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历史、实践、人民三者紧密联系、高度统一共同构成检验事业兴衰成败的“金标准”

来源:湖北日报
2024-12-03 15:36

原标题:历史、实践、人民三者紧密联系、高度统一共同构成检验事业兴衰成败的“金标准”

阅读提要

加强党的建设为抓改革促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抓改革促发展为加强党的建设注入了新动能、提供了新目标。

干事业、抓工作都要坚持看长远、管长久,都要经得起实践这一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检验,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既善于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又不可急躁冒进、急功近利,指望“一日成景”“一夜成林”,应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狠抓落实。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时指出:“要紧紧围绕抓改革促发展加强党的建设,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既勇于开拓创新又持之以恒抓好落实,既敢拼敢闯又善于团结协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抓好改革落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准确把握抓改革促发展与加强党的建设的辩证关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这一论断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抓改革促发展与加强党的建设的辩证关系的规律性认识。

加强党的建设为抓改革促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回顾百余年党史,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从延安整风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践行“两个务必”思想的整风整党……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不是以改造自身为前提的。当前抓改革促发展的关键也在党,应将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动能持续转化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势能。

抓改革促发展为加强党的建设注入了新动能、提供了新目标。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抓改革促发展中得以磨砺彰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抓改革促发展中得以充分发挥,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在抓改革促发展中得以巩固发展,党员干部的工作业绩在抓改革促发展中得以全面检验。

既善于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又不可急躁冒进、急功近利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善于调动全党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得以战胜各类艰难险阻的一个显著优势。

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首先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主动精神。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已全面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员干部要在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谋划、主动担当,自觉站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的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做到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闪躲。

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还要坚持既勇于开拓创新又持之以恒抓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勇于开拓创新既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凝结而成的重要经验,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求。开拓创新关键在落实,唯有“看准了就抓紧干”,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才能把开拓创新的改革蓝图转化为璀璨光辉的现实图景。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既善于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又不可急躁冒进、急功近利,指望“一日成景”“一夜成林”,应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狠抓落实。

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更要做到既敢拼敢闯又善于团结协作。系统观念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性内容,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改革既是一场除旧布新的自我革命,需要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制度导向,让想改革、善改革、谋改革的党员干部放开手脚大胆试、大胆闯。同时,改革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各要素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自觉地坚持和运用系统思维,整体规划、长远布局、协同推进。

大抓基层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绝不能出现“断头路”,抓改革促发展应注意抓好基层,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加快构建县负主责,县乡村组工作联动的基层治理体系四级组织框架和工作体系。

在农村,要持续优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制度设计。突出抓好乡镇基层党组织建设,培育大批优秀村级党支部书记,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火车头作用。

在城镇,要深入强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持续破解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小马拉大车”难题,加快构建“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不断维护和建设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净化政治生态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当前,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等一系列举措,正是保持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途径。

要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健全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学习教育,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同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形成强大震慑和警示效果。

要着力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工作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另一方面,也要培育党员干部接受监督的习惯,在日常性监督中锤炼提升党性修养、增强纪律规矩意识。

要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以精准规范执纪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持续为基层减负。

在用好“三把尺子”中永葆清醒与坚定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历史、实践、人民三者紧密联系、高度统一,这“三把尺子”共同构成了检验事业兴衰成败与党员干部工作业绩的“金标准”。

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是指干事业、抓工作都要坚持看长远、管长久。党员干部不仅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更要具备长远眼光与战略思维,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基础性工作。

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是指干事业、抓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这一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检验。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员干部想问题、干工作,都要坚持实事求是、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忌理论脱离实际、政策脱离现实。

经得起人民的检验,是指干事业、抓工作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时代在变,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永远不会变。党员干部要树牢正确政绩观,砥砺前行、扎实工作、努力创造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与口碑的、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董毅 覃露,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

责任编辑:张雪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