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征文丨优化“双元”培训机制,构筑技能劳动大军

来源:中工网
2022-09-14 17:10

劳动者素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提高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作出重要指示,号召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要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如何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是需要国家、企业与劳动者共同探索的现实课题。持续有效的职业教育培训是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有效途径。构筑多方协作机制,准确把握工人需求,充分激发内生动力是提升职业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多方协作机制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需要高技能人才。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近年来,我国高技能产业工人的占比有了较大提升,截至目前,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但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仍然不足,占就业人口总量不到三成,与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40%以上的高级技工占比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其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不断壮大技术工人队伍,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大国工匠,既是当前之需,也是长远之计。

完善多方协作的工作体制机制。深刻认识增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完善政府、工会、企业等各方主体的工作体制机制,加大统筹协同力度,形成工作合力。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各主体单位制度对接,就拓宽技术工人发展通道、优化技能提升模式等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制度,打通技术技能人才评聘绿色通道,形成一体推进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制度保障体系。二是强化信息和资源整合。完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信息平台,定期就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状况、保障措施等内容加强沟通,促进相关单位信息共享;推动政府教育资源、工会组织资源、企业市场资源等的有效对接,促进工人技能提升校企合作新模式,积极构建多元化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体系构建中,政府的主要角色定位为推动者,即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包括搭建宏观布局、落实具体政策、制定激励措施等。然而,我国长久以来学历教育体系与职业技能评价体系的“双轨制”给技术工人的学历提升、技能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约束。在职业教育培训实践中,推进学历与技能双提升的新型“双元制”模式受到技术工人和企业的认可。

二、契合工人职业教育培训需求,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目前,由于我国学历教育体系与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尚未有效融合、互通,产业工人参与职业技能培训通常只能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无法获得学历上的提升,使技术工人的职业上升路径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提高技能水平的积极性。调研发现,一线技术工人的学历以高职及大专学历占比最高,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他们希望在完成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能够完成学历提升。

首先,满足技术工人的职业培训需求,是激发工人内在学习动力的关键举措。新形势下,许多地方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模式。针对一线技术工人的实际需要,国内某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与当地的开放大学合作办学,成立“腾飞大学”项目,开设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学员培养方案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制两年半,提供机场运营管理等专业课程和学历教育的普适化课程。授课内容贴合机场安全运行实际,一方面安排机场安全专家参与授课;另一方面邀请开放大学教师到机场调研,并从机场工作中选择实践课题,确保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工作。该项目通过校企合作的“双元制”,形成了以高技能人才能力和学历“双提升”为导向、以技能评价证书和学历文凭“双证书”为学习成果的高技能人才继续教育模式,打通了一线技术工人的成长成才通道,创新了各层次各类型人才在岗教育培训模式。

其次,建章立制、营造氛围,也是激发技术工人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强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向一线技术工人倾斜的薪酬分配制度,探索岗位分红等多种分配方式,提升技术工人收入水平。该机场集团公司在“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过程中,多措并举,配套落实了对应的岗位级别管理体系办法、畅通岗位序列发展通道,规范开展技能人才评聘管理与激励制度,完善劳务派遣人员激励、政府补贴申领保障机制,收入分配向一线技术工人倾斜等措施,有效激发了技术工人队伍爱岗敬业、不断提高技能水平的积极性。二是改善技术工人评价机制,做好基于岗位技能水平评价为导向的激励制度建设,实现技术工人与学历人员在待遇、晋升等环节享受同等政策,增强技术工人的公平感和获得感。三是加强舆论宣传与引导,营造尊重技术工人、尊重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技术工人的职业荣誉感。

三、加大支持力度,调动企业强化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在技术工人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中,让企业愿意办培训、能够办培训,是现有政策改进的目标之一。激发企业推进职业教育培训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打通职业教育培训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进一步发挥企业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主体的作用,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一是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以大型企业和骨干企业为龙头,带动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并探索建立相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标准模式,鼓励企业参与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全过程,积极推行新型师徒制,促进培训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有效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二是优化服务流程、畅通技能认证渠道。在落实支持企业加强职工职业能力提升的相关政策过程中,审批周期长和资金到位慢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建立个性化的审核标准,更好地适应不同规模企业提请的培训补助发放需求,使政策能够惠及更多企业;针对普遍存在的审批周期长和资金到位慢的问题,有关职能部门可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政府资金发放效率,尽力避免企业“怕麻烦而不愿申领”情况的发生,让“双元制”培训配套资金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针对部分行业“无证可考”的问题,政府应当跟进“管”的工作职能,同相关行业的大型国企、行业协会、头部私企以及能够培训的社会组织积极协调,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确保每个行业都具备规范的技能认证途径。三是完善企业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补偿机制。企业培训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职工易流失,企业用于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难以保障,企业不愿承担培训成本“打水漂”的风险。为此,政府需要出台相关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企业培训收益价值高于培训所需成本,以激发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内在动力。

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国家、企业、劳动者同向同心、倾力协作、砥砺奋进之下,我国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定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作者:冯喜良 邱婕 罗荣波,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工人出版社)


责任编辑:陈思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