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10月08日 星期一

气化炉内点火不明问题此前一直困扰着煤化工行业,这个团队的努力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气化炉内有“眼睛”了

本报记者 吴铎思 本报通讯员 赵小山 董生祥
《工人日报》(2024年10月08日 08版)

在乙二醇项目的原始开车及试生产阶段,气化炉点火不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煤化工行业。新疆天业集团汇合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业汇合)副总工程师曹志晔带领团队深入现场,反复研究,最终大胆提出在气化炉内安装“眼睛”的创新方案。

这一方案如同在心脏内动手术,风险极大。面对质疑和担忧,曹志晔用5个昼夜完成了可行性分析报告,最终成功实施了这一“心脏搭桥手术”。改造后,气化炉点炉过程中的信号均在可控范围内,彻底解决了启停不正常的问题,填补了国内气化炉点火因温度过高而无法显示的空白。

从一名普普通通的电工,到推动行业进步, 曹志晔走出了一条漂亮的轨迹。

时间回到2002年,那时的曹志晔还是石河子化工厂的一名电工。面对错综复杂的电路图和控制要求更高的设备,他没有退缩,反而燃起了对仪表控制技术的浓厚兴趣。4年间,他不断吸收着行业内先进的仪表控制技术和化工工艺知识,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对技术的执着追求,成长为仪电领域的专家型人才。

从2007年开始,曹志晔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各大项目的筹建现场。无论是40万吨PVC项目,还是BDO-EG项目和20万吨特种树脂项目,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带领团队,围绕DCS系统设计了500余项优化控制方案,每一次优化都使自动化程度显著提升。特别是在电氯系统氯气3K机的调试中,他大胆创新,成功实施优化技改,为系统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德国技术专家在亲眼目睹后,连连称赞。

2017年,天业集团启动了当时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6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这对曹志晔和他的团队来说,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从设计论证到安装调试,从运行优化到突破技术难题,曹志晔像陀螺一样连轴转,1000多个日夜里,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5万多个DCS控制点位、2万多个SIS控制系统、22万多米的线缆连接、上千台大型装置的联调联试……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他和团队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

这个项目不仅创下了国内大型煤化工开车的最快纪录,还在调试运行中突破了100多项仪表难题,大幅提升了项目的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曹志晔着力带领团队打造“数字工厂”。走进天业汇合的生产车间,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各条生产线有序运行。曹志晔和他的团队正利用云智慧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整系统电量、过程消耗和蒸汽指标,努力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目标。

前不久,他们成功实现了智能机器人巡检,由机器人实时数据采集、安全预警、远程操控,有效减轻了巡检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巡检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实现了生产管理效率和安全防护水平双提升。

曹志晔对企业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在他自己看来,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匠人才,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他积极投身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导师带徒、工匠人才师带徒等方式,带领越来越多的青年职工勇挑重担,走出漂亮的成长轨迹。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