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原标题:东方潮 云南篇(引题)
彩云之南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昌云
时空变幻,百年沧桑。红色血脉在云岭大地赓续传承。
1926年11月7日,在昆明平政街节孝巷一座民宅里,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云南特别支部成立,从此给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的云南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逐步摆脱落后、走向进步,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图①: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图②:昆明呈贡斗南是云南花卉集散地,是中国花卉市场的“风向标”和价格“晴雨表”。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黎浩 摄
图③:经过5年多的建设,云南省墨江县至临沧市高速公路建成试通车。这标志着全省16个州市全部通高速公路。
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图④:2019年4月12日,中国德宏国际泼水节现场。
朱边勇 摄/东方IC
图⑤:昆明市区。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黎浩 摄
大理三塔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美学价值独特,吸引大量游客来观光旅游。视觉中国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作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四个突出特点”“四个方面重点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云南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根本遵循。
绿水青山、蓝天净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彩云之南是“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也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载着多民族生机永续的美丽乡愁。
云南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变为现实,奋力谱写新时代云南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因地制宜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年的一天,时任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委书记的翟玉龙在县城一个汽车清洗场被一位中年男子认出,“翟书记,我要好好感谢你,帮我‘增收’了4万多元。”
翟玉龙一头雾水。中年男子说:“因为你建了城南中学,我的孩子不用到外地读书,每年能省1万多元,4年省了4万多元,就相当于‘增收’了!”
这个故事反映的是镇雄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的一个“别致做法”——通过做“减法”减少贫困户刚性支出,从而反向增加贫困户收入。
镇雄县坚持把基础设施改善作为脱贫攻坚最紧要的事来抓,紧紧围绕贫困村水、电、路、房等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来反向增加群众收入和获得感。
据翟玉龙介绍,全县累计解决28万户、123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网户表改造16万户,硬化通村公路1721公里、村组公路4221公里、串户路838平方米,实施‘农危改’6.8万户、易地搬迁14752户、65464人,全县贫困村已实现通动力电、通硬化路、通宽带网络、通广播电视和标准化卫生室、学校、活动广场全覆盖。
在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县长李雄文告诉记者,屏边县集中精力种“三棵树”——荔枝、枇杷、猕猴桃,以此作为16万群众的“摇钱树”。
据李雄文介绍,屏边县累计发展以荔枝、猕猴桃、枇杷为主的水果种植39.2万亩,发展以杉木、桤木为主的用材林105万亩,发展以草果、砂仁为主的林下中药材31万亩,“同时,我们还大力发展生猪、肉牛、山地鸡、食用菌等‘短、平、快’增收致富项目。”
各展其能,因地制宜。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经过5年的脱贫攻坚奋斗,截至2020年底,曾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云南,8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2020年12月8日,云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云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期间,云南9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普遍解决”。
“三张牌”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云岭大地最基本的生态省情。云南历来重视环境保护,优质环境正在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无形资源。
云南逐步确立了“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在此战略指导下,云南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绿色发展,较早提出和实践了“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云南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支撑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增长点,成为展现云南良好形象的发力点,“绿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底色,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依托丰富的水利资源和气候优势,云南打造“绿色能源牌”,大力发展以水电、光伏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着力发挥能源支柱产业优势。
依托生态多样性资源,云南打造“绿色食品牌”,大力发展特色农作山地牧业、山地林业、林下经济等高原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绿色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千方百计促进各族群众增收。
依托生态、气候、民族文化优势资源,云南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民族文化旅游,“彩云之南”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八个标志性战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革命性措施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确保九湖水质稳定好转、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水质持续改善。
“五网”建设撑起发展新跨越
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物流“五网”建设,曾是云南发展的“痛点”,“十三五”期间,借强劲东风,“五网”建设成为云南跨越式发展路上的“兴奋点”。
来自云南省“回眸‘十三五’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专题发布会的信息显示,“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综合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物流“五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云南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跨越式增长,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约1.8万亿元。
综合交通网建设成就巨大。综合交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万亿元,2020年底,公路总里程超过26.5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9000公里、铁路总里程达到4233公里、内河航道里程突破5100公里;“十三五”期间,全省共运营民用运输机场15个,机场数量居全国第3位,机场密度达到3.9个/10万平方公里,远高于全国2.4个/10万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5万公里,所有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邮,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
能源网建设成绩斐然。金沙江、澜沧江水电基地已投产水电站20座,500千伏电网形成“三横两纵一中心”格局,220千伏电网覆盖全省16个州(市),覆盖全省重点区域的油气干支线管道基本建成。截至2019年底,全省水电装机6779万千瓦,占全省电力装机比例居全国第2位。水网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以滇中引水工程为代表、列入国家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的10件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十三五”期间累计开工大型水库4件、大中型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9件、中型水库63件及小⑴型水库223件,基本建成文山德厚水库等48件大中型水库及103件小⑴型水库,累计新增蓄水库容达到17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达到20亿立方米;新开工6件大型灌区,实施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28个;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63万亩,建成“五小水利”工程131.8万件。
信息网能力实现跃升。现有18个互联网出省方向、27条省际光缆,互联网出省总带宽能力达22千兆比特/秒,全省光缆线路长度达224万公里,排名全国第9、西部第2;4G网络覆盖全省92%的自然村,建成5G基站20389个;昆明成为继北上广后全国第4个拥有电信、移动和联通基础电信运营商国际通信局的城市。
物流网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多式联运、智慧物流、电商物流、跨境物流、冷链物流、城乡配送、企业培育、园区示范等重点工程,昆明、红河(河口)、大理、德宏(瑞丽)、西双版纳(磨憨)5个州(市)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滇中引水,润泽云岭大地
5月27日,记者来到滇中引水工程最前端的取水口——石鼓金沙江木瓜寨渡口右岸,工人正在砌筑届时将引江水入明渠的混凝土高墙。这里也是1936年4月25日黄昏,红二六军团刺舟强渡金沙江的地方。
如今,滇中引水工程主干线从这里滥觞,从滇西北一路呈S形向滇东南前行,最后止于红河州个旧市大屯镇新坡背村的小燕塘隧洞出口,全程664.246公里。
世纪之梦、百年企盼,世代有识之士“挹注大江之水,沃灌三迤之土”的愿景,正在云岭大地2万名建设者渐次奏响的凯歌中成为现实。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之首,滇中引水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来自专家院士团队以及设计单位的资料表明,其技术难题涉及6项“世界之最”。
在整条总干线工程中,香炉山隧洞及其施工支洞公认施工难度最大。不少院士级专家踏勘后,将其点评为“地质博物馆”。
在中国水利水电第14工程局土木事业部副经理马红钧的职业生涯中,从未遇到如此艰难的工程。
“施工期间,存在地质活动断裂、高地下水、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等复杂地质问题,涌水、塌方、流沙、突泥事故频发。”“平均一天仅能掘进1.1米多。”5月27日,在云南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香炉山3号支洞的贯通仪式上,马红钧对记者说。
香炉山3号支洞总长876米,倾角26.1度,设计高差348米,按楼房层高为2.8米的规范,相当于124层楼高。3号支洞于2019年3月31日开挖进洞,于2021年5月27日贯通,历时786天,它的贯通为香炉山隧洞主洞建设提速创造了前提。
自2018年以来,陆续约有2万名建设者进入沿线工地建设滇中引水工程,他们不分节假日,不舍昼夜,一曲曲凯歌渐次奏响的同时,一道道艰巨的难题被依次破解。
5月28日下午,在滇中引水昆明段施工2标项目部,“学党史跟党走·致敬最美劳动者·奋进新征程”慰问演出活动举行。当天,来自滇中引水各标段的120名一线优秀工人受到表彰。
活动现场,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以下称“省建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朝碧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特别提到,“滇中引水是‘千亿元投资’‘千万人受益’的‘千年精品工程’。”这16个字也是云南省委、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多年来对民生、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念兹在兹、心血付出的高度浓缩。
围绕三“千”工程,负责具体施工的各项目部,发挥各自特色,在安全、质量、环保、进度等方面各显神通。
大理Ⅱ段6标项目部推出“架子队”结构改革。“‘架子队’是‘隧道作业队’的通俗叫法。”项目部党工委副书记雷会平介绍说,隧道作业队实行“管控层+班组”的组织结构,人员按照弹性原则设置,队长由公司人力资源部任命,其他人员内部调转或者临聘,改革后施工业绩斐然。
建成“安全、优质、生态、民心、廉洁”五大工程,省委、省政府对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其中“生态工程”建设,既是考验,也是涅槃新生的契机。
中铁10局滇中引水工程红河段1、2标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任健告诉记者,项目部投入200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长达20公里的无害排水附属工程,将已经处理的工程排放水有效地规避到水库以外区域。此外,项目部还引入“池长制”常态化、规范化管理,“专门从管理人员、劳务工人中聘请了15名池长,实现1对1管理”。
6月1日,来自省建管局建设管理处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15亿元,隧洞掘进229.7公里,基本实现提速工程建设的目标。
端详滇中引水线路图,宛如一条巨龙自滇西北向滇东南蜿蜒吐水,润泽滇中沃土。“我们用双手在云岭大地绘制一篇龙腾虎跃的锦绣文章。”5月31日下午,中铁滇中引水总指挥部副指挥长薛景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形容滇中引水工程建设。
责任编辑:李丹青 王维砚
版式设计:李丹青 肖婕妤
制图:肖婕妤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