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村失能老人照护难 如何破解?(主题)
农村居家失能老人看护难、照料难,是摆在很多家庭面前的现实问题……(副题)
天津日报记者 杜洋洋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老人的看护与照料之难,是众多失能老人家庭面临的现实困境,也是当下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失能老人因衰老、疾病或伤残等原因,丧失了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其生存保障与尊严维护极为脆弱,成为了家庭的沉重负担。
特别是在城市远郊和农村地区,受经济收入较低、家庭照护能力不足、经济购买能力有限以及服务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失能老年人的照顾和护理成本通常较高,使得照护问题更为凸显,也成为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极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现状
失能老人居家照护
一般成为家属首选
自从父亲患病不起,家住宝坻区朝霞街道状元城小区的黄先生一家便乱了方寸。
去年12月,黄先生的父亲因脑血栓住院,虽然抢救及时,但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出院之后,父亲进入漫长的康复期,对黄先生一家而言,真正的照护才刚开始。
“针灸、理疗、康复训练……每天跑医院,我自己都瘦了一圈,父亲的病情却不见好转。”黄先生无奈地说,更让他焦心的是,自己也不具备专业护理知识,遇到突发状况,常常是手忙脚乱,不知该如何是好。
黄先生父亲因脑血栓后遗症失去了自理能力,大小便失禁成为常事。每天,黄先生都时刻关注父亲的状况,稍有疏忽,就可能面临一片狼藉。
每天清晨,他总是在父亲的呼唤声中惊醒,匆忙为父亲清理排泄物,更换衣物和床单。然后,他又要忙着准备早餐,给父亲喂药。白天,他不仅要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还要时刻留意父亲的安全,防止发生呛食或用手抓挠结痂。晚上,他也不能安心入睡,每隔几个小时就要起来查看父亲是否需要上厕所。
长期照护使得黄先生身心疲惫,看上去比同龄人苍老憔悴许多,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他的妻子也因为要照顾家庭和孩子而倍感压力,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增多。
谈及送老人去养老机构或是请阿姨到家里照顾老人,黄先生说,一是不放心,二是开支太大。自己照顾吧,身心疲惫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不专业,常常无从下手,力不从心。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
记者走访发现,城市远郊和农村地区,失能老人居家照护一般成为首选。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在城市远郊和农村地区,一般有宽敞的居住空间,让行动不便的老人有一定活动范围,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压抑感。
专业护理资源匮乏,使得家人成为失能老人的主要依靠。
远郊和农村地区邻里关系密切,亲戚、邻里之间的互助与支持成为失能老人生活中的一抹亮色。遇到困难时,邻居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关心。这种互助模式既缓解了家庭照顾压力,又增强了社区(村庄)凝聚力。
此外,传统观念也使城市远郊和农村地区失能老人对于居家养老的需求更为强烈。家人自觉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注重家庭责任与孝道。多数老年人观念上也倾向于家庭养老方式,对进入机构养老相对排斥。
上述因素使得城市远郊和农村地区选择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占绝大多数,其中不少老人只愿意由自己亲属照料。这无疑给家人带来沉重压力,他们既要照顾老人,又要兼顾工作和生活其他方面。
多项难题影响家庭照料效果
失能老人往往难以独自生活,需要长时间的人力、物力、耐心与陪伴,家人奔波照料、经济负担加重,“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了不少家庭面临的难题。
首先家人往往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难以给予老人全面、科学的照料。
照顾者在承担繁重的照料任务时,面临着巨大的负担和压力。他们不仅要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还要应对老人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长期的劳累使得照顾者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远郊和农村的医疗设施相对薄弱,医院数量少、规模小、医疗水平有限。这使得失能老人就医困难程度大大增加。当老人突发疾病或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可能因为距离较远、交通不便等原因,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即使能够到达医院,也可能因为医疗资源有限,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康复护理的缺失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失能老人在患病后,往往需要进行康复护理,以恢复身体功能。记者发现,由于远郊和农村缺乏专业的康复机构和专业人员,失能老人很难得到有效的康复护理。
此外,经济能力成为制约失能老人生活照护的关键因素。失能老人的生活来源绝大多数高度依赖于家庭成员的资助,长期支出的医疗和护理费用使得一些家庭甚至出现收入与支出倒挂的现象。这些家庭的家属在照顾老人与维持家庭生计之间艰难抉择,无法为老人提供周全的照顾。
应对
培训家庭照护者
为家属“减负增能”
如何让普通人也能掌握一定的专业护理知识,更加科学地照顾失能老人,从而缓解和改善“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局面?
以宝坻区为例,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宝坻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78万人,老龄化率23.39%,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是我市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剧,老年人体弱多病,致使许多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呈现失能或半失能状态,并且失能老人数量逐年呈增长态势,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已迫在眉睫。
今年以来,宝坻区聚焦解决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难问题,把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培训列入全区“20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培训“照护能手”,为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减负增能”。
家庭照护者:培训后获得技能和信心
今年54岁的周女士家住宝坻区宝平街道瑞景花园小区,家里78岁的父亲因瘫痪在床由她长期照顾。虽然平时照顾老人非常用心,但是照顾一个失能老年人,光有心不行,还得具备护理常识和护理技巧,这让她很迷茫也很犯难。
宝坻区民政局、宝坻区宝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举办“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培训”开班了,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培训中,专业的护理老师通过播放PPT、现场演示等形式,运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讲解了老年人照护基本知识、疾病知识、老年人营养、老年人急救常识等护理要点。
“这个培训非常的实用,内容全是干货,尤其是很多照顾失能老人的重要细节,都是平时我没有留意到的。”周女士表示,“通过参加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培训,解决了不少她照顾父亲时遇到的难题,对以后照顾好父亲也更有信心了,想到老人能被我照顾得很好,我的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经过培训,朝霞街道状元城小区的黄先生也感觉得心应手了许多。
“通过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培训,让我学习到了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加正确地掌握给家中失能老人喂饭、洗澡、翻身等技能。”黄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不仅提高了照护质量,而且在他们提供的心理支持和疏导下,自己也缓解了精神压力,从而增强了信心和勇气。
记者了解到,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培训内容除了心理辅导、照护技巧、康复技巧、健康管理等基础课程外,还会根据服务对象特点和实际需求,适当扩大课程设置范围,增加疾病防控知识、危机干预以及涉老家庭相关消防安全常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社工入户指导:护理“小课堂”搬进家
为了帮助不能集中参加培训的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宝坻区民政局还联合宝坻区宝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上门入户指导服务,把护理“小课堂”搬进失能老人家中。
宝坻区潮阳街道马各庄村67岁的王大娘曾是村里广场舞“领头人”,但因去年突如其来的脑中风让她瘫痪在床,家人也陷入慌乱。儿子赵先生因对护理母亲毫无头绪导致王大娘生了褥疮,而且他还要外出打工来维持一家子的生计,压力巨大倍感力不从心。
“我们第一次入户走访详细了解情况后,帮助王大娘制定了全面的护理方案,同时利用指导手册向赵先生培训如何防止褥疮的方法,如何定时为王大娘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防止褥疮,还传授了按摩肌肉的方法来促进血液循环。”宝坻区宝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丁雨介绍。她们还鼓励王大娘的家人多与她交流,疏解王大娘的心理压力。经过多次的上门指导服务,王大娘在儿子的精心照顾下,褥疮明显好转,赵先生在护理方面也越来越熟练了。
在宝坻区朝霞街道中会村,95岁的王奶奶患有肾水肿、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肝脏代谢差等疾病,而且由于年岁已高,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失能已有两年之久。她的女儿一直承担起着照护母亲的重任。
“妈妈生病后,我的世界仿佛瞬间崩塌。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妈妈的饮食起居,我放下了自己所有的事情。然而,对于如何照护失能老人,我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妈妈更舒服,怎样才能解决一些照护中遇到的麻烦,怎样才能让妈妈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在这个过程中,我着实走了不少弯路。”说起对老人的照护,孙女士坦言压力不小。
宝坻区开展的失能老人照护者集中培训、分组培训和上门入户指导服务,让她受益匪浅。“这些培训和指导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的照护知识,尤其是在入户服务中,专业的护理老师针对老人饮食方面的个性化指导,让我豁然开朗。我相信,在这些专业知识的帮助下,妈妈一定能少受些罪,身体也会慢慢好起来。”孙女士说起对母亲的照护,自信满满。
在入户过程中,专业的护理人员为王奶奶建立了专属的“健康档案”,并从居家康复保健、营养膳食、生活护理、居家安全等方面进行指导服务。
“我们根据每个家庭老人的情况和特点,制定个性化、专业化的指导服务方案。”宝坻区宝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袁鸿飞说,他们根据老人的情况,手把手教授护理技能,教她们怎样在家里做保健、做康复,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提供精准的入户指导服务,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指导,切实解决家庭照护人员日常照护中的痛点和难点,让照护者们掌握更多实用的护理技巧,进一步提升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能力,为失能老人提供全方位、更专业、更舒心的照护服务。
今年以来,宝坻区民政局联合宝坻区宝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宝平街道、朝霞街道、钰华街道、海滨街道、潮阳街道等街道筛选150余名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采取集中培训、分组培训与入户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进行理论知识和家庭照护者照护技能方面培训,给他们提供技术和心理关爱,为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优质的照护服务,提升失能老人照护质量,减轻失能老年人照护的家庭负担,让失能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我们还将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者理论知识和家庭照护者照护技能,录制了线上教学视频、制作了失能老年人照护者指导手册,免费发放给这些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进行学习。”宝坻区民政局民政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洋告诉记者,未来,她们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帮助更多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掌握科学方法减轻照护压力,也让更多的居家老年人得到科学、舒适的照护体验,不断提高养老品质。
专家观点
发挥多元主体福利责任
建立均衡的照护体系
如何缓解农村失能老人照护短板突出,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基础薄弱、失能老人照护更加困难这一现状?让这些老人的生活更好些?让家庭的照护压力更小些?
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高华认为,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家庭以及社会等多元主体的福利责任,建立均衡的农村失能老人照护体系。
加强农村失能老年人照护体系建设,推进医养结合、居家和社区、机构养老相结合,鼓励社会多元参与,提升政府在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兜底服务能力。针对区域内社区、家庭照护模式下专业化照护服务短缺的状况,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区级养老机构、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养老服务点的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硬件设施及设备建设。开展老年人失能早期干预及分类指导,积极预防过早失能,延长老年人预期健康寿命。
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学校等资源,建立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托老所、养老大院等多种形式的养老平台,为失能老人提供送餐、助浴、托管照料等养老服务。推动农村社区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合作,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体检、医疗护理和康复护理等服务。利用农村传统互助资源,通过邻里互助、家族互助等形式,进行上门探望、日间照料、精神慰藉等,为失能老人营造熟悉、温暖的养老环境。鼓励农村留守健康老年人、妇女等人力资源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缓解失能老人家庭的照护压力。
充分发挥家庭在失能老人照护中的基础作用。引导家庭成员关注失能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并适当给予家庭成员关于如何进行有深度、有质量的情感交流方面的指导。积极鼓励家庭照护者就地、就近就业,政府也可创设公益或公共服务岗位,优先吸引符合要求的照护者就业,既减轻家庭照护的经济负担,又便于家庭照护者及时回家照料老人。关注失能老人照护者的压力,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心理疏导和喘息服务、提供家庭照护技能培训,为家庭照护者赋能。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