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冀中能源张矿集团康保矿党委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其目的在于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每位员工的执行力,实现打造张矿集团精细化管理第一矿的目标。
一、注重整合,构建以责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康保矿以岗位为起点,致力于广大职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职业道德,以及制度规范的整合,通过企业管理文化沟通、再造及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核心动能和文化支撑。首先,以6S管理为切入点,对员工进行最基本的职业化训练,经过一个由强制规范到自觉习惯的过程,达到行为规范、员工文明素养普遍提高的目的。特别强调把“6S行为规范”和“争当知识型员工”列入“文明岗位”考核项目;将RAM精细化管理融入到班组建设中,提出班前宣誓部署、班中巡视、班后讲评的要求,并选取重点区队深入开展,起到示范引领的效果。还将A、B、C“三卡”管理与“六好”、“五好”季度考核有机结合,成为“六好区队”、“五好班组”的主要考核依据,制定执行百分考核(八个百分),覆盖到科室、区队、班组,扩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加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使其融入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另外,从岗位抓起,构建“以责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详细制定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每项工作都按照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谁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谁来检查考核、达不到要求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整改等程序,严格界定各岗位的责任。立足人人都有事干、事事都有人管、人人都把每件事做好、每件事都有人考核的思路,对全矿各个岗位的职责、管理制度进行梳理整合,汇编成康保矿业公司《岗位责任制》,内容涵盖安全、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使每个岗位、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形成全方位的闭环考核体系。
二、注重创新,建立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体系。
康保矿从安全管理系统流程精细化和细节管理精细化两方面入手,以彻底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为目标,全面推行安全管理精细化,夯实安全管理基础。首先是突破传统思维定式,转变与之联系密切的工作作风、行为习惯。从管理干部做起,系统学习安全管理精细化理念,明确精细化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其次,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传播精细化管理理念、环节、标准、效果,以及与矿井发展、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将其作为转变作风、改变职工心智模式、矫正不安全行为习惯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先地面、后井下,分步实施,逐层展开。
三、注重实践,推行最优化生产方式。
在生产组织上康保矿凸现管理的新亮点,实施好“五优化”工程:一是优化设计。对采区、掘进头面、系统等设计要求必须拿出三个以上的方案进行比较,最终选择一个最优方案;二是优化人员。实行动态上岗制,使员工工作满负荷,事事高效率;三是优化生产时间。拿出最好的生产时段,保证机械设备的开机率;四是优化现场管理。完善各个主要工种的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五是优化后勤服务。对材料设备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格按照精细化的管理标准实行班班考核,充分利用检修时间,加强设备维修和保养,防患于未然。生产用的所有设备、配件及其他材料实行24小时井口发放制度,随用随发,对一些关键的设备材料可实行“送货上门”,方便区队生产。通过人机物的有效配置,充分发挥机械化的效能。建立高效采煤队,创建快速掘进队等激励机制,提高单产单进水平,利用“高指标、高收入”政策,鼓励采煤区、掘进队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带动全矿单产单进水平的提高。对综采工作面的安装、拆除,合理优化工艺流程,缩短工期,确保综采工作面的接替。在基层区队现场管理中,推行精细化管理,树立了“出手就干标准活,工作精品化就是效益”的管理理念。
四、注重实效,积极倡导现场管理。
以开展“强管理、重效益、硬作风、创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提升,围绕提质增效,积极倡导全员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按照集团公司下达的指标深挖内潜、节支降耗,从生产、技术、人力资源、物资消耗等方面入手,向管理要效益。从优化组织管理结构、减少管理层级入手,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和实施劳动用工激励机制,执行好《2014年工资分配与绩效考核办法》,推行成本标准模型,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增收节支,确保完成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等主要指标;针对矿井煤炭赋存条件的实际情况,从细节做起,新建了洗煤场,走精煤战略之路,树立“抓煤质就是抓效益”的思想,严格执行《新煤质考核办法》,向产品质量要效益。以现场管理为重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实施煤质管控。充分发挥风选设备的作用,加大地面筛选、分拣力度,在井下煤质较差的情况下,采取分批化验、分段升井、分类存放,提高出块率,提高了精煤产量。此外,销售部门加强市场调研,适时调整煤价,努力提高煤炭售价,强化采制化管理、购销合同管理、煤炭计量管理和煤场管理。煤炭质量考核与职工收入直接挂钩,提高全员参与煤质管理的积极性;在材料管理上做文章,重新制定管理办法,根据技术设计制定审批计划,严控非生产用料,避免丢失浪费,同时,制定修旧利废、材料回收复用等奖励办法,减少出库,整体实现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