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历经漫长而复杂的时空演变,已沉淀在中国人的血液之中,“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成为朴素而又经典的概括。今年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很多人选择了“就地过年”。
“就地过年”,也就意味着要与家人相隔万里。但网络一线牵,便能与亲人们对屏见,聊聊家常,传递欢笑、分享喜悦,互致新春祝福,也能共享春节的温馨与快乐。
有人说,信息时代,“年”少了“味”。其实不然。互联网时代,山沟沟里的土特产也进入了直播间,一键下单、快递到家,很多家庭选择了“网上赶集”;做一桌年夜饭来个直播,成就了“流动”的“舌尖上的中国”;微信拜年、视频拜年取代登门拜访,晒美食、发红包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共同分享惊喜与祝福;一些城市电子烟花秀亮相,网络放虚拟鞭炮走红……传统的过年习俗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在互联网上,过年变得越来越数字化、网络化。在新旧年俗的交互之中,年味并没有变淡,而是返本开新,变得越来越丰富和文明了,这也是人们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的缩影。
春节,既是记录文明历程的重要载体,也是复苏文化记忆的重要时刻。借助互联网之力,文化传播得更远。在江苏,品“水韵江苏”,非遗陪你过大年,网友只需进入“视频直播家乡年”非遗展播专区,就能在线享受非遗“大餐”,既具有科技和信息的色彩,又不失传统文化特色,即使不能回家,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家乡年味;在安徽,相关部门邀请广大网友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分享不同的年俗,“变”的是表达方式、传递的载体,“不变”的还是那个传承千年的亲情乡情、家国情怀。
近几年,互联网平台上,剪纸、宫灯、年画、皮影等民风民俗传播到海外;一场场网络春晚,聚焦青年“开新”姿态,实现内容破壁、打通代际沟通,为我们呈现了一部部最懂年轻人的“开新”图鉴,这些创新也走向海外。吸纳新时代的韵味,延续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互联网散发出与时俱进的“年味”。用心用情为传统文化找到适应时代的“语态”,传统年在互联网上越来越“潮”,也越来越有时代范儿。可以说,通过网络,世界越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就更加能坚定文化自信。在时代大潮中丰富和创新节日文化的新形态,是春节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怎样过年,形式一直在变化,但价值内核却经久不变。无论是传统年俗还是新年俗,都承载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互联网时代,多元、自由和开放的新年俗,让红火的中国年更有魅力,让我们的春节也过得更有味道。网络一线牵,传统亲情齐上线,“互联网+春节”让年味时刻在线。
借助互联网,我们祝愿中国和每一个中国家庭,在安康中守望、在传承中更始,肩负传统迈向新程,共圆中国梦。(李群)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