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科文卫体工会通过绘制“路线图”、构建“联盟体”等举措,推动创新工作室建设——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增智”
阅读提示
重庆市教科文卫体工会按照“基层对标建、产业推动创、示范引领评”创建模式,整合资源力量,明确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评选条件、创建标准、达标验收等要求,让创新工作室之花竞相“绽放”。
建成各类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10余个,创新成果专利数达595项,创新攻关数2044项,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约5.3亿元;开展技能人才培训4000余场次,培训人数12.8万人次……近日,重庆市教科文卫体工会公布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的成绩单。
近年来,重庆市教科文卫体工会按照“基层对标建、产业推动创、示范引领评”创建模式,通过绘制“路线图”、构建“联盟体”、整合“动力源”等举措,汇集创新工作室资源力量,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创新工作室“串点成线”
截至目前,重庆市教科文卫体系统的110余个创新工作室已经“串点成线”,汇集了3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5名省部级劳模、30余名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0余名技能大师和知名专家,核心成员1000余名,骨干成员中90%以上是高学历、副高职称以上技能人才。
重庆市总工会副主席韩瑞碧告诉记者,为让创新工作室之花竞相“绽放”,自2016年起,市教科文卫体工会每年印发评选文件,明确创新工作室的评选条件、创建标准、申报程序及达标验收等具体要求,并通过“市级评选引导、产业达标推动、基层创建申报、综合评审支持”等环节,坚持以10%的比例优中选优。
西南政法大学张力创新工作室将加强对产业工人的思想政治引领作为发展方向,并在微信公众号设立“产改”工作专区,开设思想引领、产教融合等10个栏目。如今,工作室结合现代课程改革成果在多个平台制作播放法治节目与课程100余集,线上线下受众超1000万人次,并组织编写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手册、家庭教育书系等读物30余种,提升产业工人的法治意识。
组建创新工作室联盟
2023年11月,重庆市教科文卫体系统16家创新工作室签约成为首批“渝教工心·产教融通·联智联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标志着该系统创新工作室从“单打独斗”迈入“抱团增智”的新阶段。
李正川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为核心创新方向,取得不少成果。然而,在将一项路基竖向位移测量装置从蓝图转化为样机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在重庆市教科文卫体工会协调指导下,李正川劳模创新工作室与四川仪表工业学校官伦劳模创新工作室、重庆四联测控国家级技能大师青增泰创新工作室、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组成联合攻关团队。通过“产、学、研、用”的完整链条实现技术的实体化落地和产品化应用。
李正川说,联盟成立后,他们的工作内容发生显著变化,从专注个别项目发展到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活动,工作更加多元和高效。
截至目前,该联盟取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明专利50余项、新型实用专利100余项,公开发表成果论文300余篇,培养各类劳模工匠30余人、技师及各类技能人才4.5万余名,为企业创造价值近亿元。
充盈人才“蓄水池”
在重庆市教科文卫体工会的引领下,该系统各级创新工作室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宣讲活动,为产业工人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充盈人才“蓄水池”。
“我以前一直从事传统汽车维修工作,后来面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知识盲区无所适从。”问界汽车重庆汽博用户中心职工张甲震参加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李雷劳模创新工作室举办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班后,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还被提拔为店面技术总监。
重庆市教科文卫体系统各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在一线职工、青年学子中播撒走技能成才道路的“种子”。重庆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梁攀创新工作室走进市内各中、高职院校,以工作室领衔人梁攀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经历为例,开展主题宣讲70余场。
韩瑞碧表示,未来还将通过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拓展“产改”试点单位、建立劳模工匠人才专家库等方式,探索具有教科文卫体系统特色的“产改”和“劳模工匠助企行”工作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