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建立合作机制 为协同发展叠加新动力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2021-09-30 15:18

  原标题: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建立合作机制 为协同发展叠加新动力

  “建议借助自贸区平台,推进产业协同创新,打造更多类似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合作载体,探索在京津冀自贸区成立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实现‘北京研发、津冀转化’。”天津市委常委、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书记、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连茂君在首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上表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河北航空公司柜台。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苗露/摄

  9月27日,首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召开,标志着京津冀三地在加强联系沟通、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共同探索发展路径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会上,三地共同签署《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启动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智库联盟揭授牌仪式。

  打造合作平台

  成立智库联盟

  2020年9月,继天津、河北之后,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自贸区在京津冀三地实现了全覆盖。此次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作为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共同建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制度,有助于形成创新发展合力,为三地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对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双循环”有力支点、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具有重要意义。

  《协议》主要包括9项合作内容与4项战略合作组织机制,涉及制度创新、产业对接、金融创新、政务服务、投资合作、数据互联互通、国际商贸物流合作等多个领域,力求通过政府协同、多方参与、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三省市自贸试验区在京津冀地区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三省市政策互通互鉴,从而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共建共享的协同发展格局,实现京津冀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据介绍,《协议》的基本原则有三点: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和协同协作。根据《协议》,三地将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市场、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突出三地自贸区特色,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自贸区制度和产业创新交流与合作。三地还将共同推进先进制造业、服务贸易、数字经济等领域创新发展,加快创新案例成果在京津冀自贸区范围内复制推广,推动形成自贸区区域合作的新模式。同时,深化京津冀自贸区工作一体化进程,共同开展政策争取和创新攻关,合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市场要素合理流动,推动打造自贸区协同创新示范模板。

  “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为我们下一步发展增加了更多合作交流机会。希望后期三地在继续深化产业协同配套、政策互补、要素跨区域流动方面可以加深合作,真正体现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的发展合力,形成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河北省廊坊市副市长、大兴机场片区(廊坊)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丁凌表示,“今天的签约将进一步深化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优势,后期三地在优势借鉴和互补上可以探索更多合作和创新。”

  会上,南开大学发起成立了“京津冀自贸区智库联盟”,希望通过该联盟的平台搭建,进一步凝聚融合区域内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智慧力量,推动促进三省市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高水平深层次研究、实践调研、成果评估和操作方案的不断完善,提出自己的联合研究成果,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自贸区智库联盟的成立将为发挥该区域的综合研究优势,全面应对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有效、可操作和可落实的咨询意见;并打造长期、可持续的高水平专业研究体系和智库团队。”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说。

  集合经典案例

  发布重点成果

  会议还形成了《创新成果经典案例集》,将三地的各项创新成果归纳总结并向社会发布。另外,现场三地还分别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探索FT发展新格局》《“京津冀通关便利化”区块链场景应用平台》《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跨区域一体化运营管理创新机制》3项成果进行了重点发布。

  连茂君强调,天津自贸区作为三地中的第一个自贸区,始终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设立全国首个专司制度创新的法定机构——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累计实施487项制度创新措施,38项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把协同发展作为战略举措,在全国率先实施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打造央企创新型金融板块承载地和跨境投融资枢纽,设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助推京津冀三地融合共赢。

  河北省副省长夏延军表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跨省市的自贸试验区,河北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大兴机场片区“四大机制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样板”案例入选全国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一窗办、承诺办、自由办”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曹妃甸片区实现近200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出台了促进京津冀要素跨区流动的支持措施,为深化协同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

  打破属地机制

  实现“同事同标”

  值得一提的是,为高效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跨区域落实,京津冀三地主动打破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属地机制,已经实现三地自贸试验区内57项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即“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和结果互认”,大幅度提高了三地政务服务效率,显著提升三地政务互通水平,为人们办理跨区域业务提供了极大便利。

  “近一个阶段将重点打造四个‘链’:一是以大兴国际机场综保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为重要节点,加强产业融合,以创新链引领产业链;二是以京津冀招商引资联动创新为突破,实现招商引资共享共通,以投资链创造价值链;三是以深化京津冀跨境贸易便利化、京津冀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京津冀征信链等成果为契机,通过政务服务改革促发展,以改革链架起服务链;四是以推动金融服务、人才支持、知识产权保障水平跨区域融通流动为载体,便利各要素在区域内有序流动,以要素链激活生态链。”北京市副市长杨晋柏表示,希望三地以建立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为契机,实现区域内高效衔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态势,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攀新高,携手奏响京津冀协同开放发展的“最强音”。

  创新成果经典案例

  四大机制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样板

  河北自贸试验区积极加强与天津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北京大兴区域)的协同联动,通过建设“载体、体制、规划、工作”四大协同机制、签署《津冀自贸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工作,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与大兴机场片区大兴区域共商共建共享,形成区域协同开放、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在载体协同方面,共同打造大兴机场片区、片区内含跨行政区域的综合保税区,以及片区外接跨省级行政区域的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等多层次协同发展、联动创新平台。在体制协同方面,共同成立河北自贸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推动组建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区联合管理委员会,大兴、廊坊区域的自贸片区管理委员会分别与该区域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在规划协同方面,共同构建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等多层次的规划体系。在工作协同方面,共同建立工作一体安排、制度协同创新、招商统一开展、培训共同组织的全方位协调推进机制。

  通过四大机制,大兴机场片区对外整体影响力提升,同时落地了一批产业错位发展的高端高新项目。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和北京大兴区域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了符合双方发展定位的南航祥翼华北基地、海航冷链物流、顺丰华北智慧物流、新奥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高质量项目。不仅如此,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和大兴区域坚持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在政策统一、规则一致、执行协同和突破关键领域行政壁垒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形成了协同推进、分工协作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京津成立绿色物流“双中心”  打造海铁联运新模式

  北京市平谷区政府和天津港集团经过4个月的深度磨合,确定合作方向,设立“天津港·北京平谷服务中心”和“天津港·平谷多式联运中心”;用好天津港口资源,充分发挥马坊物流基地口岸、保税和城市保障功能,开通“天津港-平谷试运行班列”,探索“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铁路运输+新能源车”的绿色运输新模式;围绕建设平谷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发展绿色数智物流产业、推动通关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探索港口服务内陆、内陆与港口融合发展的新途径。

  新模式实现了港口功能前置,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绿色物流“双中心”的成立,将天津港及区域总部的各项功能及服务前移到平谷区当地,功能包括:出口订舱、放单,进口换单,港口业务及价格咨询等,全面提升两地口岸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新模式助力发展绿色数智物流产业,强化服务保障功能。北京以绿色化、数智化、集享化为核心,在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信息化建设及资源、政策共享等方面加强与天津港合作交流,吸引龙头企业及相关产业集聚,形成集储运、保障、服务、创新为一体的新型物流业态,打造服务首都的物资供应基地、辐射京津冀的商贸流通枢纽。

  新模式还将缓解东部通道交通拥堵,助力大气污染治理。

     发挥租赁产业创新优势  服务京津冀企业升级拓展

  近年来,在不断创新租赁商业模式和产品的同时,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持续在政策创新领域发力。作为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融资租赁企业外债便利化政策试点、飞机离岸融资租赁业务对外债权登记政策试点、离岸融资租赁对外债权登记业务试点等一大批改革创新政策落地。东疆片区在加快推动中国租赁业创新发展方面真正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并不断利用产业优势服务京津冀企业。在东疆片区注册的租赁企业中,包含一大批来自京津冀地区,如中铁建、中海油、中船重工、中远、中铝、三大电信运营商、五大电力国企等央企,还有来自河北省的河北钢铁、京西钢铁、新澳集团等。

  融资租赁是天津自贸试验区产业定位的核心特色以及金融创新的靓丽“名片”,东疆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租赁业聚集地和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东疆租赁资产总额已超过万亿元,占全国的1/4。飞机、国际航运船舶租赁全国占比近80%,海工平台、飞机发动机租赁全国占比近100%,发电设备、轨道机车、医疗设备租赁保持较大优势。当前,东疆正在加快推进租赁2.0升级版,打造政策、创新、服务一体的租赁产业生态链,服务国海海工资产处置平台,成立飞机租赁资产管理公司,支持租赁服务实体经济,引导租赁产业从资本时代走向资产时代。(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成静 王敏)

责任编辑:陈思南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