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独家稿件-正文
【三工论坛】高新区(开发区)工会工作有为有位的路径思考
曾繁明
//www.workercn.cn2016-03-08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开发区工会直接面对企业、面对一线员工,因此应当进一步赋予开发区一级工会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在人、财、物、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让开发区工会组织负起更大的责任,激发职工活力和创新动力,化解劳资纠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转型的新形势下,非公企业集聚的高新区和开发区、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15年底,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有146个、开发区有200多个,区内企业有8万多家。开发区、工业园区,是工业、产业密集,企业、员工聚集,劳资纠纷多发的地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新区、开发区的工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工会组织在职工培训、劳动竞赛、民主管理、技术革新、职工维权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已成为新时期激发经济活力和化解矛盾的重要力量,做好高新区、开发区工会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

  问题及原因

  应该承认,眼下,高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工会建设还面临着很多实际困难和问题。一是开发区工会资源严重不足。相当数量的开发区一级的工会没有独立建制,人员、架构、经费、场所等明显不足,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开发区民主管理比较薄弱。开发区机构设置大部分不是地方一级政府建制,民主管理比较薄弱,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很难反映上去。三是开发区工会组织作用不明显。工业园区的企业大部分是非公企业,而九成多的企业工会主席是兼职的,这些工会主席大多由老板指定,很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而兼职工会主席多数只起到向上级工会互通信息、协调的作用,在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不敢作为,职工的信任度不高。四是在非公企业组建工会组织难度大。许多非公企业以各种方式规避组建工会。即使组建起来,由于缺乏场所、经费等保障,工会组织也只是“空壳”,凝聚力和吸引力大打折扣。

  存在这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开发区工会定位不够准确。开发区是地方经济的龙头和增长极,经济的增长带动了投资和就业,企业和员工集聚,必然也让开发区成为各类矛盾的聚焦点。在工作实践中,因为存在定位不够准确,单纯把开发区工会与一般的地方企业工会画等号,沿用一般的乡镇、县(区)工会工作模式,导致开发区工会工作浮于表面。

  二是开发区工会自身组织架构不健全、运作不完善。由于开发区大部分不是地方一级政府建制,这种特殊的行政体制,导致大部分开发区工会没有实体机构。与同一地区的工会相比较,有实体机构的县(区)、市级工会有财政预算的统筹安排、有编制人员的落实,而开发区工会的办公场所缺乏、经费落实不了、没有工作人员等是常有的现象。

  三是工会组织自身创造力不足。相当一部分开发区工会只注重工作本身,例如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没有考虑职工和企业需要,没有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可以说只有活动、没有活力。

  意见及建议

  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新区、开发区工会工作,让其继续释放发展、创新活力,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

  一是加大对开发区工会工作的重视。首先要准确定位,探索结合实际的、有别于一般县(区)、市级工会的工作模式,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对开发区做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把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村级的开发区分类做好统计,并把所有开发区的经济总量、规模企业数、工会组织数、职工数、化解劳资纠纷数等要素与所属市、省以及全国的总量作一比较,凸显出开发区工会组织对地方、对国家经济、社会和谐所作贡献的重要性,把开发区工会摆在重要的位置,引起更高的重视和更大的支持。

  二是从政策上保障开发区工会的地位。建议出台一个针对开发区工会工作的指导性政策文件,明确达到一定规模或级别的开发区就可以让工会独立建制,设置总工会,并从机构、人员、经费、场所等方面予以保障。此外,建议工业园区非公企业80%的工会主席的工资由当地财政补贴,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开发区工会的政治地位和工作地位,为开发区开展工会工作搭建一个“好戏台”,让开发区工会更好地为员工、为企业、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是将工会工作重心下移。因为开发区工会普遍是直接面对企业、面对一线员工,因此应当进一步赋予开发区一级工会甚至比县、区一级工会组织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在人、财、物、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让开发区工会组织负起更大的责任,激发职工活力和创新动力,化解劳资纠纷,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