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建功立业“老品牌”
“奋进新时代,创造新奇迹。推进高质量发展上海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来了!”临近“五一”国际劳动节,上海市总工会联合8个部门启动的竞赛活动刷屏职工“朋友圈”。
这项将持续1年的竞赛活动规模庞大:除市级层面的4大板块9个方面劳动竞赛外,52个区、相关产业集团也将同步开展;同时,推动160万人次的职工技能培训、培育1000个创新团队、推进1000项职工优秀创新成果转化、实现高技能人才占比超过35%。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有着80余年历史的劳动竞赛有了新任务:凝心聚力决胜小康。
5月14日,重庆市总工会与四川省总工会签订了战略协作框架协议,两地工会将在众多领域开展协同合作,包括开展“建好双城经济圈,打造西部新高地”劳动竞赛,“川渝共唱‘双城记’,水陆互通促发展”劳动竞赛等,这些系列活动将对两地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黑龙江,全省范围开展百万职工劳动竞赛、百万职工“五小”创新竞赛、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百万职工节能减排竞赛、百万职工“安康杯”竞赛,并利用“智慧工会”平台,实现“百大项目”、规模以上企业和国有企业劳动竞赛全覆盖。目前,参赛企业达到3.2万家、参与职工达262万人次。
在各级工会的持续努力下,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遍布各行各业——
海南工会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等主导产业,开展“我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主题劳动竞赛;河北工会筹备启动“六比一创,建功雄安”全国引领性劳动竞赛,参加雄安新区建设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的136个团队全部踊跃参加;河南工会实施了“凝心聚力决胜小康”和建功新时代主力军行动,开展120个工种的省级技能竞赛、200多个重点工程立功竞赛、1000家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和“安康杯”竞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战场上,活跃着广大工会干部的身影,制定出一项项长效机制,搭建起一个个创新平台,让越来越多一线职工的“小改小革”彰显出巨大能量。仅以国家科技进步奖为例,14年间已先后有19名技术工人经由全国总工会推荐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他们的创新成果填补了一批国内空白,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困难职工家庭却不期而遇了一份“娘家人”的温暖——4月份,家住山东的1862户全国级在档困难职工分别拿到了每户3000元的生活补贴。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工会也将这笔抗“疫”特殊福利送到困难职工手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级工会为20.38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和27.24万户低收入职工,发放了疫情补贴和送温暖慰问金。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时刻,全力以赴完成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任务和扶贫脱贫工作,成为压在广大工会干部肩头的重任。
健全完善职工服务体系——吉林工会建成的职工服务站数量实现了10%递增,总数达到2324家,并实施了“一站一品牌”特色服务。新疆建立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主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对困难职工、低收入群体进行拉网式摸排。
救助力度和范围不断升级——天津工会对一个年度内个人自负医药费总额超过6万元的在职职工,分梯度给予1万至5万元大病救助金,并实施持卡会员专享救助保障。贵州工会深入实施“建工会·促就业”行动和“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围绕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开展就业招聘活动465场次,13.2万人次参加;组织就业培训456场次,2.7万人次参训,促进就业4.2万人。
采取专项行动,决战脱贫攻坚——福建工会开展“万名工会干部进万家”帮扶行动,采取电话回访、结对子等方式,随时掌握新冠疫情对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意外致困户的影响。广西工会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对全区城镇困难职工逐一线上线下比对排查,着力为困难职工构建“六条保障线”、实施“两个全覆盖”。云南省总工会机关带头结对联系帮扶困难职工,深入开展“户户清”专项行动,筹集送温暖资金1.29亿元,帮扶慰问职工27.4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工会实行了第三方评估,完善困难职工退出机制,建立预防返困机制。如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工会全部启动了第三方评估工作;海南工会建立预防返困机制,将在档困难职工纳入医疗互助范畴,健全完善相互衔接、层次清晰、各有侧重的梯度帮扶格局。
与此同时,各级工会把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服务大局的重要切入点,开展工会消费扶贫行动,对口援疆援藏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助推定点扶贫点脱贫等,确保承担的脱贫攻坚任务按期完成。如全总在20年的时间里,先后派出14批55名干部,到榆社、和顺、壶关等定点贫困县挂职扶贫,累计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用接力扶贫打造“暖心工程”。
2020年过半,一个个喜讯传来:广东全省建档立卡困难职工由2016年的16.4万户下降至目前的6196户;吉林已有4176户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年底要实现全省困难职工全部解困脱困。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这已不仅是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的愿景,更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慢慢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