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多的发展实践证明,高铁“提速”,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这是一列“中国号”高铁列车:从国家领导人出访期间不遗余力“推销”,到企业层面四处出击,中国高铁正加快“走出去”步伐,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国外媒体评论,中国雄心勃勃的计划是把全球用铁路线连接起来。中国人正在做的是,把这张蓝图一步步化为现实。
中国高铁到底如何海外布局?最有可能在哪个国家率先突破?“走出去”底气何在?还有哪些障碍需要突破?揭开高铁“走出去”这幅面纱,四大焦点一一透视。
焦点一:如何全球布局?
“现在我手上一共有十几个海外项目在同时跟进,包括老挝、泰国、美国、俄罗斯、匈牙利-塞尔维亚、摩洛哥……同时还在跟踪印度高铁项目。”一走进中国铁路总公司国际合作部主任陈觉民的办公室,就感受到他的忙碌。
电话、手机响个不停。“由于是同时跟进,一天中我的大脑要不时切换到不同的国家。”
在他的办公室,一张中国高铁“走出去”规划图徐徐铺开:
亚洲及周边地区--中国构建互联互通大通道。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国谋划铺设一条纵贯东南亚,直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大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亚、欧洲联络的高铁桥梁。
中泰双方已就铁路合作达成协议;老挝铁路只差“临门一脚”;与印度签署政府间合作文件,确定了中印铁路合作的领域和行动计划;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正在规划之中,互联互通铁路通道规划有望成形。
“中国到老挝的铁路目前项目设计基本完成,准备工作已经到位,希望很快启动。”陈觉民告诉记者,该项目如顺利开工,势必加快中泰铁路建设,继而带动马来西亚至新加坡高铁项目,构建中国出海的战略通道。
非洲--中国标准全线开花。
从西非到东非,中国修筑的“钢铁长龙”在将非洲多国联通。
2014年,横贯安哥拉全境的本格拉铁路全线竣工;尼日利亚连接首都阿布贾至卡杜纳铁路铺通,沿海铁路合同签订;连接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铁路正在铺轨……
“阿卡铁路和沿海铁路都是尼日利亚‘三纵四横’国家铁路干线网规划和西非共同体互联互通铁路网的重要骨干网络。而中国企业对规划的制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中国铁建中非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保刚说。
欧洲--中国铁路初展头角。
中国企业在海外参与修建的第一条时速250公里高铁--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二期顺利通车;中俄高铁合作已达成初步共识,签署了合作文件;积极推动中东欧、中吉乌等国铁路合作项目。
美洲--中国企业有望破局。
中国、巴西、秘鲁三国已经成立“两洋铁路”联合工作组;美国西部快速铁路,由铁总牵头组成的联合体正在与美方商谈;虽然墨西哥高铁项目暂被取消,但中国企业仍将参加新一轮竞标。
“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正在展开。我国提出的深化‘一带一路’,加强互联互通的战略部署,除美洲外,其他铁路合作几乎全部与此相关。”同济大学轨道交通学院教授孙章说。
焦点二:“高铁自信”从何而来?
在国际铁路市场,中国高铁拥有一份特有的自信,高铁也成为中国一张令人眼前一亮的“名片”。
这份自信从何而来?
“中国就是世界高铁博物馆。”陈觉民说,在中国东西南北纵深5000公里的广袤大地上,高铁线跨越了各种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其运营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一半以上。
无论哪个国家的代表团来铁总访问洽谈,陈觉民都要带他们去全国铁路调度指挥中心看一看。一看大屏幕,大家心里就都有了底。
俄罗斯代表团来,可以看哈大高寒高铁;热带国家代表团来,可以看海南高铁;阿拉伯国家代表团来,则有横穿大漠风沙区的兰新高铁;需要穿越山区,可以看郑西高铁;如果沿海修建,就看京沪高铁……
想要什么样的高铁,中国“总有一款适合你”。
中国目前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
中国高铁的自信来自许多“第一”:
目前,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
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据测算,国外企业修建高铁平均成本为每公里0.5亿美元以上,中国只需约一半,且中国企业的工期短,施工效率又是外国企业的一倍以上。
成本低,标准却更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再秋表示,安全性能上,中国标准与欧洲标准基本一致,施工标准远高于欧标。中国企业施工中用到的钢筋、水泥等材料等级和用量都偏高。
“中国铁路装备最大的优势,一是性价比高,二是交货能力强。”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分管海外市场的副总裁徐宗祥说。
性价比高,并不是“故意低价换市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成本的控制力。中国铁路的配套产业完整,包括上下游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发达,这是一般国外厂商无法做到的。
“中国产品交货及时,工人劳动效率高。同样一列车,国外制造要18-22个月,我们最多12个月。”徐宗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