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闻发布会实录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10-25 16:42

10月25日,全国总工会新闻中心举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嘉宾: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马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高凤林;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姜文良;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司长傅建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二级巡视员张达;北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北京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张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宣传部主任丁文强;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陈捷;全国总工会新闻发言人,宣传教育部副部长刘小琴

时间:2024-10-25

文字实录

刘小琴: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工人阶级的高度重视,对广大产业工人的关心关怀,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马璐,为大家介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有关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姜文良;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司长傅建奇;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二级巡视员张达;

北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北京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张良;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宣传部主任丁文强;

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陈捷。

他们将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们首先请马璐主席作介绍。

马璐: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关心和支持。大家都关注到,10月12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下面,我就《意见》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对于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团结动员广大产业工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发挥主力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由全国总工会牵头,30个部门组成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7年来,全总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各单位积极推进落实分工任务,各级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制度体系、落实重点举措,推动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同时也应该看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特别是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发展对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稳定带来新挑战。《意见》的出台,就是要以更有力的改革举措、更强大的政策合力破解难题,进一步增强产业工人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激发产业工人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

二、《意见》的主要内容

《意见》包括九个部分27条举措,全文约4800字,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第二至第八部分是改革举措,第九部分是保障措施。《意见》注重与《改革方案》相衔接,注重保持政策连续性,注重深化拓展改革举措,重点有5个方面。

一是突出目标导向。明确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二是突出系统集成。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从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保障主人翁地位、完善技能形成体系、健全职业发展体系、维护劳动经济权益、搭建建功立业平台、壮大队伍等7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党委和政府、企业、工会的职责任务。三是突出重点任务。围绕壮大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从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大力培养大国工匠、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深化改革。四是突出破解难题。围绕产业工人利益诉求和队伍结构变化,从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稳定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吸引更多青年加入产业工人队伍、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等方面深化改革。五是突出强化合力。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组织领导,各级工会要牵头抓总,发挥企业作用,健全社会支持体系,合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三、关于下一步工作考虑

昨天,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召开了学习宣传贯彻《意见》工作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出席会议,对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职责。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意见》的宣传工作,凝聚社会支持改革的广泛共识;深入企业、车间、班组、生产一线,宣讲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重点举措,增强广大产业工人对深化产改的认识,引导广大产业工人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加强政策解读和专题培训,准确把握深化改革的核心要义和重点举措。完善统筹协调、任务分工、部署落实和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深化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加强对不同类型企业深化改革工作的指导,强化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激发企业推进改革的动力,充分发挥企业作用。

二是抓好工会分工任务的贯彻落实。按照《意见》要求,用改革精神不断创新工会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更好发挥工会组织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重点抓好5个方面工作。在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方面。创建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创设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组织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方面。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互联网+”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健全代表职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制度机制,探索建立工会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基层治理机制。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在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方面。加强工匠学院建设,打造全国产业工人智能化技能学习平台,推动劳模工匠学历提升、知识更新。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等社会公益阵地作用,向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普惠制、普及性技能培训服务。在维护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方面。健全落实职工社会保障权益工作体系,持续完善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健全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益工作体系。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会服务职工就业帮扶服务体系。完善企业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开展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大力推广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经验,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为重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创建工会维权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工作体系,实施工会维权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解决农民工欠薪、工会在行动”活动。在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方面。健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体系,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创新开展“四技五小两比”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健全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完善劳模工匠培养培育、选树宣传、作用发挥和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实施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鼓励发展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各位记者朋友,媒体是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力量。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支持、采访报道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进展成效、典型案例,大力传播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继续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鼓与呼,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刘小琴:谢谢马璐主席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供职的媒体机构。

中新社记者:《意见》提出把农民工培养成为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有哪些举措?

姜文良:农民工是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群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超2.97亿。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从技能培训、学历提升、融入城市、均等服务、保障权益、稳定就业等方面部署改革任务,为新形势下做好农民工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要求“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扎实推进。一是优化农民工落户政策。国务院出台《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二是提升技能素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开展“春潮行动”,联合9部门开展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全国总工会联合教育部实施“求学圆梦行动”,持续推动农民工学历和能力双提升。三是加强服务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8部门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联合6部门开展“城暖农民工”服务活动,联合10部门开展“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持续开展进城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全国总工会深入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组织实施工会驿站双15工程和“新双15工程”,在全国主要城市和城市重点区域基本实现15分钟服务圈交叉覆盖的工会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国工会驿站已超过18万个,覆盖近2亿职工群众,每天服务230多万人次;持续推动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工作。四是加强表彰激励。积极选树和宣传农民工先进典型,在2020年全国劳模评选中,农民工占8.7%,在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评选中,农民工占18.2%。

农民工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点群体。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意见》要求,加强部门协同,做好政策衔接,落实改革举措,努力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不断壮大产业工人队伍,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科技日报记者: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大国工匠如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高凤林: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

我从自身作为一名大国工匠的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一名班组长,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也是全国总工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发布的第一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我长期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及其研究,在岗位上多次创造提出先进操作法,攻克一系列生产工艺难关,突破多个技术瓶颈,大幅提升产品合格率,解决各类技术难题,为各类型号火箭成功发射提供了保障,确保中国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多项发射任务顺利实施。单位支持我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发表了多篇有关论文,申请专利近30项,主编多项行业标准,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荣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大国工匠人才培养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大国工匠列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是顶梁柱”。这些都让我感到非常振奋、倍受鼓舞,让广大产业工人备受激励。

《意见》的出台对大国工匠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明确了培育大国工匠的目标任务,而且还提出“鼓励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参加国情研修”“把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体安排统筹考虑”“引导和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技术革新、科技攻关项目”“实施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持续办好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加强巾帼工匠培养,充分发挥作用。广泛深入开展工匠宣传,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讲好工匠故事”等一系列举措。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国工匠的示范引领。大国工匠如何发挥作用,我个人认为:一是立足岗位做好示范。大国工匠是技能拔尖人才、创新领军人才,要勇于攻坚克难,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推动解决卡脖子难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做好传帮带,加强班组建设,深化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发挥好创新攻关、传承技能、培养人才、弘扬精神的功能,带动身边更多职工成长成才、建功立业。二是立足本地区做好示范。积极参加“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设备、工艺、技术难题,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积极参加“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在莘莘学子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积极兼任职业学校实习实训教师,广泛传授自身知识和技能。三是在全国层面做好示范。利用好职工之家APP等平台,积极上传我们的技能课程、创新成果,向全社会展示大国工匠的风采;积极参加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等各类交流展示活动,展示风采、贡献智慧、交流成果。

总之,要在思想政治引领、岗位建功立业、开展创新创造、技术技能传承、工匠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产业工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工人日报记者:2022年试行的“新八级工”制度效果如何?下一步,在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

张达:谢谢你的提问,2022年之前我国技能人才实行的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五级技能等级制度,为进一步打破技能人才的成长天花板,畅通他们的职业发展通道,我部在2022年出台了《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伸为八级,也就是在原先的初级工之下新设了学徒工,在高级技师之上,新增了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从而构建了“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实施以来,各地相继出台了配套措施办法。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宁夏、新疆等20多个省份组织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中国船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兵器工业、中国航天科技、中国航天科工和徐工集团等企业积极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截至目前,已累计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4000余人。同时,我部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制度,印发并推动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企业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科学确定和合理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强化工资价位信息服务,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

“新八级工”制度的建立实施,对于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岗位)设置体系、延伸拓展技能人才成长进步阶梯,提高技能人才工资待遇水平、吸引更多劳动者特别是年轻人从事技能工作、增强职工队伍稳定性,激发职工生产创造、项目攻关和技术革新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都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重点开展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大力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切实加强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推动有关企业以特级技师、首席技师为重点,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宣传解读技能人才评价、“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等相关政策。

二是积极构建以市场化培训为主导、行业企业自主培训为主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体系,形成以行业企业、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为主要载体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全力推动技能强企工作。激活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促进企业、院校、政府三方联动,培育建设技能型企业,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做好培训和评价融通衔接工作。指导企业对参训职工及时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发放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促进职工成长成才。

三是指导各地加大指导服务力度,引导企业健全体现技能价值激励导向的工资分配制度,推动企业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倾斜,促进产业工人工资合理增长,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中青网记者:《意见》提出实施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国家将如何组织推进?如何增强制造业岗位对青年吸引力?

傅建奇: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关注和提问。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计划每年遴选支持100名创新企业家、300名先进制造技术人才、500名先进基础工艺人才,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在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紧扣重点领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关键软件等重点领域,面向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等重点任务,通过地方主管部门和央企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遴选相关领域急需人才。二是强化人才培养。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等,强化对入选人才的专题研修培训;支持入选人才通过挂职、特聘等方式到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进行培养锻炼。三是突出人才使用。优先支持入选人才所在企业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基础再造等重大项目(工程);将入选人才指标纳入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等示范项目的认定或评价体系。四是优化人才激励。对先进制造技术人才支持直接申报正高级工程师职称,对先进基础工艺人才中央财政给予每人25万元支持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推荐符合条件的入选人才申报“国家工程师奖”“中华技能大奖”“五一劳动奖章”等表彰奖励;鼓励各地、各单位根据实际,对入选人才在积分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支持。

通过上述措施,统筹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保持产业工人队伍稳定。

关于增强制造业岗位对青年吸引力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投身制造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是强化制造业人才培养。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体推进产业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推动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面向制造业重点领域,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开展“项目制”“订单式”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制造业人才队伍的新变化和劳动关系的新形态。二是搭建建功立业平台。深入开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竞赛,引导从业者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建立健全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行动,开展数字卓越工程师能力评价,让制造业人才职业发展纵向有阶梯、横向可转换。三是营造良好工作环境。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待遇保障,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提升企业对高水平人才的集聚能力。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合法权益,引导督促企业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强化产业工人服务保障。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制造业典型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卓越成就,提升年轻人对现代制造业的认识和兴趣,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持续完善关心关爱劳模工匠和技能人才的常态化机制,推动落实劳模工匠待遇,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在制造业蔚然成风。

谢谢大家。

劳动午报记者:地方工会如何积极发挥作用,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张良:谢谢你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意义十分重大,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将其作为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大政治任务,始终抓紧抓实。成立市产改协调小组,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履职尽责,形成工作合力。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等70余项制度文件。市委市政府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发挥首都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系统推进首都工匠学院、职工创新工作室等阵地载体建设。目前,全市技能人才354.4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20.62万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高精尖产业核心技术技能人才均超过4万人。工匠人才竞相涌现,5人获评大国工匠,9人确定为大国工匠培育对象,选树北京大工匠68名、各级工匠千余名,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以首善标准抓好改革。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产改协调小组作用,加强改革的政策、进度、效果统筹。与深化产改意见对标对表,明确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履行工会牵头抓总职责,各成员单位强化分类指导,各类企业发挥好主体作用。

二是落实重点任务。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化首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建设“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进“1+40+N”首都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和每年500名工匠人才培育选树工程,创新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劳模工匠助企行”等,培育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三是当好桥梁纽带。落实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推动《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修订,完善技术工人薪酬待遇增长机制,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和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切实提高产业工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充分激发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京华大地形成更多生动实践。

我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国有企业如何强化政治责任,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

丁文强:谢谢你的提问,中国船舶集团是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集团公司党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总、国务院国资委的领导下,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一是强化政治责任,建强工作体系。在顶层设计上,坚持党建引领,将产改纳入大党建工作体系和“党建三年扬帆行动”计划,形成党组领导、工会牵头、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实施推进上,坚决落实党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工会牵头抓总作用,聚焦五大任务,实施清单管理,年初通过清单部署任务,年末开展成果经验交流提升。在典型培育上,选定1家科研院所(725所)和3家制造企业(江南造船、沪东中华、外高桥造船)两类单位开展试点,树立典型引领示范。在发挥作用上,建强426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将产业工人技术创新嵌入企业技术创新链条。

二是畅通发展通道,打造技能人才高地。建立技能等级、专家培养“双通道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改革,成为国家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每年开展技能等级认定15000人次;成为国家首个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单位,评选特级技师200名。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设置集团公司首席技师、技能带头人等高级技能专家岗位,对标市场确定薪酬待遇,选聘集团高级技能专家100位;获评中华技能大奖13人,这其中包括一对师徒张翼飞和秦毅,这也是师带徒的成果体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率先成立行业产教融合联盟,布局建立“一带两地”国家级实训基地,开展国家“1+X”证书试点。这其中获批了四个证书是特殊焊接技术、邮轮内装工艺、邮轮运营服务、智能产线控制与运维。探索形成“厂中校”现代学徒制模式,与80余所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为集团和行业发展提供更多高层次技能人才供给,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产业工人作用,实现产业价值创造。通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打造形成了一支6万余人的船舶产业工人队伍,在创新工艺工法、破解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贡献突出,按期优质完成了航空母舰、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邮轮“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及大型驱逐舰、两栖攻击舰、24000TEU集装箱船等“国之重器”的研制建造。截至今年9月,我国造船业“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国企示范带动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多措并举,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技能精湛、结构优化的船舶一流产业技术工人“国家队”。

谢谢。

中工网记者:民营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开展民主管理、劳动关系协商等,积极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

陈捷:谢谢你的提问。传化是一家创立于1986年,总部在杭州,业务涵盖化学、物流、农业的多元化、多品牌的全球化的企业。员工超过16000人,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第57位,中国500强企业第180位。传化集团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贯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打造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是深化企业民主管理。我们是浙江第一家建立党委的私营企业,也是浙江第一家推行职代会制度的私营企业。我们始终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协商、民主恳谈会、听证会等制度,企业的发展规划、年度的工作纲要,尤其是跟员工切身利益有关的涉及到像工资、福利这样的一些事项,我们都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并且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充分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我们集团有400多名工会干部,这些工会干部都建立了访员工、问工作、问生活、问思想的“一访三问”分片联系制度。这五年我们帮助员工解决了1100多个急难愁盼的问题,开展“职工选我为代表,我当代表为职工”提案活动,这五年我们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已经超过了10万件,它产生的经济效益也非常显著,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可以说犹如涓涓溪流汇成江海,对企业贡献了很大的价值,彰显了“企业把员工放在心上,员工就会把企业发展责任扛在肩上。”

二是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我们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企业的科技引领、管理创新、数字化转型高度融合,我们成立了技能学院,这个技能学院下面设了8个工匠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分层分类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培养体系,建立青年预备骨干、精英、栋梁四级成长梯队,实行“721”员工学习培养计划,全面打通技术、管理、工匠三大晋升通道;在6大职类80个职位中开展任职资格评定。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努力打造一支高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

三是多举措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完善员工关爱保障体系,为员工及其家属建立“传爱计划”,实施覆盖全员的传爱保险医疗互助、困难帮扶,所以我们这个计划把员工的家庭都囊括了进来。这五年我们累计资助了2600多人。去年我们一位基层员工肝坏死,花费巨大,本来我们都有医保的,但这个病自费承担部分也很高,传爱计划给他提供了30万的帮助,彻底解决了他们家庭的困窘。我们坚持薪酬分配向一线倾斜,建立员工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的增长机制,完善“以岗定等、以人定级、以级定薪”的薪酬体系,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和能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实行全员人均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实施股权、期权的分享计划,确保员工共享企业的发展成果。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作了重要指示,传化将继续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民营企业深化产改提供传化经验。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刘小琴:因为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请介绍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培训通道、培养措施、评定程序,如何申请、认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以及有关部门是否会给予经济和政策支持?

姜文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明确了目标,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量化目标是: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大力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是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您关注的培训通道、培养措施、支持政策,分布在《意见》的12项改革举措中。比如,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和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鼓励大型企业制定技能人才发展战略;鼓励更多高等学校、开放大学开设劳模和工匠人才、高技能人才学历教育班、高级研修班;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畅通产业工人向上发展通道,把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体安排统筹考虑;引导和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技术革新、科技攻关项目;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持续办好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加强巾帼工匠培养,按规定开展表彰工作。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立体系统、多措并举,贯穿产业工人从学徒工到大国工匠的技能形成全周期。

全国总工会历来重视大国工匠工作。2015年与央视合作专题宣传大国工匠,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写入2017年《改革方案》,2018年联合央视推出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共推出112名大国工匠典型。2024年,全国总工会开始实施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出台《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办法(试行)》,设立大国工匠培育和激励保障专项资金。在全总示范指导下,各地将陆续开展各级工匠人才培育工作。

大国工匠人才培训营是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的标志性项目。经各级层层选拔推荐,筛选出首批220名行业领军技能人才作为培育对象,9月9日在清华大学开班。培训营采取“测-学-践-评”的培育模式,给每位学员绘制“工匠五力”画像,按照“引领力、成就力、创新力、专注力、传承力”要求进行针对性能力提升,用名师名匠指导学员解决工艺技术难题,对学员的学习参与、课题攻关、参加实践活动发挥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今年,还将组织两批赴芬兰开展大国工匠境外培训。

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是企业培养工匠人才的重要平台。2014年,每三年筛选100家作为全国示范,已创建297家,每家全国总工会补贴10万元。今年准备重点支持建设200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申请、认定,采取名额分配、省级申报、专家评审的方式确定。

2015年,全国总工会设立了职工创新补助资金,重点支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项目,截至目前已补助一线职工创新项目329项,累计发放补助资金5395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已结项补助项目累计产生创新成果达1162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新型实用专利、外观专利等授权610个,发表专著和论文330篇,形成其他各类知识产权222个,项目成果荣获国家级、省市级等各级各类奖项232项。今年起,职工创新补助资金由640万元/年增加至1500万元/年。

刘小琴:谢谢马璐主席和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我们在会场为大家准备了相关背景材料,大家可以自行取用。希望各位媒体记者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进行深度采访报道,多出精品力作,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全总新闻中心将积极配合大家开展工作。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