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传统”机器人到“智能”机器人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06-13 08:33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原标题:从“传统”机器人到“智能”机器人

装配调试车间里,免示教弧焊机器人正在自动识别焊缝信息,规划焊接路径,生成焊接程序,自动焊接……这是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融合的应用场景之一。6月12日,《工人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沈阳新松机器人,感受机器人行业从“传统”到“智能”的变迁。

沈阳新松机器人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核心的企业。新松拥有国家级研发创新团队,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书写了中国机器人发展史上百余项“行业首创”。这几年,沈阳新松机器人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结构仿生为代表的新技术交叉融合,使机器人的稳定性、智能性大幅提升,应用边界不断拓展。

俯瞰新松工厂,工业机器人基于力感知、免示教作业系统、工艺专家系统等创新技术,模拟人类手臂肌肉控制的柔顺特性,以不同轨迹和角度的运动规划,在流水线上“穿针引线”;移动机器人基于多导航整合、超大规模群控调度、高精度货物定位等前沿技术,实现点对点的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传输,在工厂内“奔走忙碌”;特种机器人基于超冗余度机器人运动控制、高精度柔索驱动、强辐射场下辐照加固等核心技术,为在治安维护、抢险救灾等高危场景中替代人类执行作业“专注操练”;自动化产线和立体仓库提升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占比,运用自研的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等前沿技术,可实现高效部署与快速复制,通过对自动化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数字孪生模型建立和智能分析,进行全流程的实时监测、优化和预测……

展厅里,新松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打造的智能机器人“书法家”,收获了无数“聚光灯”。新松为机器人“书法家”全新开发的智能交互系统,可实现汉语与多语言的灵活交互,机器人“听”到工作人员的语音信息后,自主分析语音语调,通过AI大模型技术准确解析出语音发起者背后的情感或期望,并生成相匹配的书法作品,现场“挥毫泼墨”精准呈现。

近年来,沈阳新松机器人深入探索人形机器人结合公司实际业务发展的应用场景,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人形机器人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其中AI大模型发挥着“大脑”的作用。在新松人工智能研究院,新松公司将机器人接入AI大模型后,训练机器人在自然语言的引导下,执行更为复杂的任务,只需要通过语音指令告诉机器人任务是什么,例如抓取什么颜色的物品、完成什么样的动作,它可以自己拆分任务动作,生成控制指令,甚至对行动细节进行实时修正,真正实现“手、眼、耳、脑”的高效协同,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下一步,沈阳新松机器人将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探索丰富“机器人+AI”应用实践,将人工智能与各种品类的机器人深度结合,在更多行业、更多细分应用场景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陈曦)

责任编辑:柳阳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