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咖啡成了日常必需品,手机成了解闷神器,偶尔还能补个觉……

通勤路上的务工者有点不一样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9-24 07:46

  原标题:咖啡成了日常必需品,手机成了解闷神器,偶尔还能补个觉……(引题)

  通勤路上的务工者有点不一样(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武文欣

  阅读提示

  职住是城市空间的核心功能,联系职和住之间的通勤问题,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和居民幸福感,通勤,成为现代社会打工者们绕不开的话题。

  近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调查显示,在报告选取的42个主要城市中,北京仍是单程通勤时耗最长的城市,达到47分钟。记者采访了多位在北京从事不同工作的农民工,了解通勤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通勤路上的“逆行者”

  晚上8点,张河的手机发出了嘀嘀声,提示他附近有一个代驾订单,他立马穿上工作马甲,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前往客户的定位地点。

  “我们接单的时候并不知道客户会到哪里,记得有一次接到一个去燕郊的订单,回来的时候只能骑车子,不记得骑了多久,就记得到家时,天都亮了。”张河说。

  “逆行”是无奈的选择。“我不是全职代驾,白天还有其他工作,只晚上出来接单,选择做这个工作主要还是想多赚点钱。”张河说。

  今年是张河从事代驾工作的第3个年头,长期昼夜颠倒的作息,咖啡成了他的日常必需品。

  而这种紧凑忙碌的工作节奏反而激发起了张河的斗志。早晨,张河结束代驾工作返回家,碰上熙熙攘攘的上班“大军”,让他觉得:“北京的生活节奏快,每个人都在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匆匆忙忙,都在努力,自己怎么能怠慢呢?”

  通勤路上的“逆行者”不只张河一个人。

  凌晨5点半的北京,路上的车辆已经逐渐多起来,老张终于结束了当天的工作。

  老张来自北京密云农村,从事道路冲刷工作已经3年了。每当城市夜幕降临,便到了他的“上工”时间。“我一般8点从宿舍出发,乘坐公交车去单位,大概需要1个小时的路程,9点半到达单位,点名后再乘坐作业车到达目标路段开始工作。”老张说。

  凌晨3点半,老张和工友结束作业,清洁完车辆后,再坐作业车回到单位。早上5点半,下班后的老张来到路边的早点摊吃饭,这里也成为老张和早高峰“大军”的交汇点。

  距离适当才能提升幸福感

  早晨6点半,李坤手机上定的闹钟开始疯狂响起来,李坤猛地睁开眼睛,开始匆匆忙忙忙地洗漱起来。7点20分,他已经准时出门,走向家附近的地铁口。

  “工作日我担心堵车,一般都坐地铁上班,从6号线物资学院路站出发,到朝阳门站换乘2号线到鼓楼大街站,再步行10分钟,大概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为了完成公司每天8点半打卡的要求,李坤把自己的作息精确到了分钟。

  95后李坤从事医疗相关工作,现在这份工作是他毕业后的第二份工作。“现在住的地方距离第一份工作地点比较近,后来住习惯了,房子附近的设施也都熟悉,虽然换了工作,也没有重新找房子。”李坤说。

  1个小时左右的通勤时间不算短, 难免会让人感到一丝乏味。“每天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都花在通勤上,有时候就会感觉时间被浪费掉了。”李坤说。

  漫漫通勤路,手机成了李坤的解闷神器。“如果地铁上有网络,我会玩玩手机,主要是看看新闻资讯,如果地铁有空座还可以补个觉。”李坤说。

  在李坤看来,通勤的距离和时长适当,才会提升幸福感。“之前上班通勤时间短,虽然很舒适,但是导致我整个人很懒散,很难进入工作状态,其实最后算下来浪费了更多的时间。”李坤说,“现在通勤时间变长了,虽然每天时间都很紧张,但我的时间观念更强了,工作状态变得更好了。”而自己理想的通勤时长是在30 分钟左右最佳。

  “这样会有上班通勤的感觉,不会变得散漫、养成没有时间观念的坏习惯,也不会太累。此外,不少人坐在办公室一整天都不走动,在上班通勤的时候适当走走路,对身体健康也有好处。”李坤说。

  一直在路上

  早上8点半,外卖骑手亮亮拉开出租屋的窗帘,穿上标志性的黄色工作服,骑上自己的电动车,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为了方便接单,亮亮选择在东城区胡同里租了一个7平方米的小单间,北至和平里,南到东四北大街,西至鼓楼,东到簋街,这便是亮亮每天的配送区域,其中的大街小巷,亮亮也不记得跑了多少遍。“当时听说东直门区域的单子多,就来到这个站点并住在附近。”

  外卖行业的工作特征决定了亮亮要一直奔波在路上。“我每天的工作时间是从上午9点到晚上9点。”从事外卖工作一年的他基本没请过假,每天都准时准点出现在大街小巷,对他来说,这是份幸福感挺强的工作。

  和亮亮相似,陈渊的工作也是时刻奔波在路上,但和亮亮不同的是,带陈渊往返于不同地点之间的不是电动车,而是公交车。

  陈渊是北京332路公交车的一名乘务管理员。天还没亮,陈渊已经起床准备前往上班地点了,每天“赶早班车”是陈渊的工作常态。“我一般都5点到7点起床,按照发车时间随机调整,最早的时候得4点起。”陈渊说。

  332路公交车从颐和园北宫门始发,陈渊住在始发站点附近单位提供的宿舍里,走路15分钟就可以到站点,但陈渊一般都选择骑共享单车,4分钟就可以到,这样可以节省11分钟的时间。

  公交车上的工作不算辛苦,但是很熬人。“有时候晚上12点才下班,回去洗完澡也得凌晨1点了,睡觉时间太短了。”陈渊有些无奈地说。

  陈渊今年30岁,却有10多年的打工经验,在蛋糕店做过学徒,也在工厂当过工人,还在汽车4S店里做过销售……夜深人静的时候,陈渊有时候也会想想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辛苦不怕,希望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能有保障。”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