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3月07日 星期一

代表委员建言培育“数字工匠”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数字工匠”缺口怎么补①】“智能化生产线上线一年,熟练操作的人还没配齐”

本报记者 徐新星 陈晓燕 苏墨 朱欣
《工人日报》(2024年03月07日 02版)

“智能化生产线上线一年,熟练操作的人还没配齐。”在现场听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工特级技师周颖峰代表对报告提及的“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这一内容感到很振奋,但同时,他也向记者讲述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苦恼。“2022年,我们车间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揭牌。一条生产线需要4名操作工,每个班需要两个人,可是我们培养了一年,只选出来两名能熟练操作设备的工人。这种情况下,生产线也就无法正常运转。”

周颖峰代表是所在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的负责人,他提出的问题并非个案。此次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谈到,“数字工匠”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突出问题。他们带来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和真切感受,“热辣滚烫”地表达了对“数字工匠”的渴求。

“我们公司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几乎从零开始,在调研了多家企业后,才对数字化、智能化有了初步认识。但我们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才发现,关键还是要回答好谁来操作设备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塞北机械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斌委员对于制造业企业的数字技能人才缺口有着切身感受,“数字化生产线需要十分了解设备、系统的‘数字工匠’,缺乏适配人才一度让我们一筹莫展,也延缓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今年我们公司计划招7000人左右,其中与数字技能有关的岗位需要1000多人,最难招到的就是这1000多人。”山东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火花小组组长王钦峰代表告诉记者,自1月面向高职院校和社会人员开展招聘工作以来,应聘者不少,但具有数字化技能的人才少之又少,目前数字技能有关岗位还有三分之一的缺口。

豪迈集团是智能装备行业领军企业,拥有自己的职工大学——潍坊豪迈职业学校,目前主要通过外部招聘、内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缓解“数字工匠”短缺。在王钦峰代表看来,数字技能岗位需求量增长很快,光靠这种方式难以“解渴”。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里达工厂厂长张涛委员长期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她走访调研多家企业后发现,目前“数字工匠”短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领域的新型数字技能人才稀缺,具体表现为招聘难度大、培养周期长且留不住人才,人才流动频繁,区域分布不均衡;二是精通数字技术且深入理解企业业务知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匮乏,这类人才需要具备跨领域的融合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因此更为难觅。

调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10多个重点产业数字人才发展情况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显示,当前我国数字人才缺口在2500万人~3000万人。以智能制造为例,未来3年,其数字人才供需比预计从1∶2.2扩大至1∶2.6,约70%的受访智能制造企业目前拥有的数字人才人数在整体职工中占比不足10%。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要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一旦缺乏人才支撑,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数字工匠”的人才缺口怎么补?这些问题持续引发代表委员的关注。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