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耍社火”元宵节前,在甘肃庆阳镇原县新城乡新城村浅俭自然村的窑洞前,一位老者手持自制绣球引逗着舞狮,用方言说唱着,这位年届78岁的村民王学功在当地“耍社火”已有30多年,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社火头”
中新网甘肃庆阳3月4日电 (侯志雄 吕赟)“正月十五耍社火”元宵节前,在甘肃庆阳镇原县新城乡新城村浅俭自然村的窑洞前,一位老者手持自制绣球引逗着舞狮,用方言说唱着,这位年届78岁的村民王学功在当地“耍社火”已有30多年,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社火头”。
4日,记者在村里见到了这位乡邻所说的“社火头”王学功时,他正捧着脸谱画册,握着毛笔给演员们化妆为当日的表演做着准备,这是他在社火表演前亲自要做的一项工作。
一阵强劲有力的锣鼓声中,社火表演开始。气势汹汹的舞狮跳上板凳“雄视天下”,王学功手持绣球吸引舞狮在板凳间嬉戏,他来回游走引逗狮子,时而激烈,时而平静,眼花缭乱,情绪激昂。
作为村子里的“社火头”,王学功身兼社火队总导演、化妆师同时也是其中的重量级“演员”。
从小习武的王学功练得一身好本领,社火表演的压轴节目舞狮更是老人的一绝,在村子里无人能比,被当地人公认为“舞狮第一人”。
王学功的二儿子王会玲告诉记者,社火表演中许多事情老人亲力亲为,他手把手传向村里年轻人授社火表演技艺,村里很多孩子是在社火表演的队伍中长大。
王学功表演的社火内容以传统为基础,通过借鉴日常生活加以创造,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的社火表演节目。“舞狮、划船、舞龙、上天官、送红灯、跑马灯”等不一而足,而社火演员都来自村子里,包括他的两个儿子。王学功说,“编排社火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爱好,更重要的是想教育村里的年轻人,让他们走正路。”
“我小时候第一次‘跑社火’是趴在父亲的背上的。”王会玲告诉记者,多年前,村民们的文化生活贫乏,社火表演成了寒冬腊月农闲时刻的重要娱乐项目。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以后,父亲就带领他们一家人并动员村子里的年轻人组织排练社火节目。
在王会玲童年的记忆里,每天晚上和父亲“跑社火”都是一次快乐无比的经历。每到一家门口,户主都会生起一堆火,伴随着锣鼓声和鞭炮声,从由24人一同表演的开场节目“跑旗”到压轴节目“舞狮”,整场社火从本村一直演到邻村,所到之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跑累了父亲就背着我继续跑,有时候趴在父亲的背上就睡着了。”
“想做社火自搭团,演员都是庄稼汉。”浅俭村村长王自强的这句顺口溜正是王学功老人几十年排练和演艺社火人生的真实表达。
以往农村过年时聚众赌博、喝酒寻衅滋事的不良风气让村民们的春节倍感不欢乐,而王学功的“社火队”成为村民们最大的看点。王自强说,“通过排练演出社火改变了村里过年时的不良风气。”
最初表演“社火”都是王学功自己掏腰包,他组织家人动员村子里的人参与,用自己和老伴种地攒下来的钱购买演员服装和道具等全套东西,许多是用废旧的材料重新手工制作的。
说起当初排练社火的“难”,王学功老人的大儿子王会军有着深刻的印象。“当时舞狮子的狮子头是用背篓做的,然后父亲用毛笔画出狮子面部的模样。”
如今看着父亲表演的场景,两个儿子却都捏着一把汗。“父亲已经78岁了,怕他身体吃不消。”然而老人还是倔强地走上村头,继续耍着社火,在老人的心里,社火已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