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下青年的责任、挑战与对策
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进步的生力军,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接班人。青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特别要求青年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那么,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下,当代青年应该担负什么样的历史责任,如何肩负起历史责任、进而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才呢?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一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及其对当代青年的责任要求;二是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三是面对责任担当与挑战当代青年的准备与应对。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及其对当代青年的责任要求
从整体上看,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与奋斗。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需要至少两代青年人的共同奋斗。因此,当代青年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建设者与继承者,不仅要了解把握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的历史,更要明确其对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要求。
一方面,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青年作为与担当。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与发展,源远流长,来自于第一个百年开启之初,确立于改革开放之后,发展在新时代之中。1921年7月,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一群青年人,不但开天辟地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而且在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明确提出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等内容。由此可见,当时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青年人,就已经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大胆探索并成功开辟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建党一百年”与“新中国成立一百年”这“两个一百年”自此成为一个固定关键词,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因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21年,我们党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由此可见,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个百年奋斗之初,其内涵与标准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这一切,不但展示了当时青年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崇高理想,更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也呼唤着当代青年的历史担当,激励着当代青年坚定自信与奋发有为的精神与决心。
另一方面,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及其规划对当代青年提出的责任担当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划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阶段在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具体化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
基于规划《建议》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发展历史的回顾可以看到,全面建成社会化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从1921年的民族独立与自由,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化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人民解放与建立公有制,到本世纪中叶的“五位一体”强国美景,前后130年中的奋斗目标要求不断发展与提升,给当代青年提出了明确的使命与责任要求。
表1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下第一阶段目标及对青年责任担当的素质要求
表2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下第二阶段目标及对青年责任担当的素质要求
一是政治责任担当要求。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社会主义是底色,民主文明是核心,因此,这里对于青年的政治责任担当要求是第一位的。如果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共性的话,那么,“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现代化的个性体现。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当代青年,要认真与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思想,把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普通”的还是“强大”的,除了物质基础与军事力量外,主要看是否“民主”。因此,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要求,要建立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机制,这些都是对当代青年赋予的重要政治责任。
二是经济责任担当要求。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除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外,“富强”是放在最前面的。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这就是说,第二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让整个国家与全体人民富裕起来;另一方面,还要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的共同富裕,不是少部分人实现的富裕,不是各地发展不平衡的富裕,更不是剥削与被剥削以及两极分化的富裕,而是建立在先进生产力与全体人民内在潜力被充分激发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是建立在各尽所能与分配公平科学机制基础上的共同富裕。当代青年,不但要肩负起巩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脱贫成果,而且要进一步肩负起建成社会化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
三是文化责任担当要求。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的“文明”来自“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青年文化的精华之一。自古以来,无数有抱负、有作为的青年,都是按照这一“家国人才”(这里特别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概括为“家国人才”文化,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激励广大青年先积极修身成才,后通过治家经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的家国路径与成才文化)文化路径而成长成功的。因此,当代青年,不但肩负着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而且肩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责任。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当代青年不但要善于从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精髓中吸取力量,而且要善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介绍给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与人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是社会责任担当要求。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的“和谐”主要体现在“社会”建设要求方面。规划《建议》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都强调,要着眼于社会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因此,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求当代青年在本世纪中叶,不但要建起一个社会公平公正、人民安居乐业、社区平安和谐以及公共服务水平均等的和谐社会与治理体系,而且还要肩负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以及实现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升的社会文明责任。
五是生态文明责任担当要求。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美丽”来自“生态文明”。《决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规划《建议》强调,要“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求当代青年,不但要立足国内的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开发与保护格局得到优化,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优美,而且要放眼世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彰显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与决心。
六是国际责任担当要求。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定格是“强国”标准要求。“强国”不是来自“大国”,而是来自实力、影响力与发展潜力。实力主要来自竞争、斗争,来自军事实力、物资基础与科技创新;影响力主要来自外交与改革开放;发展潜力主要来自学习创新与管理体制机制的优化创新。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同在。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建设,由于中西方制度存在差异,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可能会通过现代网络与技术进一步加剧对青年的影响。因此,当代青年在加强对外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还肩负着建立抵御西方不良文化与思想影响的防范机制重任,同时要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在引领人类进步、建立公平正义民主和平的世界新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代青年作为国家发展的继承者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青年所面临的挑战很大程度上就是整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就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
首先,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要求与当前中国发展差距带来的挑战。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新要求,当前中国发展客观情况与国际发展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带来了明显的挑战。当代青年必须放眼世界,客观了解中国在全球发展中的地位、优势与不足,积极作为。
经济方面面临的挑战。2021年中国的GDP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但在人均GDP方面,还不到美国的1/5、日本的1/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社会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政治方面面临的挑战。文献显示,2019年中国营商指数世界排名第31位(共199个国家或地区),公共服务满意度世界排名第32位(共45个国家或地区),法治指数排名第76位(共113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开放度指数排名第89位(共102个国家或地区)。
文化方面面临的挑战。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发布的《2020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中国2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1年,世界排名第113位。中国在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供给相对不足。
社会方面面临的挑战。美国非盈利组织“社会进步促进会”汇总了52个社会和环境指标,对168个国家/地区进行了排名,排名衡量各国的社会及环境方面的表现,而不是单凭经济成长来衡量发展情况,2021年中国排名第100位。中国深度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在加剧。
生态方面面临的挑战。美国耶鲁大学2020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报告了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质量,中国排名第120位。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综上比较发现,将世界发达国家和中国目前发展现状相比,中国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还很艰巨,任重道远。
其次,我国与一些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带来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当前中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同时中国的迅速崛起引发了西方国家担忧。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利用民主人权、意识形态、政党制度以及民族宗教等问题,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中国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短期内很难改变,并不断出现新的挑战与风险,而且会对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全球青年人才争夺的挑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家竞争关键在于全球人才竞争。各国在科技、金融、农业等核心领域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2019年3月27日,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8年底,我国累计各类出国留学并完成学业的人员有432.32万人,但只有365.14万人选择回国发展,仍有包括很多公派顶尖人才超过67万人没有回国,顶尖留学人才流失率仍然较高。
社会组织对青年影响的挑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将众多非政府组织布置在全世界,并可能会利用这些非政府组织影响青年意识形态,干预别国内政。中国政府一方面需要利用这些组织带来的益处,同时如何有效引导和整合这支力量,是我们当代青年工作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民族宗教新现象的挑战。当前民族宗教问题出现了新现象。一些地区宗教的发展对青年影响较大。西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影响青年意识形态,严重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给青年带来新挑战。
互联网时代新特点的挑战。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青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新的影响,青年意识形态随之呈现一些独有的特点,例如,主体意识和自我化倾向明显、功利化和实用化观念并存、政治意识淡薄等。这给当代青年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再次,科技竞争性与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核心地位,中国要想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根本靠科技,关键是人才,要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2021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存在担纲机会少、成长通道窄、生活压力大等问题。青年人才把精力过多投入到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帽子’竞争上,在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实际困难。”科技是中美竞争的基石,是在未来10年中抢占先机必须关注的重点。当前科技发展与竞争带来了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短缺与培养新的挑战。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可能造成青年就业困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叠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经济长期低迷,全球贸易摩擦呈现进一步加剧的势头,全球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同时中国崛起必然引起美国做出回应,美国甚至会挑起争端以阻碍中国崛起,从而或使中美两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之中。如果中国经济发展受阻,当代青年可能将面临就业等方面的挑战。2021年12月,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团队发布的《2021年全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对全国31省市未就业毕业生比例进行分析后发现,内蒙古、新疆、湖北、青海、湖南、陕西和吉林未就业比例均在10%左右。而发达省市如北京、江苏和上海未就业毕业生比例在5%左右。这说明当代青年就业压力较大,可能将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最后,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挑战。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但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地缘博弈激烈复杂,逆全球化思潮上扬,“黑天鹅”事件迭出,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经历深刻变化。
在政治方面,西方一些国家实际上是国际社会中的“特权阶层”。在经济方面,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不但给全球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带来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而且会导致孤独、焦虑、不安等人类负面情绪在全球蔓延,形成被称之为“后全球化”的历史时期。近年来,保护主义上升,经贸摩擦加剧。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中美经贸关系是关键。美国拜登政府更倾向于通过盟友联合施压,未来将给我国走向国际舞台带来更大的挑战。
青年面对责任担当与挑战的应对策略
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责任担当要求与各种挑战,当代青年应从明确责任、发挥国家中长期青年规划引领作用、做好素质能力准备等方面进行应对。
第一,明确奋斗目标具体责任与能力素质要求。当代青年应该明确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及规划《建议》提出的与具体责任及担当需要相匹配的能力素质要求。两个阶段目标对青年的责任担当和素质要求的内容比较一致,主要体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生态环境、国际六大领域,这要求当代青年以两个阶段发展的目标为导向,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终身。
第二,要发挥好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近现代中国百年富强发展的历程背后是青年积极作为、奋发图强的历程。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青年工作的指挥棒和路线图。规划具有战略引领、指标监测与提供培养途径三方面的作用,可以帮助解决青年发展中战略性的问题,关注与控制青年发展中的短板问题。
第三,做好责任担当的能力与素质准备。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当代青年需要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将履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责任担当和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相统一,坚定信仰不迷失,做好政治担当的素质准备。
一要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要引领当代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担当能力。
二要提高青年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担当能力。一方面,高等学校要通过开设创新能力开发相关课程、开展相关科研项目等途径不断提高青年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国家也需要发挥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作用,通过政府、社会、组织与青年个人,形成系统的人才开发合力,不断提高当代青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要提高青年生态环境责任担当能力。要引导当代青年加强学习,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志愿活动,通过工作实践,了解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深入大自然,增加一线生态建设的基层经验,提升生态责任担当的能力。
四要拓宽视野,增长国际责任担当本领。要引领当代青年放眼看世界,学会洞察时代发展规律、抓住国家发展机遇,强化大国青年的国际担当。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立足国际化培养青年人才;要充分挖掘和用好国际化活动中的开发资源,鼓励和支持青年进入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治理实践。
第四,加快提升勇于竞争与斗争的身心素质。加强青年文化教育。青年是中国未来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人力资本是经济建设的关键要素。加大实现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农村青年人力资本。提高文化与经济责任担当能力。
加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就业是当代青年提升责任担当能力与素质的必经之路。要搭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平台,开设创业就业培训课程,企业家要加大指导和帮扶青年创业的力度。制定青年创新创业激励政策,从创业融资、人才奖励、税收减免等方面为青年创业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
不断提升竞争斗争的身心素质。当代青年可能刚投入社会,职业目标定位模糊,人际关系经验比较缺乏,竞争意识还不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与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竞争将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必须引导与培养当代青年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在竞争与斗争中求发展,在竞争与斗争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作者:萧鸣政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博导,共青团中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小平 广东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学院教授,人才开发与管理系主任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