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之治 冬奥会舞台上的靓丽呈现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全球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的特殊时刻,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火炬在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点燃。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喜庆声中,精彩纷呈的冬奥赛程开始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中式美学、中国元素、中国故事通过冬奥会的中国表达,激发出了浓浓的世界情怀,打破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的沉闷之气,向世界展现了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魅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靓丽呈现了“中国之治”的伟大力量。
坚强领导,庄严承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中国之治”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成就,最根本的保证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与担当;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同样是根本保证。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和安排,提出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指明了方向。
体育关系着国运,体育兴则国运兴,体育强则国家强。申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在应邀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期间,就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提出,希望在中国点燃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火炬,从而带动中国三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以后在多次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协主席、亚奥理事会主席等体育官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中国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将进一步激发中国民众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带动更多中国人关心、热爱、参与冰雪运动,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作出中国的贡献。
2015年7月31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后,中国政府即开始冬奥之约,党中央充分发挥了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年5次考察北京冬奥会的筹备组织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指示,为盛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强大的政治领导保障。中央政府和北京、河北两地政府高度重视,从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到生态环境保护,从赛事服务组织、安全保障到社会动员,都作了周密安排和精心组织。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筹办是遵循党中央领导、发挥国家治理体系优势、增强举办地政府主体功能,形成强大合力的体现。
如期开幕的北京冬奥会作为新冠疫情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一流的竞赛场馆、一流的竞赛组织运行、一流的为参赛运动员提供的贴心温暖服务保障、一流的气象服务保障、一流的医疗救治服务,见证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言出必行的精神,践行向世界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会承诺,见证和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力量,更是对以“领导力”为核心的“中国之治”的能力和以“治理力”为核心的北京超大城市软实力的一次实战检阅。
统一指挥,一体实施,提升政府跨界协同治理效力
“中国之治”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统一指挥、协同治理。北京冬奥会涉及北京和河北两省市与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跨省市赛场的大型国际赛事,更涉及城市体育旅游、卫生健康、交通公安等数十个领域。因此,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发挥中国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统筹协调好这一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国际赛事,成为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办冬奥会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一体谋划、一体实施,实现北京同河北比翼齐飞,必须未雨绸缪、科学研判、做好预案、加强工作。为此,中央设立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中国奥委会、北京市、河北省等有关方面人员共同参与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全面统筹负责与赛事相关的场馆建设与改造、交通规划、环境保护、比赛服务等一系列工作,确保各项重大事务在整体治理框架内,得到高效协同和有序推动,充分发挥了北京和河北两地在共建重大赛场设施、共办奥运盛事中的主体性作用,建立起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标准统一、联合行动机制,以无缝衔接、全链条的跨区域合作,确保赛事活动的顺利举行。
正是由于实施有效的统一指挥、打破壁垒,大大提升政府跨界协同治理效力,使得北京冬奥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在向世界呈现一届精彩冬奥会的同时,既展示了北京作为中国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世界观察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窗口”作用,凸显了北京首都功能和“双奥之城”的软实力;同时又以强大合力,主动打破区域壁垒,签订了多边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还增强了三个赛区之间的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市场监管、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等治理能力,为三个赛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储备了强大的能量,也为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闭环管理,智能防疫,“数字管理”“精细管理”大显身手
在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奥密克戎在全球肆虐之际如期举办北京冬奥会,扎实做好防疫工作、保障运动员和所有人健康安全,是北京冬奥会成功的关键,也成为北京冬奥会面临的挑战。“中国之治”在新冠肺炎阻击战中取得的经验,再一次教科书式地在北京冬奥会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上得到了验证。
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无疑给北京冬奥会的公共安全治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为此,北京冬奥会运行指挥部统一指挥,强调精细精准,更新制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研发公共空间气溶胶新冠病毒检测系统,构建了人机协同的全新疫情防控体系。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境外疫情传播风险,北京冬奥会实行全流程、点对点、全封闭的闭环管理,境外来华人员从进入海关开始进行体温筛查,经过核酸采样后直接通过专用的交通工具送到奥运村或签约酒店。每个奥运村和签约酒店都是一个独立的闭环,境外人员从入境到抵离交通、餐饮、住宿、训练、比赛、媒体的采访,形成了多个闭环点,通过交通工具在这些闭环点连线移动进行活动和工作,闭环内使用北京冬奥会专用交通系统。这种闭环管理,有效地保障了运动员和所有参与奥运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避免了疫情的对外传播和扩散。
智能化防疫是北京冬奥会的特色。“数字管理”“精细管理”大显身手。当涉奥人员抵达冬奥村后,率先迎接他们的便是“智能防疫员”机器人,进入人员无需摘掉口罩和出示“健康码”,一秒内便可完成身份识别、智能测温等8个查验环节,在提高信息核验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通行速度。“智能防疫员”机器人自带感知设备,相关人员只需刷相关有效身份证件,机器人便可迅速识别人员身份,快速判断其健康状态,显示屏上会呈现证件照片、核酸检测、接种疫苗等信息。北京冬奥会大量使用现代科技,智能化地提供各种服务保障,尽可能地减少人与人的接触。引导机器人、检测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炒菜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巡逻机器人,从运动员居住的奥运村到竞赛场馆,服务型机器人无处不在。
可以说,北京冬奥会的科技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周到、贴心、智能化的服务,使所有参赛人员身心愉悦,有一种到家的感觉。精细化、精准化、数字化的管理,为运动员赛出好成绩、创造新纪录,提供了妥妥的科技支持。
以人为本,志愿服务,打造“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志愿服务常常被称为“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北京作为世界上的超大城市,成功举办冬奥会这样的全球性重大赛事,不仅见证了经济规模、科技实力、基础设施、高楼大厦等“中国之治”的“硬实力”,更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效能、治理水平、文化吸引力、市民素质等“中国治理”的综合“软实力”。
志愿者文化的发育是“中国之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一个城市的温度,更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名片。中国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新风尚。
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队伍,像冬日京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18000多名洋溢着青春脸庞、温暖着冬奥之光的志愿者,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每天24小时全方位、高水平、专业化的志愿服务。他们是从100多万名报名者中,通过优中选优的程序,严格挑选出来的。通过招募的志愿者经过科学化、系统化的赛会学习和培训,活跃在比赛场馆、新闻中心、交通场所、冬奥村等各个场所,默默奉献的身影无处不在,并创新出公众服务APP“冬奥通”,不仅以开放包容、热情好客、友善文明的礼仪风貌,提供着同一标准、专业化、有温度的志愿服务,让国外来宾体验无障碍沟通的便利、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温暖;同时广大志愿者自觉把行动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融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之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服务国家战略。
北京冬奥会上志愿者专业周到的服务,与运动员的精彩表现一样,同样成为北京冬奥会精彩的一部分,感动了无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新闻媒体记者和奥运官员。他们通过志愿者的服务,深切体验到了北京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深层次的软实力和社会治理能力,感受到了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
中国元素,世界情怀,呈现“中国之治”鲜明底色
2008年中国人以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圆梦北京,2022年中国人再一次站到了历史的聚光灯下,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盛大开幕,“双奥之城”的北京再次创造历史,续写辉煌。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或城市软实力的核心载体。恰遇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的北京冬奥会,中华5000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细化为无数的奇思妙想的中国元素、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从图标图案、服装设计、会场布置到开幕式,处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根与魂,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力、感染力、独特魅力、吸引力,全方位展示了镶嵌着中华文化元素的“中国之治”的魅力,昭示了有14亿多人口的世界大国负责任、有担当的形象。融汇到北京冬奥会之中,塑造出让人流连忘返的中华文化吸引力,表达了爱好和平的伟大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世界情怀。
冬奥会是展示冰雪运动的大舞台,吉祥物、火炬、会场、标识系统等是直接给人们留下第一印象的展示。北京冬奥会将中国文化元素,通过匠心独具的设计全面融入其中。“中国式浪漫”通过冬奥会的窗口迸发出惊艳的火花,向每一个关注者散发无穷的魅力,让世界潜移默化地触摸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倒计时节目《立春》在393株“小草”的萌发中展示春天的灵动和生机;伴随着小草的成长、成熟,大屏幕上逐次介绍二十四节气,展现中国先民的勤劳智慧。
北京冬奥会的场馆设计,充满了中国元素的内涵。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完美地将中国“丝国”文化融入其中,场馆外墙由玻璃制作的22道装饰条,寓意着北京2022,丝带外立面透明的玻璃体上装饰着宛如冰晶的白色花纹,仿佛披上了一件晶莹剔透的冰雪外衣,也将北京冬奥体育文化与“谁持彩练当空舞”的中华之美融为一体;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传承古代传说,采用了中华文化图腾“龙”的创意,16个角度、坡度不同的弯道,俯瞰下去正如一条蜿蜒的游龙盘踞在山脊之上,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条选址在山体南坡的赛道,1.9公里的赛道好似披上了一层富有中国古建筑风格的“龙鳞”;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被称为“雪飞燕”,将冬奥元素“雪”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鸟“飞燕”融为一体;“雪如意”雄踞山巅、“冰之帆”御风而行、“雪飞天”长袖若舞、“水晶鞋”晶莹剔透……这些蕴含中国文化魅力、体现文化自信的体育场馆,在奥林匹克史册上汇成一道靓丽的风景,让世界看到冰天雪地里时尚的冰雪运动中中国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充盈。
走进奥运、经历奥运、主办奥运;从贫弱走向富强,从封闭转向开放,从追随潮流到引领时代……深刻融入了当代世界的中国,正用奥林匹克的语言求同存异,在奥林匹克的舞台上倡导“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世界共识。
“中国之治”,中国智慧,书写奥林匹克运动传奇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折射出作为大国之治、人民之治和文明之治的“中国之治”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价值追求,向世界传递了全人类团结、和平发展的强大决心和信心,因而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而且有利于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与奥运的核心价值交相辉映。奥运意味着和平,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由中国和国际奥委会起草的、173个会员国共同提议的奥林匹克休战决议,体现了各国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也彰显了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实现和平的决心。北京冬奥会展现了“纯洁冰雪、激情约会”的美好愿景,代表中国人民用积极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为全人类带来平等、宽容、互助,并将和平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和“奥运会的核心价值”有机地融汇在一起,为处在“疫情阴霾下的世界”带来一抹春风。
“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奥运理念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伟大抗疫精神相得益彰。“中国之治”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抗疫成功,为如期举办北京冬奥会强化了“疫情期间赛事可以安全进行”的理念,最终证明奥林匹克运动可以战胜面临的挑战,子孙后代仍可通过奥运会去庆祝伟大的人类精神、书写奥林匹克运动传奇。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发展的礼赞、人类发展的欢歌。奥运百年,北京冬奥会成为中国育新机、开先局、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契机,同时也是世界感知中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以及更加开放、包容、自信、平和发展的一面镜子。从2008年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到2022年的“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表明: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人类的共识。
“中国之治”作为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新型国家治理体系,以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诠释了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难题的中国智慧。疫情背景下的北京冬奥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不仅实现了绿色办奥、低碳办赛的承诺,而且再一次诠释了“中国之治”的成功,吹响了“源于中国而惠及世界”的当代政治文明话语体系建设的号角,激励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自己的治理之道。中国和北京的治理软实力,无疑对全球各超大城市提升城市软实力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为未来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为人类文明演进贡献出了中国智慧。
(唐任伍,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