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于永军
//www.workercn.cn2015-10-27来源:宣讲家网
分享到:更多

  

  图: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考察。

  “以人民为中心”谋求和推进发展,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人民群众的要求是什么?我们的工作怎样才能适应这样的要求、体现这样的要求、发展这样的要求?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靠空谈、靠拍脑袋,而必须通过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来体察、来探索。现实工作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有的领导干部虽然也十分重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但却喜欢“为民作主”,忽视或者不愿深入了解和认真倾听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意见、建议,结果往往是办非所愿、事与愿违,干了“费力不讨好的事”,反而引起群众不满。这说明,“以人民为中心”,既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带来利益,又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第一,决策的产生应来源于人民意愿。要把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作为工作的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一种常态,以公仆的角色到基层一线特别是群众意见较大的地方,倾心聆听百姓的呼声建议,在拉近同群众的距离中找准为民谋利的切入点着力点。

  第二,决策的完善应依据于人民意愿。坚持把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在广泛汲取群众智慧中,探寻为民谋利的更好思路、更好举措,确保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质量。

  第三,决策的执行应受制于人民意愿。要把群众的情绪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晴雨表”,学会按群众的需求行事,经常听取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评价,看看他们赞成什么、期盼什么、反对什么,找准我们工作的改进方向、纠正之处,使各项工作始终体现群众要求,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以人民为中心”谋求和推进发展,本质是不断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也日益提高,并且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任何“适合”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过去适合老百姓的要求,不一定表明现在依然适合,更不意味着将来也能适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也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静下心来,扑下身子,认真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忧、所需,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使我们的作风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感情。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全部奋斗实践中。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发展的依归,有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

  今天,虽然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我们谋求和推进发展仍然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谋求和推进发展,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动力也来自于人民群众。因此,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既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也是谋求和推动发展的基本途径;既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我们共产党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原则;既是我们党的科学思想方法,也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方法。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