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陕西:让脱贫人口端稳就业“饭碗”
自打进入家门口的藤编企业上班,脱贫户李素英的生活也有了新的奔头。
“藤编没有啥可取巧的地方,就是耐着性子,一步步来,这份工作是靠勤劳双手干出来的。”4月2日,搬迁至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集镇移民安置区的李素英坦言,在家门口重拾手艺搞藤编,顾家挣钱两不误。
南郑区黄官镇被誉为陕西的“藤编之乡”。如今,这里形成了“家家办工厂、户户是车间”的生产格局,汉中藤编传统工艺带动当地老百姓不断增收。
在秦巴山区深处,安康毛绒玩具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带动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的意义不言而喻。正如当地群众所言,去外地打工,小孩放在家里不放心,如今在家门口,既有稳定收入,也能照顾家里。
以特色产业为代表,带动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的做法,已经成为全省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的典型案例,具有可借鉴可复制性,并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广。
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去年以来,陕西实施就业创业十大行动、防止返贫就业攻坚、易地搬迁就业帮扶、日常督帮等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完善农民工就业创业、社区工厂奖补、“雨露计划+”就业、重点群体税收等政策措施,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撑。
2023年,陕西脱贫群众务工就业达222.6万人,实现三年连增;脱贫人口人均年纯收入16445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工资性收入11843元、占72%,守住了不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当前,在准确把握脱贫人口的就业形势基础上,办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就业实事,成为全省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努力实现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有支撑、增收脱贫有保障,陕西结合实际制定了2024年的目标:确保全省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不低于210万人,守住不发生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今年,陕西就业帮扶将突出通过拓展就近就业空间、拓展外出就业渠道,加大岗位开发力度。当前,全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8条重点产业链布局,大力创建特色产业园区,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为脱贫人口带来源源不断的就业机会。
家门口就业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越来越成为脱贫人口的首选。为此,陕西着力支持发展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分类施策促进县域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帮扶车间、社区工厂各项政策,支持其壮大升级,增强就业带动能力;依托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大项目,加快以工代赈项目开工,实现就业增收和乡村发展双提升。
今年,陕西还将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提质“三项工程”,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全省“一库一平台”目前已初步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年底前将建成500个,零工市场力争县域全覆盖,“15分钟就业服务圈”基层服务效应正在不断强化。
“我们要坚持基层治理、数字赋能,结合脱贫人口就业需求和特点,全面推行‘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动服务下沉基层,为脱贫人口提供精准、均衡、可及的就业服务。”省人社厅厅长蔡钊利表示。
为适应脱贫人口县内求职多、家门口就业服务需求大的特点,陕西将进一步推动公共就业服务网点覆盖镇、村,依托各类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设立就业服务窗口,共建服务网点,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就业驿站,让脱贫人口在户籍地、就业地、生活地都能便捷获得就业服务。
省人社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开展技能培训,可从根本上帮助劳动者增强就业竞争力、就业稳定性,加快实现脱贫人口增收由靠政策靠帮扶向靠技能靠奋斗转变。
为提升技能培训实效,陕西结合就业需求开展培训。今年,全省将统筹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技能、养老等领域培训力度,培训30万人次以上,特别是对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开展从教育培训到促进就业的“全链条、一体式”帮扶。
陕西将支持适龄脱贫人口就读技工院校,完善工学一体模式,加大开展校企合作、新型学徒制培训力度,计划每年开展5000人次学徒培训。
此外,陕西将结合市场需求、品牌建设等开展培训。例如,结合当地产业、县域经济发展、劳务品牌建设和非遗项目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发一批专项能力考核项目,每年培训农民工20万人次以上;积极开展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劳务品牌上下游就业渠道。(记者 周明)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