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青藏行(有声朗读)

来源:中工网
2021-09-29 14:58:28

青藏行

作者:张绍爽

朗读:田莹莹

  

  再见了,神秘的雪域高原。再见了,我的亲人和同事们……

  车子在崎岖不平的青藏公路上缓慢移动,七月的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冰雹。伴随着冰雹砸在车身上发出的急促噼啪声,身后送行的人们在我的视线中越来越小,惭惭地缩成几个小红点,像一团团跳跃着的火。在远处千年雪山的映衬下,显得那么渺小,但却格外得醒目。

  我短暂的青藏探亲之行就这样匆匆结束了。如今就要走了,回到内地那遥远的城市,可是,我的亲人,却要继续留在这里,留在这被世人称为“无人区”的地带,同三万多铁建参建大军一起,挑战生命的极限,坚强地工作生活下去。在他们身后,一条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将要连接起北京和拉萨的世界上最长的“天路”,历经中国铁建几代人的艰难穿凿,正在顽强地向高原腹地挺进……

  与我同车离开的有天津电视台派出的专题片“青藏铁路上的天津建设者”摄制组,当车子行至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两名女记者站上标志点开始报道。此处空气氧含量只有内陆的一半,记者们干裂的嘴唇对着话筒,迎着寒风,气喘吁吁,艰难地吐着时断时续的句子。当报道结束,摄像头关闭的那一刻,由于连续几天的高原缺氧所带来的头疼欲裂、心悸失眠以及呼吸困难,使得两个人终于忍受不住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那一刻,作为一名长年四处奔波的铁建员工及家属,我也默默地流泪了,与她们不同的是,泪水除了来自高原反应所带来的生理上的痛苦,更多的是被青藏线上我们铁建人自身所感动。从1974年2月,12.5万铁道兵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参建青藏铁路一期,到1984年青藏铁路一期西宁至格尔木段通车,期间有几百名铁道兵战士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里;2001年6月,3万多中国铁建员工修建青藏铁路二期,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工。当年的铁道兵,今天的中国铁建人,作为青藏铁路建设的主力军,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勘察设计,承担了全线的72%,特别是海拔4900米以上的全部工程的施工。这次亘古未有的穿越,解决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世界高原、高寒铁路建设和环保施工的典范。站在高原之颠,伴随着流淌的泪水,体味着我们几代铁建人的光荣和梦想、生死和悲欢,心中涌起的,除了酸楚,更多的是豪迈……

  爱人作为几十万铁建大军中的普通一员,前一年的七月还在祖国的最南端—海南三亚海军军事基地的施工现场挥汗如雨,转年的三月又来到了拥有千年冻土的“地球第三极”。当他作为先遣人员与负责测量放线及项目基地建设的同事们到达施工场地时,展现在眼前的是与世隔绝的雪域高原最原始的状态,放眼望去只有无边的荒凉和死寂。无水无电无通信基站,沿途荒无人烟,所有食物及生活必需品都要依靠几百公里外的格尔木供给。当我在天津单位基地听到青藏线前方传来的消息,与他同行的一个关系非常好的同事因突发急性高原病陷于昏迷休克状态紧急撤离高原被送往格尔木医院时,想象着他们在高原上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状况,内心无比得焦虑,可是却没有办法取得任何联系。

  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高原环境,频繁往返高原与内地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所以每年三月上了高原要十个月后才能回内地冬休。于是,在遥远的城市里,长年累月地独自带着孩子,工作,生活,一年又一年。苦恼过,也抱怨过,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已非常人所能接受的生活?无数次的苦恼与报怨之后,只能是又一次默默地接受,默默地等待,等待自己的一个长年出门在外的亲人……不管走得多远,跨越万水千山,远方灯火阑珊的城市永远有自己的一个家,那里有一份不了的牵挂,有一份温暖的守候,守候着一份平安的祝福,守候着一份思念的情怀,守候着季节的变换、人世的轮回……

  自从当年怀揣梦想跨入铁道学院大门的那天起,我们便注定已经选择了这种生活。既然成为了铁建的一员,便理应坦然地接受所要面对的一切,踏着无数铁道兵前辈们的足迹,挥洒青春和热血,兑现自己年少时曾发出的誓言,做一个真正能为地球留下痕迹的人。

  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我们,想念这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我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我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我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为此,我们昔日的铁道兵,如今的中国铁建人,终将无怨无悔……

  (中国铁建职工e家)

责任编辑:刘涵越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