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沙漠里种下一片绿

——记宁夏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正高级林业工程师唐希明

来源:经济日报
2024-12-08 09:49

原标题:沙漠里种下一片绿(主题)

——记宁夏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正高级林业工程师唐希明(副题)

经济日报记者 杨开新

“沙漠水城,云天中卫”。宁夏中卫市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近年来已成为沙漠旅游胜地,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同样的景象,不同的心境。在游客看来,这是瀚海阑干、驼铃悠悠的浪漫。对当地人而言,则既有昔日黄沙漫卷、日暗风狂的苦涩记忆,又有破解生产、生活乃至生存问题的长期求索。

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正高级林业工程师唐希明是土生土长的中卫人,从小就饱尝沙害之苦,憧憬绿进沙退的美景。从西北林学院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接过老一辈治沙人的接力棒,不畏严寒酷暑,探索科学治沙、合理用沙方式,执着坚守30多年,被人们称为“沙漠守望者”。“我想用林业知识改变家乡环境,构筑祖国北疆绿色屏障,让后代免受沙害之苦。”唐希明说。

探索种苗新方式

唐希明在沙漠里步伐轻快,花甲之年的他脸上总是带着笑意。聊起治沙话题,他打开了话匣子。

“作为‘三北’工程的重点治理区,黄河上中游及华北、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中卫自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防沙治沙。在长期抵抗沙漠化侵袭的实践中,中卫形成了一套‘先固后治,固阻结合’的防沙治沙模式。”唐希明介绍,固主要靠“麦草方格”,但只扎制“麦草方格”是不够的,还要采取生物工程措施,让柠条、花棒、沙拐枣等植物活下来、长得好,阻止沙漠蔓延。

在沙漠中把树种活,谈何容易。中卫市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均降雨量180毫米左右,蒸发量达1980毫米左右。“要想在这里挖好树坑,必须先‘避坑’。”唐希明说,以前,一铲子下去,地表的干沙子就会往下滑,地下的湿沙子翻上来后,所含的一点点水分很快就会蒸发掉。如果挖的深度不够,种下去的灌木成活率就很低。

唐希明意识到,除了苦干,还得巧干,必须换个思路寻找出路。“中卫地区沙漠干沙层厚度是30多厘米,下面是湿沙层,能不能发明一种工具,直接将树苗根部送入湿沙层?”他说。

经过摸索,唐希明发明了“干”字形铁制植苗工具。“使用时,工具底端的卡口卡住树苗根系,用脚一蹬就能将树苗的根部送入50多厘米深的湿沙层,几秒钟就能栽好一棵树。”唐希明说。

2017年,“干”字形铁制植苗工具正式被命名为“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迅速推广到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大幅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找到治沙植绿的工具,为百万亩沙漠‘缝制’绿衣,我这些年的沙子也算没白吃。”唐希明欣慰地说。

科学治沙有学问

唐希明凭借巧思解决了怎样种树的问题,但他并未止步,而是继续深入研究防沙治沙科学方法,不断摸索如何将树种得更快更好,并寻找促进生态平衡的治沙规律。

以前,“麦草方格”依靠人工扎制,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唐希明发现,治沙队伍的人员年龄偏大,如果不依靠科技降低劳动强度,治沙队伍很难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能否用机械扎制‘麦草方格’?”唐希明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唐希明和工程师组成团队开始研发这一机械。“我们对农村常见的手扶拖拉机进行改造,把拖拉机前面两个轮胎改成用于扎制‘麦草方格’的圆铁片。”唐希明说,经过反复试验改进,他们推出轻型治沙草方格机。

“只要提前把麦草铺好,开着机器从上面经过,就能快速扎好‘麦草方格’。”唐希明说,轻型治沙草方格机应用后,不仅省下大量用工成本,还大幅提升了劳动效率。

唐希明还不断钻研灌草种植特点和规律,推动中卫市在秋天种树。唐希明介绍,宁夏地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至9月,降雨后沙漠含水量比较高。秋季栽下树苗,新苗能充分地吸水,来年就能快速生根发芽。

“防沙治沙是一项科研工作,必须要进行扎实的调研、试验和分析,才能保证绿化科学有效。”唐希明扑下身子广泛实践,组织参与西北干旱地区林业防风固沙作用、抗旱造林技术等多项课题研究,“中国沙漠鸣沙形成机理及其修复技术研究”成果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4项发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投入应用。

在唐希明的带领下,治沙队伍和当地群众实施一大批生态项目,覆盖面积超73万亩。因工作成绩突出,唐希明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绿色生态工匠、最美林草推广员等称号……宁夏回族自治区林草局局长戴培吉说:“唐希明是一位接地气、爱钻研、讲科学的治沙专家,为建设绿色家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步履不停传经验

在中卫市沙坡头区腾格里沙漠锁边固沙示范点,记者看到一片片黄沙被“锁”了起来,覆盖上一层新绿。

近年来,中卫市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的原则,以防沙治沙用沙为主攻方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取得显著成果。

“打赢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唐希明说,“三北”工程已经实施40多年,在继续治沙的同时,还要对成果进行巩固。比如,对一些退化的苗木加以管护提升。同时,要推动防沙治沙经验走出宁夏、走出国门,造福更多人。

多年来,唐希明带领团队在响应中卫市区域协作治沙,探索“联防联治、互利共赢”新路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治沙实践中,唐希明十分注重治沙技术传承。他组建了一支300余人的农民治沙队伍,通过技术培训,不断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

唐希明团队还到内蒙古、甘肃等地治沙造林,传播技术。“通过课堂讲解和现场培训,治沙队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也随之增长。”唐希明说。

2023年11月,唐希明作为选派专家之一,赴国外进行荒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考察调研。结合宁夏荒漠化治理经验,他为当地相关区域防沙治沙、生态治理提出建议。

前不久,唐希明退休了,但他的治沙脚步并未停止。他被返聘回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负责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卫片区项目的编制、实施、技术指导,以及防沙治沙新机械、新技术、新模式研发等工作。

“沙漠绿洲”,是唐希明的网络昵称。而他的头像,则是茫茫黄沙中的点点新绿。“我要把经验好好传承下去,推动治沙技术和治沙模式的创新,让更多沙漠焕发绿色生机。”唐希明说。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