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家企业实行安全生产包保制度,要求管理人员定期到生产一线帮助指导工作,但工作还是时常出现一些问题,基层职工也并不想让他们来——
法明 画
郑州铁路局月山工务段针对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任务,职工生活工作在远离城镇山区,环境十分艰苦的现实,实行了干部包保制度,为每名干部指定一个班组,每月到现场指导班组安全生产,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难题,同时做好职工思想工作。
这种包保模式实施以来,帮助班组解决了不少问题,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发现安全包保的效果开始下降。在今年8月初组织的专题调研中,不少职工反映一些干部到班组包保时“身”到“心”不到,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解决拖拉,现场长期存在的安全问题熟视无睹,久拖不决;个别干部被职工问及相关政策时,成了“摇头”干部。有的职工直接说,管理人员到班组走走转转,不解决问题,纯粹就是“到此一游”。
有制度,有规定,也有考核,但为什么还会出现问题,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效果?
带着这些问题,段党委沉到一线,与职工面对面沟通,深入找原因。责任心不强,不愿沉下去,为了下现场而下现场;有的平常不学习,不熟悉作业标准,不掌握政策,对职工的问题一问三不知;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自己分管的过问一下,不分管的不闻不问等干部作风不实现象浮出水面,针对性不强,内容不具体等考核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显现出来。
必须彻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考核的有效性,不仅要保证安全生产,干好干坏不一样,更要让职工满意,让“下乡”的干部成为职工手中的“香饽饽”。
围绕着干部到班组包什么,怎么包,月山工务段党委为干部包保班组“量身订制”包保“菜单”。
他们进一步明确了各级管理干部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对干部每月到班组包保项目和时间详细安排,规定包保干部每月到包保班组不少于4天,发现问题不少于4个。
在考核方式上,段党委每月组织专人对包保干部包保履职情况考核。同时,加大干部问责力度。每月的工作会议上,安全技术专业管理科室要汇报本月发现了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怎么改进。班组发生严重问题的,负有管理责任的干部要在会议上做检查。而对于认真工作,出色履行岗位职责的干部,每季度评选一次“优秀管理人员”,在全段会议上表彰,让不负责的干部没面子,敢作为的干部有名有利。
一系列的措施,让干部们知道了自己到班组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做不到要负什么责,到班组不再是“到此一游”,做“好好先生”、“摇头”干部。
职工文体活动器材不多,宿舍漏雨,洗澡设备损坏、电视信号不好等生活上的小事得到及时解决,班组轨道检查动态质量不好、设备质量周期短等难题也在包保干部的指导下逐步改善。
干部作风的转变,让班组职工改变了看法,由过去的不想让来,变为了大受欢迎。职工们说:“过去,我们不大愿意干部到班组,因为他们只是走走看看。现在不同了,来了是真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这样的干部,我们欢迎常来。”(王占军)
编辑点评:告别“到此一游”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被称为旅游中的“到此一游”,说的是,不懂得欣赏风景,只图表面虚荣。与此相近,干部下基层中“到此一游”式的应景活动,更加令人反感。
“到此一游”背离了下基层活动的初衷,不但解决不了基层的实际问题,还助长了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歪风,损害干部形象,引起基层群众不满。
下基层“一阵风”,看似人人都去走了一遭,完成了任务。实际上,干部的真心与假意,很容易看出来。不能一心只想自己怎样“秀”得漂亮,把职工群众当观众当看客,最终伤害了干群关系。
下基层,要奔着具体的目标而去。比如,之前先制定详细的计划,准备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与职工进行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过程中才会有的放矢,才能通过亲临其境抓住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基层工作的“忧”。
实践证明,干部下基层,不仅是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检验工作实效。对干部本人而言,更是一条与职工群众亲密接触的途径,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和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
本来是“包保到户”的好政策,却因为作风不实、摆花架子,不受职工待见。文中企业的职工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干部大老远跑一趟不容易,要准备得当、提升自己,才能不虚此行,成为受欢迎的人。(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