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几天,国网宿迁供电公司“一二次融合成套智能开关自动检测装备”科技成果经过项目组专业答辩及深入交流探讨,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为首的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科技成果领衔主持人为王秀茹,她是国网宿迁供电公司科技互联网部四级职员、江苏省电力公司智能配电网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她长期深耕继电保护、交直流配网等技术领域,参与国重专项科技项目1项、国网总部科技项目1项,主持省公司科技项目6项。累计获得专利授权5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5件),发表核心以上论文19篇(其中EI收录4篇),参编专著1部。牵头发布中电联等团体标准1项、参与发布6项,获得省公司及行业级科技奖励10余项,先后获评“国网劳模”“江苏省电力优秀科技工作者”“宿迁市优秀科技专家”“江苏工匠”。去年当选为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党代表,会议期间积极建言献策,为全省科技工作者发声。
王秀茹成立了工作室,带领更多的员工在科技创新的路上不断前进
“备自投妈妈”的由来
“实验室的动模实验平台,将10千伏配电网等比例降至690伏,可搭建400多种测试场景……”近日,王秀茹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着实验室的设备介绍道。
1999年,王秀茹从上海电力学院毕业后进入当时的宿豫供电局,从事继电保护相关工作。细心的她发现,当时的高压输电线路的保护多重配置,在做整组模拟联动试验时,由保护、重合闸操作箱直接控制现场断路器,断路器需要频繁动作数百次,不仅容易导致触头磨损等试验折旧,还经常发生一些由设计问题造成的误动、拒动事件。且在做备自投试验时,由于接线复杂控制麻烦,试验结果不可靠。
王秀茹思考能否发明一种能够完成所有备自投功能测试的测试仪,简化备自投试验的步骤和接线,从而保证备自投试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那段时间就像着了魔一样,满脑子都是备自投的图纸接线和端子。”王秀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笑了起来,“吃饭时,孩子看我在发呆,问我在想什么,我竟然情不自禁地和她讲起了备自投,后来孩子一看我发呆,就直接喊我‘备自投妈妈’。”
2009年6月,备自投装置校验仪的专利成功获得授权,这也成为她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专利产品。
王秀茹并不满足于仅做好本职工作。工作之余,她报名参加了各种考试和竞赛。1999年到2011年的12年间,王秀茹拿到了继电保护专业高级技师、建造师、培训师、注册咨询师等技能证书,还获得了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学士学位。
“记得当时有2门课程是在月子里参加考试的,我瞒着家人偷偷跑去,坐在考场上身体发虚,汗如雨下,虽然略显狼狈,但是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这种坚韧顽强的奋斗精神,成为王秀茹奋进路上的不竭动力,也让她在工作生活中一路“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通向更广阔舞台的康庄大道。
“第三孩”诞生记
2016年,王秀茹成为宿迁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分管科技创新工作。她调研后发现,由于创新资源不足,公司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设备厂家的制约,于是萌生了创建实验室的想法。
经过积极申报,2017年12月8日,宿迁供电公司争取省公司首批培育实验室名额到了关键的答辩阶段。但此时,王秀茹离二胎宝宝的预产期仅有3天时间。为了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王秀茹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劝阻,挺着大肚子带着待产包和所有证件材料义无反顾地前往南京答辩。
“当时只想顺利完成答辩,没有想太多,后来听医生说危险,我才感到后怕。”王秀茹说,“现场评委看到大肚子的我都惊呆了,也被我的执着所打动,最终我们顺利地拿到了实验室‘户口’。”
实验室从2017年一个废旧仓库开始建设,2018年获省公司正式命名为智能配电网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实验室,2019年初建成国内规模较大的综合实验区,并与东南大学等6所高校成立联合实验室。2021年初设立地市公司首个研究生工作站,2021年5月建成省内首个真型实证场,承接全国配电网相关设备检测实证业务,同时依托实验室资源,建成苏妍双创中心,为全省创新创意项目提供孵化转化的平台。
“实验室就像我的‘第三个孩子’,看着它从无到有,越来越好,我特别有成就感。”王秀茹说。
研发团队的“大姐大”
去年1月,经过招募与选拔,王秀茹成立了由10名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成员组成的“苏妍劳模创新工作室”,从事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全链条管理工作,“我一直相信‘巾帼不让须眉’,所以想给我们女同胞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谈到苏妍团队名称的由来,秀外慧中的王秀茹笑着介绍道,“苏是江苏的简称,代表我们是一支扎根江苏的团队,妍与研究的研同音,又带有女字偏旁,展现了我们女性团队的特质。”
“我加入团队的时候恰逢哺乳期,但是被王主任认真拼搏的精神所感染,毫不犹豫追随‘大姐’一起前进!”苏妍团队成员毛王清说。在王秀茹的带领下,苏妍团队目前已有1人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1人取得注册计量师证书,3人作为省公司科技项目负责人开始带领团队开展科技创新,3人取得技术经纪人证书,成功转化4个项目成果,转化收益达75万元。去年7月,她们还一起报名知识产权经济师考试,为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更坚实的专业保障。
王秀茹表示,接下来,她与团队将一“茹”既往,用匠心“绣”梦,带领更多的员工在科技创新的路上不断前进。
(据江苏工人报消息 江苏工人报记者 丁彬彬 通讯员 王晗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