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从文化这个“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武器”看——

深耕细作把文化旅游业 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来源:湖北日报
2024-10-29 14:15

原标题:从文化这个“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武器”看——(引题)

深耕细作把文化旅游业 打造成为支柱产业(主题)

阅读提要

文旅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界限,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有利于提升文化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文旅产业中,文化被视为 “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武器”。只有拥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文旅项目,才能脱颖而出,吸引游客的目光。

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效益明显,在带动相关消费增长的同时,其规模报酬递增优势日益凸显,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今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甘肃、福建、安徽等地考察时,多次强调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为新时期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文旅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界限,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有利于提升文化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文旅高质量融合既是满足游客对多元化旅游产品需求、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旅游业市场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文化旅游业何以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

面对人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旅融合、文化强国、全域旅游等发展目标在我国得到了全面响应与实施。当前,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效益明显,在带动相关消费增长的同时,其规模报酬递增优势日益凸显,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在文化旅游领域,强化新型数智技术与消费场景的交互渗透,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切实提高消费活动的体验感和便捷度;元宇宙、大数据以及混合现实等技术的落地实践改变了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方式,催生了业态间的交互融合,扩展了“文化旅游+”的范畴;智能场景生成、动态云渲染、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将丰富的文旅IP和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体验,实现了产业链、技术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释放。将文旅产业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服务于质量强国战略、文化强国建设和旅游强国发展的历史选择与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以及在世界舞台展示大国形象的重点工程,更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依托。

聚焦文旅产业共创共富。缩小区域差距,激活偏远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人口跨区域流动,带动产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拓展乡村文旅单一化格局,借助差异化资源禀赋及特色,满足县域独特消费需求及场景,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缩小群体差距,文旅产业是促进就业的“蓄水池”,能够增强收入韧性,释放经营主体活力和要素潜力,为全民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旅游业是资源友好型产业,大多依托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服务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鲜明的绿色性、生态性和可持续性,契合“转化动力、提高效益、增强质量”的低碳发展要求,在生态保护和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承载力。

发挥文化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比较优势

湖北不仅以其革命历史资源著称,还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拥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黄梅戏、汉剧、楚剧等传统戏曲,以及剪纸、泥塑、木雕等民间手工艺,这些艺术形式展现了湖北人民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同时,荆楚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资源为我省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自然景观方面,除了闻名遐迩的三峡大坝,还有黄鹤楼周边的长江风光、神农架的原始森林以及东湖的湖光山色等美景;在历史遗迹方面,不仅包括武当山和荆州古城墙,还有襄阳古城、赤壁古战场等;至于民俗风情,不仅有恩施土家族的摆手舞、宜昌的屈原文化节,还有荆州的龙舟赛等。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载体。

湖北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随着现代化交通设施的不断涌现,交通便捷性日益增强。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还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出行选择。随着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不仅能够更好地吸引国内外游客,还能实现下沉县域市场的“被看见”,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注入新活力。

抢抓机遇推动文化旅游业更优更强

文旅融合的途径有很多,文旅发展的赛道也很激烈,湖北必须紧抓机遇,持续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战略部署,实现文化主导、旅游支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加大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以红安为例。红安县内的众多革命遗址和纪念馆,承载着丰富的红色历史记忆,应当得到妥善的维护与还原修缮;对红色故事进行深入挖掘和创新性传播;通过打造一系列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让游客在参观学习的同时,沉浸式地体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这些路线可以串联起红安县内的多个红色景点,形成一条完整的红色旅游链条;将红色旅游融入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深挖本土文化内涵创新。在文旅产业中,文化被视为 “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武器”。只有拥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文旅项目,才能脱颖而出,吸引游客的目光。必须打造具有辨识性的“IP”。“IP”是文旅项目的独特标识、情感纽带和可持续发展动力,是文旅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项目有无文化内核作支撑、文化有无独特性,是文旅项目拉开差异化的重要一环。沉浸式文旅的兴起对文旅项目而言,就是文化内核的比拼。

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基础设施;重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其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大力发展武汉周边2小时半径的县域旅游开发,打造独具特色的“宝藏小城”,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强文化旅游宣传推广。要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和传统传播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宣传推广活动,进一步提升湖北文化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吸引人的广告宣传以及与知名旅游博主和网红的合作,将湖北的文化旅游景点、历史遗迹和独特风情更广泛地传播给公众。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培育文化旅游优秀人才。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文化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确保人才在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上得到显著提升。这一体系应涵盖从基础教育到继续教育的各个阶段,确保人才在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为整个行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实践机会和创新激励机制,培养出既具备深厚文化底蕴,思想文化创意又具备现代旅游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文化旅游业的持续繁荣和高质量发展。

深化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湖北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挖掘各县域的特色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增强县域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与旅游、农业与旅游、体育与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推动湖北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繁荣。同时,通过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促进就业,提升地方经济水平,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张瑾,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

责任编辑:张雪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