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明时节话“清”“明”
清明节,相传起源于中国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在唐代开始兴盛,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8年,清明节被正式确立为我国法定节假日,这一年的4月4日,就成为第一个“清明节”法定假日。
千百年来,慎终追远、寄托哀思成为清明节的核心内容。新的时代,在传承其节日特质的同时,当赋予其新的内涵。清明,清生命之惑,明生命之理。清明节,既是敬畏逝者、缅怀古人、继承遗志的行动,也是对清廉、清明、清正种子的一次厚植,对移风易俗具体而生动的践行。
就“清明”而言,我们自当守住一颗清心,让生活清净,为人清白,清者自清;让言行光明,德道鲜明,明者自明。 “清”重在清楚所求、“明”贵在明其所追,追求远大、明心正道、怀德自重,方能在人间正道上一往无前,行稳致远。用一颗“清”“明”之心,过清明之节,定当移风易俗,与时俱进!
掬一壶清酒,无需纸钱,亦可寄托哀思,明心寄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酒是人们情绪传递与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在细雨霏霏的清明时节,人们满怀悲思愁绪,在先祖坟前以酒酹地,悼念逝去的亲人。此时此刻,白酒正是一种与先辈灵犀相通的精神载体,它在生者与逝者之间架起桥梁,表达世人对逝者的敬意和思念。用白酒祭祀先辈,表达世人对逝者的一份孝心和感恩,铭记先辈的教诲和榜样。在赓续、传承先辈的遗志和精神中,构建出新一代的前行之路。如此,远比浓烟滚滚的纸钱焚烧更彰显心迹心意。
话一番清语,无需香火,更宜慎终追远,心迹通明。这“清语”就是寄托哀思、缅怀先祖的情真意切的祭文吟诵。清明节扫墓祭祖,很多人都会写祭文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思念与深情追忆。祭文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表达形式,现已成为人们用来悼念和缅怀先辈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承载着对逝者的深切敬意和无尽思念,还可以将内心的悲痛转化为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吟诵,从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心灵慰藉和悲情宣泄,更重要的是通过祭文追怀祖先们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籍此传承家族历史、弘扬家族精神,增强家族凝聚力;祭文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表达对逝者的哀思,肯定和赞扬他们的贡献,这种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捧一束清花,无需烟云,尤为明德归厚,明心自鉴。鲜花作为祭祀用品,因其环保、清新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传统的焚烧纸钱、燃放香火等祭祀方式逐渐被鲜花祭祀、白酒祭奠、祭文追怀、网络祭祀等方式所取代。上述祭祀方式,在人们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的同时,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鲜花不会产生燃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避免了空气污染;鲜花来源于自然,使用后可以自然降解,不会产生垃圾。鲜花祭祀方式不仅体现了人们对逝者的尊重,也反映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对环境的保护。
清明时节话“清”“明”,文明祭祀要先行。在祭祀活动中,我们要遵循科学、环保、安全、节约的原则,采用健康、文明、清新、绿色的方式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推动祭祀移风易俗、与时俱进,让文明祭祀蔚然成风。(许华凌)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