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紫禁城汉白玉取材地房山大石窝今春因石头“火”了——(引题)
一石激起千层“量”(主题)
开栏的话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即日起,北京日报推出“一线消息”栏目,记者深入基层,把目光聚焦国家发展大战略下的首都实践,捕捉千年古都的前进韵律;把脚步迈向广阔土地,俯下身、沉下心感受城市脉搏;把笔触投注到城市、乡村、工厂、学校,精心打磨充满时代感、人情味的报道。敬请关注!
北京日报讯(记者 陈强)今春,京冀交界,房山区大石窝镇镇江营村,靠着去年拒马河洪水冲出的一大片巨石,周末游客量竟超3万人次!一石激起千层浪,巨石阵把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推到聚光灯下,泼天的流量如何承接?
上周六上午8点刚过,镇江营村就热闹起来了:私家车、旅游大巴首尾相连开进停车场,公交站通往拒马河的小路上,背包客越走越快。他们都是奔巨石阵而来。河畔,乡村大集已经开市,100多个摊位依次排开。一位从河北涞水赶来卖文玩核桃的摊主说,大集是最近才从村里主街搬过来的,天天都有,过去一周才两次。
记者站上河堤看到,数百块白色巨石静卧在河床里。置身其中感觉很奇妙,它们体积像小轿车,最高的能达到五六米,形状更是千姿百态,像猫头鹰、像鸭嘴、像乌龟、像沙发……石头表面非常细滑,散发着贝壳般的光泽。
“我们真该谢谢这些石头。”56岁的村干部郭永祥说,去年汛期,拒马河发生洪水,洪流卷起泥沙,把河道“挖”深了6米多,让古河床上这些巨石重见天日,是它们阻挡了一股接一股的洪峰,让镇江营村免于受灾。如今又吸引来一拨接一拨游客。
游客拿手机拍摄巨石。
从高处俯瞰巨石阵蔚为壮观。记者 安旭东摄
开春以后,村里已经新开了三家饭馆。45岁的李文涛,利用自家闲置厢房,半个月前开了家主营饸饹面的小饭馆,上周六一天就卖出了上百碗。“这些巨石出现后,我们看着也新鲜,却从没有人想过借机发展旅游业。”李文涛说,村子早些年搞过山楂采摘,但因位置偏僻,一年也没几位游客。去年汛期过后,拒马河上虽然多了这些巨石,可村里仍像往年一样冷清。直到今年开春,天儿越来越暖和,有摄影师把巨石图片发到了网上,游客立马蜂拥而至,“镇里在周边规划了停车场,摆上了可移动厕所。还专门请人培训咱村民,给游客做好服务。”
放眼望去,巨石阵里有不少戴红帽子的人,他们都是大石窝镇政府从镇江营、塔照、下滩等几个村子招募来的志愿者。“参观巨石阵不收费,但不能搞破坏。”循着一位志愿者的指引,记者确实发现有不文明游览的证据:一块巨石写有“某某某到此一游”几个黑色大字;还有块巨石被人点了两个黑点象征“眼睛”,写上了“猫头鹰石”四个大字……志愿者说,即便到了夜里,这儿也有人值班,就怕再有人糟蹋巨石。
在一块酷似骆驼的巨石后,记者见到了大石窝镇副镇长卢通洋。他正请五六位朋友来出谋划策。开春以来,镇干部没少请“外脑”。比如,有位镇干部联系上了水利部门的专家开现场会,商量入汛后这片河滩地还能不能开放;要不要建设观景步道、无障碍通道、逃生通道、预警系统……
紫禁城、天坛里的很多汉白玉,原料都取自大石窝镇。镇如其名,这里盛产石头。除了巨石阵,云居寺“石经长城”、高庄汉白玉矿“翡翠湖”等小众景点都和石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远在深山人未识”。
“过去我们常常给别人‘做嫁衣’,现在流量来了,我们要当主角,一举打响旅游品牌。”卢通洋说,前不久区里专门请来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的专家,给大石窝镇各级干部“充电”。在一块叠层石前,这位专家介绍说,“十几亿年前,这里可能是海底,古生物大爆发后与海水中的钙镁离子结合,在巨大的压力下石化,再经过亿万年的冲刷,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形状……”
如今,沧海变桑田。巨石阵只让镇江营村一个村火不够,还要带火全镇旅游,让乡亲们都走上致富路。为此,大石窝镇政府提出“36小时经济”思路,准备在拒马河边的安全区域营建露营基地,并通过灯光秀、夜游拒马河等活动吸引更多客流,周边的60多家民宿以及云居寺、高庄“翡翠湖”也一起联动起来,争取让游客多住一晚。此外,十渡大景区今年将启动灾后恢复重建。未来,巨石阵以及大石窝镇有望成为首都西南旅游新的重要节点。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