎都是海上设备,维修陆地生产线还是头一回。他沉下心来,穿梭于八条切片机、16条耳带机之间,从熟悉设备、弄通原理,到摸排故障,他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终于找到了故障症结。解决问题后,口罩的日产量也达到了预期目标,保证了稳产。过后,大家才知道,鞠兆刚在重庆期间,不仅走肿了腿,还因为湿热的环境身上长起了湿疹。这些,他从未对大伙提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鞠兆刚的“医术”并不是轻松练就的。
“我们负责的设备关乎海上平台生产,多耽误一秒都会影响油气产量。快、准、稳是机修钳工必备的素质。”正是带着这份强烈的责任感,30年来甭管大检小修,无论故障难易,鞠兆刚从不敢松懈。除了勤学、好问、肯钻,他还养成了诸多习惯:每晚睡前,总要把当天处理过的故障在脑海中回放一遍、总结一遍;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接触到新鲜的维修方法,总是忍不住拿笔记下来,尽快在维修中实操一遍……
除了责任心,鞠兆刚还反复强调的一点是“细心”。
钳工对测量的精度要求很高,为了实现装配的严丝合缝,设备测量的精度不能低于0.01mm,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的1/7。在寒冷的冬季,为了达到精度,鞠兆刚甚至反其道行之,摘下保暖的手套,徒手完成测量。
“许多海上平台设备的核心部件都属于精密件,哪怕一粒微小的杂质进去,都会影响设备的整体运转状态。手套自然不能确保干净,必须徒手。”鞠兆刚说。
一个冬天,鞠兆刚接到绥中某平台泵设备维修任务。当时绥中地区气温接近零下25摄氏度,鞠兆刚要维修的设备恰巧处在一个风口上,即便全副武装,吸入的空气也寒彻心扉。但他顾不上这些。
在关键的内部轴承拆解中,他摘下手套,拿起冰冷的量具,不到一分钟,双手便冻得毫无知觉,十根手指麻木到不听使唤。他迟缓地进行着平日里娴熟的测量工作,直到手指彻底冻僵,他才将双手放进口袋里捂一捂,再拿出来搓一搓。
在轴瓦刮研阶段,他需要反复五六十次进行刮瓦、调配和测量,手套不时戴上、摘下来,摘下来、再戴上。设备各部件拆解、装配,几乎隔不了多久就需要徒手操作。一天下来,故障泵终于恢复了运转,可他的手却红肿得像包子一样。
鞠兆刚是出了名的“严师”。“干维修不能有不确定的事”是徒弟唐小军从师傅那里学到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大到故障的排查,小到螺栓的紧固、工具的检查,鞠兆刚总喜欢问徒弟三个字“确定吗?”但凡得到迟疑的回答,他会二话不说,让对方重复一遍刚才的流程,哪怕是花几个小时拆了重装。他的严格、仔细,换来徒弟们的飞速成长,越来越多的徒弟成长为企业里的技能专家、高级技师、技师。
“何谓工匠?你看,匠字留了一笔没有封口,那就意味着,工匠的道路永远没有止境。我会抱着如履薄冰的心态,一直学下去,走下去……”虽已年过半百,鞠兆刚仍初心如磐。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