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毕业进入上海宁远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后,马博在公司的多个岗位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车间装配、销售助理、设计助理、机床设计研发……如今作为一名专注于打孔设备生产研发的技术工程师,他是发明家、工程师、“智造者”。在身份的不断转变中,“无孔不入”的钻研精神是让他走到今天的重要支撑之一。
精细到0.8毫米 中国“智造”走向全世界
“对我来说,要是能做到‘无孔不入’就好了。”打孔设备的改良发明就是马博钻研的领域:比如石油钻井射孔枪管的孔,航天飞机上内燃机动力涡轮轴的孔,饲料生产机器上环模的出料孔,造纸机上真空辊的脱水孔,电磁轨道的冷却孔,怎么把它们打得光滑、打得精准,这都是他日常思考的问题。
马博研发过一款设备,是用于生产养殖小龙虾的饲料。这款设备能精细到什么程度呢?一组数据可直观表明:该设备可在生产机器环模上打出6-7万个不足0.8毫米的小孔,在此之前,国内的工艺水平始终停留在1.2毫米级别,生产的饲料只能用于鸡鸭鱼,并不能直接用于小龙虾饲料生产。
“国内可能只有我们一家。”说起这款产品,马博充满自豪,每一个优化、每一个参数都凝聚着他的付出和汗水。让马博更为自豪的是,他改造的机床参数、生产效率与行业里全球最大公司——德国TBT生产的设备一致,但是价格是它的五分之一。现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包括美国、德国、俄罗斯等,都在引进马博研发的机床。该设备在公司已形成企业标准,创造产值2亿元。
此外,马博还接连开发了48轴、56轴枪钻机床,现在正在向96轴的目标努力。在创新路上,他从未妥协,永不止步。
“深孔钻领域里世界第一”,这是马博所在公司贴在办公室的目标,也是马博心里的目标。他希望用自己的双手,推动实现这个世界级目标。令他欣慰的是,这个目标正一步步走近:在细分市场上,马博所在的公司已经达到国内顶尖水平。“我用事实证明,中国‘智造’可以迈开大步,走向世界。”
离沪133天 研发设备填补国内空白
2012年,马博面临职业生涯最大的挑战——开发一款国内尚属空白的造纸机。当时,造纸机上的真空辊的脱水孔,需要的是不毛不燥,粗糙度高,容易刮到纸浆上的毛絮,导致机器寿命大打折扣。马博发明的30轴机床完全符合要求,还可让机器使用寿命增加一倍,生产效率提高4倍。
“因为机器设备很大,工作都在外地的一个厂房里完成。”那年,马博离开上海133天,参与机床的装配、调试等工作。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阶段,他的爱人已经怀孕,正是需要他照顾的时候。
调试的时候,通宵达旦是家常便饭,他遇到过一种“冷热自知”:在加工时,马博发现工件升温太快,导致热膨胀,这样就会让孔对不上原来的位置,通过反复实验操作,他增加了一道冷却工件的工序,问题最终迎刃而解。
还有一次,为了完成机床加轴的方案,马博四天四夜连续工作。到第四天的时候,他终于制作出三维模型方案。补睡两小时,就赶到浙江工厂,和客户面谈……这样的“速度与激情”,成就了这款弥补国内空白的设备问世。
在技术论坛上自学 顺便卖了200万元设备
在马博看来,作为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实践和理论同样重要。“我刚进来的时候是在一线实践的,特别是生产研发第一台设备的时候,通宵是常有的事情。”回忆起那段时间,马博坦言,养成自学的习惯至关重要。作为一名新时代产业工人,马博的知识来源并不局限于书本或师傅带教,他自己也找到了专业的论坛,通过互联网与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同行交流经验。“那个时候既有看别人分享的,也会分享一些自己研发的成果,和别人一起交流。”马博告诉记者,2010年那一年,因为经常在网上分享交流技术,也有不少人通过论坛直接找到自己购买设备,因为交流技术,他帮助公司多卖了200万元的设备。
回首自己多年的工作,马博认为,工匠就是不怕挑战和失败的人。“人可以浑浑噩噩地度过,也可以努力地过。”在公司经历过多个岗位的他,就是因为“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接”,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他说,只要接了就没有做不到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成长前进的道路上,他始终保持着对未知的热情,一往无前、“无孔不入”。
(据劳动报消息 劳动报首席记者 张锐杰)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