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业科研很苦,沉醉其中也很幸福”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
她是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特邀专家、是扎根一线开展农业专业技术科普的榜样。她20年如一日坚持油菜超高含油种质资源的创新,成功把“三碗菜籽一碗油”变成“两碗菜籽一碗油”。如今她正在和育种工作者一起挑战培育耐北方盐碱地的新品种——
整天和油菜打交道、带领团队在农村扎根、把实验室建在大田边上……被问及妈妈的职业时,黄桃翠读二年级的儿子毫不犹豫写上了“农民”二字。
事实上,黄桃翠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重庆市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她二十年如一日坚持油菜超高含油种质资源的创新,成功把“三碗菜籽一碗油”变成“两碗菜籽一碗油”。她培育的“庆油3号”创造中国油菜含油量最高纪录,“庆油8号”再次刷新纪录。
“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006年,黄桃翠还是一名生物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一篇名为《一颗种子要改写世界油菜历史》的报道,讲述了油菜育种专家、西南大学教授李加纳将黄籽、高产、高油等性状相结合,创立黄籽油菜育种技术体系的故事。
黄桃翠在实验室中观察种子成长过程。
“黑乎乎的油菜籽通过育种就变成了黄色,这比魔术还神奇。”当年28岁的黄桃翠觉得这个培育的过程特别新奇,也因此迷上植物遗传学。于是,她白天上班、晚上自学,终于考到李加纳门下,主攻油菜单倍体育种研究。读研期间,她在导师的支持下开始培育自己的新品种——“庆油”系列。
从2008年起,黄桃翠就关注到我国的食用油安全问题。“中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仅30%左右,远低于世界公认的50%的安全警戒线。”她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培育适合我国气候条件种植的优质油菜品种成了迫切的攻坚方向。
2009年,黄桃翠从西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毕业,跨入重庆市农科院大门从事油菜育种研究。“当时所里除了试验田,没有一颗油菜种子。”黄桃翠说,她把“庆油”带到农科院,加上院里几块试验田,成了她育种的最初起点。
然而,油菜育种又分为抗病、高产、高油等诸多方向,从何处切入也是个难题。黄桃翠四处取经,一位专家的话点醒了她——“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到田里调研时,我听到农民说的最朴素的一句话就是今年收了多少斤油。”黄桃翠很快想明白了,“油菜和稻谷等粮食作物不同,种菜籽是为了吃油。农民关心产量,作为科研工作者,我就提高单位面积的产油量。”
在超长周期中寻求小概率
黄桃翠将遗传上有一定差异且优良性状能够互补的品种进行杂交,通过人工授粉,培育出杂交种,逐步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选取所需的新品种。
黄桃翠(右)在油菜花地里记录作物生长状态。
2015年,经过不断摸索和创新,第一个高产油菜品种“庆油1号”成功问世。从无到有的跨越总是让人激动。当时,正在国外访学的黄桃翠听到消息后喜极而泣。在推广“庆油1号”时,黄桃翠到重庆市万州区源阳县做科技特派员,看到县里层层叠叠的梯田里种满了自己研发的品种,那一刻,她心中的幸福感无法用言语表达。
“庆油1号”推广后,黄桃翠身上仿佛总有用不完的劲儿,她白天在油菜田间奔走,收集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晚上又泡在实验室里,想办法让品种更加完美。
然而,农业科研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实验室里,新研发的品种很成功,含油量比‘庆油1号’更高。但到了大田应用,第二年就大量暴发了菌核病。品种一旦有了瑕疵,肯定不能继续推广。”黄桃翠回忆,那天她在田埂上默默坐了良久,她知道要放弃这个品种,但未来的育种之路呢,是不是也要一起放弃?
“农业育种周期性太长,动辄要10年以上,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能有所创新又很难,每年的温度不同、各地的气候各异、农民的管理方法也各有特点,在如此复杂的系统中培育出合适的新品种,是个小概率事件。”黄桃翠感慨,不少人做着做着就停下了。
但她还不想停下,每次遇到难关,她总是给自己打气:“再坚持一下,如果那么顺利就不会等到我去做这件事了。”
2016年,黄桃翠主导的油菜特高含油品种“庆油3号”诞生,含油量高达49.96%,创造了当时全国油菜含油量新纪录。“49.96%是什么概念?两碗菜籽一碗油!”黄桃翠引用油菜种植户的话解释,之前的品种要三碗菜籽才能榨一碗油。2019年,“庆油8号”再次打破纪录,含油量达到51.54%。
如今,“庆油3号”依旧是全国油菜主推品种之一,集中于长江流域。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广约2000万亩,按每亩增产15公斤菜籽油估算,可增收60亿元。黄桃翠经常接到陌生号码来电,“对方都是年纪很大的农民,他们几经辗转联系到我,只是为了道一句感谢。每当这个时候,我觉得这辈子都值了。”
下地做科研、和市场的农民打交道,这是黄桃翠的日常,也是她愿意花时间做的事情。如今,发微信、打电话找黄桃翠的人很多,她无法全然顾及。但其中农民问到和技术相关的问题,每一个她都会认真回答。黄桃翠说:“如果一种栽培技术或种植方法能提高产量,我会毫不犹豫到地里去跟大家讲解。可能有些经验丰富的种植户会坚持己见,但即使对方有一点点收获,我都认为这次讲解很有价值。”
在黄桃翠看来,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存在薄弱环节,这是机会也是挑战,如果能积极投身其中,定能做出一番事业。为了引导更多年轻人爱上农业科研,她经常受邀到中小学校讲课。最近,她还通过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拍摄的人物专题片,用自身的经历告诉孩子们,“用10年、20年的工夫去做一件事情是非常有价值、有获得感的。农业科研很苦,但沉醉其中也很幸福。”
科研永无止境
科研过程中,最难的就是种质资源的创制。从2006年开始,黄桃翠就带领团队收集资源,将其鉴定分类。青海早熟品种、安徽抗寒品种、孟加拉国的野生品种……10年来,她带领团队收集了数千份不同性状的油菜品种。
有了种子,团队不断进行杂交实验,选取优质种源。黄桃翠说:“科研工作本身就是不断重复,但有了方法,按部就班去做就好,失败是常态,重要的是爬起来、坚持走下去。”
什么力量鞭策她不断前行?黄桃翠曾想过一个问题,“庆油”系列是帮助农民增产,反过来说,如果推广一个瑕疵品种,导致亩产减量,上千万亩种植带给国家巨额损失。对于单个种植户来讲,将是无法承受的灾难。每念及此,黄桃翠更不敢有丝毫放松。
“科研永无止境,就是要不断直面国家所需、人民所盼,为农业生产现实需求服务。”黄桃翠每日在田间奔波,总能不断发现问题。根肿病如同油菜的“癌症”,虽然油菜地发病占比不高,但有快速蔓延的趋势。“在种子上聚合抗根肿病基因,土壤里的菌就没法再侵害。”今年,黄桃翠团队又推出新的品种“庆康”系列,抗根肿病的同时含油量高达53.17%。
凭借在油菜育种领域取得的成就,黄桃翠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还曾获农业农村部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等奖项。
虽然做农业科研并非为了荣誉,但这些称号真正落到黄桃翠头上时,她还是有一种被认可的喜悦。“一方面觉得自己这些年辛苦付出有人肯定,同时也会有压力,每每稍微懈怠,就会想自己要对得起国家的认可。”黄桃翠说。
虽然有各个头衔加身,黄桃翠仍旧保持最质朴的“农民”形象,一天也不离开基层。这些年来,她发现市场就像一张试卷,不断提出新问题:当提高了油菜产量时,发现油菜籽的含油量又不够了;好不容易提高了含油量,发现根肿病来了;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市场又有了新要求……
2022年至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3年对油菜扩种作出部署。“留给油菜种植的土地面积很有限。但是朝北走,很多盐碱地目前正处于荒废的状态。如果我们培育出适合北方盐碱地种植的新油菜品种,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黄桃翠介绍。
事实上,黄桃翠已经组建团队开始做这件事,两年来成效甚微。不过,团队合作总好过单兵作战,黄桃翠开始带领团队和其他的油菜团队一起碰撞,她相信育种工作者间的“化学反应”会带来新的可能性,她说:“培育耐盐碱地的油菜可能比当初提高含油量还要难,但我愿意以20年为刻度,期待下一个奇迹的发生。”(受访者供图)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