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幸福人生
——浅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方寿林
//www.workercn.cn2015-03-26来源:中工网—《安徽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我们党在充分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命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工程。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践行幸福人生的道路观

  幸福是什么?如何追求,何以创造,何以实现,何以享受,这是幸福道路观的问题。

  幸福如让不同的个人来回答就有不同答案,因为个体处境决定了他们不同仰求。幸福是指自己渴求得到实现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对生活的满足感,并在精神上感受到乐趣,呈现出愉悦的心情反映。幸福的本质是对物质生活和社会精神生活的满意感和满足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了人们的幸福主观感受,作为理念具有实践的导向。我们要在精神层面上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文化的精髓,信仰大爱大善和学会感恩。核心观是幸福品质的灵魂,人没有品质的灵魂就没有最有价值的情感体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幸福的人生是大爱的人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个追求都要用爱去呵护、去奉献,它是信仰爱的价值观,它是引导人们大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知识、爱社会主义、爱民主、爱文明、爱和谐、爱自由、爱平等、爱公正、爱法制、爱敬业、爱诚信、爱友善、爱学习。幸福社会是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幸福人生也是充满爱的人生。正如《爱的奉献》歌词所言:“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人们变成一个绝对信仰爱的力量,使我们能够成为改造世界、建设幸福社会坚强的乐观者。我们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都是大爱的成功者,也是幸福人生的成功者。爱才能使人胸襟阔大、动机纯正、救世为怀,一切信仰离开了爱的本旨都是没有价值意义的。有爱才有德,厚德才能载福,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就要做一个有大爱的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幸福的人生是为善的人生

  善是一种美德是大爱的根本要求。与邻为善、与人为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之一。善心善待是人们处理社会关系的本质要求,善是人际幸福的源泉。为善的人更能包容、更能宽恕,才能对名利金钱看淡。有德善的人才会求真求美求实。有善德的人才会讲公平正义,才能诚实守信。有善德的人才会善待身边的一切人,尊老爱幼、扶困扶弱,穷能独善其身,富能达济天下。求善的人会使人得到别人的肯定与接纳,也会带给别人很大的幸福感,同时自身也会得到幸福的浸润。姚明说过:“我做公益、做慈善的最终目的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净化自己,使自己升华,到最后得到帮助的是我自己,让我感觉到我对这个社会有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幸福人生是感恩的人生

  所谓感恩就是记住别人的好、善、爱。并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处世道德,是生活态度、是优秀品质,是高尚情操。感恩是生活的大智慧,它来自对生活的爱和仰望,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精神最富有和愉悦的人。

  学会感恩可以培养自己谦虚的品质。记住“滴水之恩”的人则往往能见贤思齐,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感恩是一种美好的心情,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感恩也是一种动力,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过得更充实更坚强。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幸福人生需要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

  我们在实现自己幸福人生的征途中会遇到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之间的关系和矛盾问题,从而引发一些具体的问题认识。

  (一)绝对幸福与相对幸福

  幸福和一切事物一样它也是相对而具体的,没有绝对的幸福。现实生活中每个个体的幸福感都不尽相同没法比。有人这样描述生活中的幸福,思量愚昧苦,聪明就幸福;思量饥寒苦,饱暖就幸福;思量劳累苦,清闲就幸福;思量孤独苦,友多就幸福。游子说回家就是幸福,失去脚的人说能走路就是幸福,失目人说能看到光明就是幸福。所以懂得相对幸福的人就体会到:“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丑人俊顺眼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人生的幸福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人生幸福,只有基本的幸福满足没有绝对的幸福满足。

  (二)现实幸福与欲望幸福

  欲望是幸福生活的动力,人没有欲望和渴求就没有了具体的幸福标的,也就没有了动力需求.但欲望幸福要以现实幸福起步,即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的,“人对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求完全是正当的,满足正当需求是不可剥夺的权利,一切压抑人的正当需要的行为都是违背人性的,不仅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还要满足人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及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欲望的幸福生活应当满足的是正当的现实欲望需求。

  当今有人原本生活在幸福之中,但却感觉到自己不幸福。这是因为:一是人们对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习惯性期待”,一旦这种期待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产生不平衡,使一些人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后,很多人并没有感到满足和幸福,这是思想上脱离现实的欲望过速。二是一些人的需求和欲望可能是不正常的、病态的、不合时宜的。这有如吸毒的人戒毒,视酒如命的戒酒,赌徒禁赌、传销禁传如此等等。三是欲壑难填的需求。欲望过纵就会生在福中不知福。不知足,有时候欲望与幸福是成反比的。四是缺乏精神层面的欲望。如果只在物质层面上找幸福,幸福感不会持久,精神上“高”“善”不了。因此幸福欲望的原则是:“心中无恨,脑中不烦,生活平实,多些付出,少些期待。”

  (三)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

  “幸福的泪是由劳动汗水酿成,失望的泪只有用奋斗才能抹去。”劳动创造和感恩都是幸福的源泉,劳动创造世界当然也包括创造幸福,人要感恩也只能靠创造劳动去实现,人的需要的满足不能靠或祈求神的赐予,也不能靠大自然的恩赐,只能通过自身劳动以实现自身的需要,创造幸福是享受幸福的前提。因此执着的努力奋斗是实现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劳动放射出灿烂的光华,劳动是一种美德一种光荣,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带来尊严,劳动是连接现实和未来的桥梁,使人类不断生产出新的需求。满足人们更幸福的需要。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勤奋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创新劳动,打造幸福的物质基础,使国家财富不断增长,使我们更具有幸福的基础。

  (四)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

  人们把幸福分为:物质幸福、人际幸福和精神幸福三类型即低级、中级、高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幸福的人生是物质幸福、人际幸福和精神幸福相统一的人生。缺一都不是美的幸福。物质幸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因物质需要时目标的实现或接近而感受到的一种内心满足。精神幸福是指人们在社会精神生活创造的实践中因感受到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包括认知需要得到满足。其表现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它既与社会幸福紧密相连,也与个人精神境界的层次相联系。精神境界的层次越高,幸福感越强。也就是满意度愉悦度越高。

  物质幸福取决于物质丰富,但要取之有度,精神幸福取决于心境、心态的宽度和高度。一个人的幸福不是由于他拥有多少,而是在于他计较多少,不在于他金钱多少,而在于他胸襟有多宽、心境有多大度。精神幸福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层次的幸福,它在社会幸福基础上实现自己的精神上的创造潜能,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解放,为人类的进步作出新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实现中国梦为幸福,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幸福。我们每个人应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作为正确的人生选择,我们就会在创造幸福生活的事业中享受幸福,成为一个幸福的中国人。(作者单位:铜陵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