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独家稿件-正文
关于职工职业倦怠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花红斌 徐能如
//www.workercn.cn2018-01-30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职业倦怠是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俱疲并阻碍个人发展的状态。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单位因素和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增强互相信任、开展活动、学会沟通、举办论坛等方法降低职工的职业倦怠感。

  职业倦怠是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俱疲并阻碍个人发展的状态。按照国际公认的定义,衡量职业倦怠的3项指标分别为: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70%左右的从业人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症状,公务员、教师、法官、医护人员、企业职员等患有职业倦怠的现象尤为严重。

  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从个人因素看,当个人价值评价与现实差距较大时,就会引起心理情绪的极大变动,容易导致工作倦怠。同时,缺乏理性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对工作岗位的了解不够充分,工作后来自各方的压力就容易使职工应接不暇,精力枯竭。从单位因素看,内部政策不灵活、机制僵化,会使工作变得枯燥,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同时,超高的工作要求、工作负荷过重也是导致职业枯竭产生的原因之一。此外,加班已是目前多数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用人的潜规则。长时间加班严重损害了职工的身心健康,令职工对工作丧失了原有的热情与积极性,产生倦怠感。而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推进、节奏的加快、生活的多彩等,虽给职场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也带来很大的挑战,竞争的加剧,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职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为降低职工的职业倦怠感,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对策。

  互相信任可以成为抑制职业倦怠的净化剂。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职场人既要做好工作,又要关爱家庭,十分需要领导、同事、家人的信任。例如,教师的工作琐碎繁杂,责任重大,社会关注教育的程度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高。教师长期背负着沉重的社会压力,而工作本身却需要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投入,很容易滋生职业倦怠感。创设宽松、愉悦、和谐的校园文化,对教师多一点信任,少一点质疑,对教师改善心态、激发活力、活跃思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开展活动可以成为抑制职业倦怠的催化剂。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和谐工作的催化剂。企业可以多创造机会为职工创设相互交流、彼此融合的平台,愉悦身心,胜于说教,说笑之间,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工作中可能产生的磕磕碰碰也在活动中化解,更多地感受到友情、关爱和相互尊重。

  学会沟通可以成为抑制职业倦怠的润滑剂。沟通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一个想法、一个信息,在传递、解释、理解中,往往通过自己的习惯方式表现出来。如何让对方与你互相接受,真实反映各自的感受,达到妥协或一致的目的,就是沟通的艺术。沟通必须有效,有效沟通应以善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利动人。企业面对职工的困惑、苦恼甚至质疑,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真挚的诚心,允许职工发泄和解释,在沟通中增进了解、获得尊重,使沟通成为抑制职业倦怠的润滑剂。

  举办论坛可以成为抑制职业倦怠的助推剂。举办企业论坛是推进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和谐工作的助推剂。论坛的开展一要调查研究、精心准备。要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确定论坛内容是职工关心的热门话题、难点问题,或是会引起较大争议的问题。二要切中要害、目的明确。论坛开展的过程中,要针对问题的关键,营造和谐热烈的讨论氛围。三要符合实际、效果明显。论坛要符合职工的实际需求,不搞形式主义,真正让论坛成为职工愿意参加并能积极发言,有利于开展工作的好形式。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