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受疫情影响部分老年人失眠,医生提醒:(引题)
自我屏蔽负面情绪 克服“疫情焦虑”(主题)
北京日报 记者 孙乐琪
近期,“疫情焦虑”成了不少老人失眠的诱因。北京回龙观医院睡眠门诊医生徐海婷提醒老年人:及时了解准确的疫情信息,不要听信来源不明的疫情谣言,同时要注意自我屏蔽一些关于疫情的负面情绪。
“这段时间天天失眠,麻烦您给我多开点助眠药。”记者日前在回龙观医院睡眠门诊看到,年过七旬的朱女士一进诊室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她想“囤药”。朱女士告诉医生,北京出现疫情后,她几乎每夜辗转失眠,感觉自己浑身上下不舒服,担心自己被传染,还担心自己缺药,“万一哪天,受疫情影响开不到药了,我可怎么办?”
徐海婷了解到,朱女士患有焦虑障碍,但经过有效的治疗,病情比较平稳。而过度担心疫情导致她近日焦虑加重,也造成了睡眠困难,失眠与焦虑形成恶性循环。为给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徐海婷开了安全用量范围内的抗焦虑和助眠类药物。但针对朱女士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认知层面的矫正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
“北京没有出现您担心的药品短缺迹象,就算小区封控了,医院也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保证患者的用药需求。”医生的话,给朱女士吃下了“定心丸”。同时,徐海婷告诉她做好防护、积极接种疫苗对防疫具有重要作用,提醒她多看权威发布,及时了解准确的疫情信息,不要听信来源不明的疫情谣言,同时要注意自我屏蔽一些关于疫情的负面情绪。在户外通风场所适当增加运动量,积极跟家人、朋友沟通。
同样面临失眠问题的还有65岁的林女士。因为疫情,林女士的小外孙没法去幼儿园,当姥姥的她压力骤增,女婿被要求居家办公了,这也让她感到不自在。听说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传播隐匿,这让她陷入恐惧,“小外孙每天户外活动,万一被传染了怎么办?万一出了点闪失,没法跟女儿、女婿交代。”焦虑在林女士心里与日俱增,也让她时常夜不能寐。通过专业的问诊,徐海婷建议林女士首先应从行为习惯上进行改善和调整:白天尽量缩短“在床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多进行户外运动,增加接受自然光照射的时间;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如果经过行为调整,睡眠和情绪问题仍改善不明显,可再进行药物调整。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