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赓续抗战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值得全体国民永远铭记的日子。1931年至1945年,中国军民艰苦卓绝、浴血奋战,以空前的团结、无比的英勇和顽强的毅力,开展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76年来,抗战精神作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彰显着熠熠生辉的时代价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赓续奋斗。今时今日,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抗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血与火的历史中汲取前进智慧,不断凝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力量。
把握精神实质,激发伟大征程“内动力”。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抗战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深刻阐释:“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亲自挥刀上阵的赵登禹将军,誓与卢沟桥共存亡的佟麟阁将军,在东北大地上与敌人周旋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万千中华儿女挺身而出,怀着保家卫国的壮志,抱着杀身成仁的信念,他们不屈不挠、誓死斗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始终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深刻把握伟大抗战精神的实质内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崇高追求、“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品质、“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价值取向,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坚决同一切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为斗争到底。
铭记辉煌历史,强化破浪前行“助推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4年抗战,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率先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是抗日战争夺取胜利的最根本保证。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在奋进新时代、构筑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始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护党。要从抗战的辉煌历史中找到借鉴,从抗战的战略战术、优良作风中汲取营养,着力下好防范风险的“先手棋”、打好应对挑战的“主动战”、织密化解矛盾纠纷的“保障网”,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所有精力放在狠抓落实上,在“撸起袖子”的同时“干出样子”,拿出实招展示能力,凭借实干成就事业,依靠实绩赢得民心。
传承红色基因,锤炼为民服务“源动力”。“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百姓朴实之言,凸显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抗日战争时期,从沂蒙百姓与子弟兵“同生同死一家人,随时能拿命换命”的鱼水之情,到左权将军教导战士“马饿死了,也不能偷老百姓的粮食”的爱民之举,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闯过一个又一个险滩,关键在于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庚子年初,无数医护人员披甲上阵,舍生忘死、逆行出征;辛丑岁夏,千万子弟兵闻“汛”而动,无惧生死、勇挑重担,最终防汛救灾取得重大胜利。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要永葆为民初心,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中感悟人民情怀,主动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打成一片,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拿出真招实招破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实践过程中经历考验,拉近与群众的情感距离,在担当作为中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作者:赵磊)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