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维和女警牺牲14年后,儿子考上警校继承母亲遗志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黎浩 通讯员 和雪芹
云南师范大学和志虹烈士雕像广场上,一根青铜质地的羽毛环绕在和志虹烈士雕像右侧,顺着羽毛缓缓上升,顶端是放飞的和平鸽。雕像前,18岁的郑啸云捧着一束鲜花,拿着云南警官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开学前,他专程赶来,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维和牺牲的母亲。
和志虹生前系原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教导员,是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2010年那场海地大地震无情地夺走了8名中国维和警察的生命,和志虹是其中之一。
时间回到2007年3月,当得知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由原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组队出征的消息后,和志虹顾不上仅1岁多的孩子,毅然报名参加。
9个月后,和志虹作为赴海地维和先遣队员到达海地任务区,“刚到海地的一个多月,我们住的是临时营地,睡地铺、条件非常差,一直吃野战食品,到后来一看见那些东西就想吐。”和志虹曾经和同事提及当时的环境,“在临时营地,洗澡、上厕所也是个大问题。”
刚到不久,海地就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暴力骚乱。“海地时间2007年12月7日13时36分,游行人群开始往营区里冲、扔石块,营区3个哨位同时遭枪击,由于有防弹玻璃掩护,哨兵才幸免于难。”和志虹曾这样回忆。
在海地,一支防暴队就是一个国家形象的缩影,一名防暴队员展现的就是一个国家的风采,和志虹在与其他防暴队接触及担任翻译期间,善于将理论知识与现场翻译有机结合并及时总结、完善,在每一次外事活动中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维和警察的专业素质,在维和同行中赢得了较高声誉。
凭借其谦逊的为人及亲和力,和志虹与友邻防暴队、维和部队及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刚到任务区时,有10名海地学生多次来到中国防暴队营地,请求防暴队员教授汉语,和志虹作为负责人,精心拟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由其他5位执勤官教授汉语言感性认识、汉语拼音、笔画学习等7门课程。
记者注意到,广为流传的“一根羽毛”的故事主角就是和志虹.“于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她生前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愿望,也是中国维和警察对和平的承诺。
而今,这片承载和平的“羽毛”飞过万水千山如今传递到了和志虹儿子的手上。“妈妈,我要长成你的样子,走完你未走完的路。”在今年公安部公安英烈先进事迹的报告会上,郑啸云表达了继承母亲遗志,许党报国、服务人民的真诚心愿。
他回忆道,“母亲更像是存在于我回忆中的留白,但是当身边人向我讲起她的故事,当我一遍遍翻看她工作时的照片,这一段留白又变得清晰、深刻,充满了浓浓的母爱。”
听着母亲事迹长大的郑啸云,内心深深埋藏着一颗立志从警的种子,高中以来,他在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还一直训练各项体能科目,只为能顺利报考警校。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7月底,郑啸云收到了云南警官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未来会立志继承母亲的使命,刻苦学习训练,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完成妈妈未竟的移民管理事业。”郑啸云说。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